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1政治上的意义2思想上的意义3文化教育上的意义4社会风气的意义~回答以上4个意义,

题目详情
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
1政治上的意义 2思想上的意义 3文化教育上的意义 4社会风气的意义~回答以上4个意义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科举教育--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原始社会大多由长者通过实际活动身教与口耳相传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的教育制度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的最初萌芽.
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孟子说:“夏日校,教也.”到了商朝,称为“
庠”,到周成为“序”.
“序”又分“东序”、“西序”,前者为大学,在国都王宫之东,是贵族及其子弟入学之地;后者为小
学,在国都西郊,是平民学习之所.商代生产力日益发展,文化日趋进步,科学日渐发达,因之学校又
有增加,称为“学”与“瞽宗”.“学”又有“左学”、“右学”之别,前者专为“国老”而创,后者
专为“庶老”而设.国庶之界在于贵族与平民.“学”以明人伦为主,“瞽宗”以习乐为宗.
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国学专为贵族子弟而设,按
学生入学年龄与教育程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乡学主要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而定.因地方区域大小
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别.一般情况下,塾中优秀者,可升入乡学而学于庠、序、校;庠、序、
校中的优秀者或升入国学而学于大学.国学为中央直属学校,乡学是地方学校.
春秋战国时代,官学逐渐为私学替代,出现新兴阶层“士”,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提倡“以吏为师,
以法为学”.
西汉私学重新恢复发展,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建太学,置《
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为教官,招收博士弟子,年龄在18岁以上.
汉平常时,规定郡、国设学,县邑设校,乡聚设庠序.
校学设经师一人,庠、序置《孝经》师一人.
魏晋南北朝,晋武帝在太学外另设国子学.
唐时,京师设国子监,长官称国子监祭酒,学校六所,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以上专收贵族官僚子弟
),律学,书学,算学.教师称博士.入学年龄在14岁以上,19岁以下(律学为18岁以上,25岁以下)
,地方有府学,州学,县学,设博士,文学,助教与教官.
宋代除了太学外,有律算书画医诸学,书院制度开始兴起.宋初有四大书院——白鹿,乐麓,应天,嵩
阳.南宋书院有“三舍”制度.
元代有蒙古国小学,回回国小学,教授蒙文、阿拉伯和波斯文学.元代书院始设“山长”
明清教育制度相近,中央有国子监,学生称贡生、监生
明代国子监分南北两监(北京和南京),有日、朝等国学生
清代正式形成五贡——副贡、拔贡、优贡、岁贡、恩贡
明清府和州县设孔庙和学官(学校),府学教官称教授,县学称教谕
明学称学正,副职均称训导,学生院试进学后的生员(秀才),按成绩优劣依次分廪生
增生、附生.
还有启蒙教育,明清有三类:私塾,义学,专馆
清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建立京师大学堂为新式学校.
看了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1政治上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谁会这道题:对“一国两制”构想的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  2020-05-17 …

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  2020-05-17 …

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  2020-05-17 …

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措施和统治思想措施.从秦朝到清朝,统治就像秦的郡县制,思想就像焚书坑儒.  2020-06-11 …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点是(多项选择)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B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C高度自治D50年不  2020-07-02 …

为什么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时期能够在政治,思想领域占统治地位?一直到现在都有深远影响?我很奇怪为什么在中  2020-11-21 …

“一国两制”构想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一个伟大创造。其核心是()A.高度自治B.坚持一个中国C.实现祖  2020-12-21 …

(14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  2021-01-04 …

(14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  2021-01-04 …

阅读材料,同答问题。西方法制思想起源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而被视为现代政治文明起源  2021-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