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八十年代:走向辉煌周汝昌的学术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走向了辉煌。这当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分不

题目详情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八十年代:走向辉煌

周汝昌的学术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走向了辉煌。这当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分不开,不过,周汝昌多年以来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早已有了丰厚的积累,则是根本和基础。这正像地下的潜水早已滔滔汩汩,一旦压抑的地壳被打破,自然就一涌而出,喷发倾泻为壮丽的射泉瀑布了。又可以比作一株植物早已在土中养育生长,蓄势待发,春天一到,就破土而萌,长叶开花,五彩纷呈,蔚为大观了。

十年时光,可谓成果十分丰硕。从内容上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红学研究、书法研究和诗词文论研究三大领域。从“继往开来”的角度而言,红学研究是《(红楼梦)新证》中包含的红学几个方面的内容全面铺开,逐渐趋于各分支独立成学并向深细发展。书法研究是将多年书法实践的心得作一理论小结,为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奠基。诗词文论研究则是《杨万里选集》《范成大诗选》等的自然延续扩衍。80年代的这些收获既是50.60.70年代已有成就的竿头更进,也是90年代到21世纪初未来集大成式学术的先声和基础。

周汝昌红学方面的奠基之作《(红楼梦)新证》,以考证为主体内容,其实可谓包罗万象,与《红楼梦》研究有关的方方面面基本上都有所涉及。经过从1954年版到1976年版的充实提升,周汝昌红学研究的“体系化”理论潜势已经基本形成,只是还没有十分自觉地提出来而已。一个偶然的机缘,使这种学术自觉性瓜熟蒂落,周汝昌正式提出了红学四大分支的理论框架,创建了“探佚学”这一学术概念。

在红学上,研究曹雪芹的身世,是为了展现出真正的作者、时代、背景;研究《石头记》的版本,是为了恢复作品的文字,或者说“文本”;而研究八十回以后的情节,则是为了显示原著整体精神面貌的基本轮廓和脉络。而研究脂砚斋,对三方面都有极大的必要性。

从关键意义上讲,只此四大支,够得上真正的红学。连一般性的考释注解《红楼梦》书中的语言、器用、风习、制度等等这支学问,都未必敢说能与以上四大支并驾齐驱。

“如果允许在序文中讲到序者自身的话,那我不妨一提:我个人的红学工作经历,已有四十年的光景,四大支工作都做,四者中最重要的还是探佚这一大支。”

“红学,在世界上已经公认是一门足以和甲骨学、敦煌学鼎立的显学,它还将发扬光大。我敢说,红学(不是一般小说学)最大的精华部分将是探佚学。对此,我深信不疑。”

周汝昌先生上面两段话,虽然不长,也没有拿捏什么“理论架子”,其实具有深远的开拓性理论意义,针对导致红学停滞、阻碍其继续深入发展的现实困惑和思想混乱,抓住了突破口,为红学的前进与超越指明了方向。周汝昌自己的认识,也是在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明确的,其理论意识,也不是一下子就十分自觉的,这是他积四十年研究红学的经验,在给拙著作序时碰到机缘,促成了“灵机一动”,而后获得的清醒觉悟,即周汝昌经常强调的做学问的“触磕”之功。周汝昌深感自己的这一理论突破意义重大,由于拙著的出版要等待较长的时日,且序文毕竟不能展开论述,周汝昌乃又另撰《什么是红学》-文。当时河北师范大学的韩进廉教授刚于1981年10月出版了《红学史稿》,周汝昌为之作序,有此因缘,乃将此文发表于1982年第3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后来,又在《红学的艺术,艺术的红学》《红学辨义》等文章中再作申说。

(摘编自梁归智《红学泰斗周汝昌传》)

相关链接

①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红学泰斗”周汝昌》)

②周汝昌所作的诗,数量极多,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咏红诗最为世人推重。他为刘旦宅先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增色不少。他在诗词上的造诣,使他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直为学林推重。周汝昌的书法也自成一体。他长期致力于中国的书法理论研究,曾和朋友讲过:“平生在书学上所下功夫,比红学要多得多。”有人当面夸他的字是“瘦金体”,他不以为然,说:“‘瘦金体’是宋徽宗所创字体,法出薛稷;我习右军,与之无涉。”

(《周汝昌:诗成掩卷去脂斋余香沉》)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本第一段画线语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在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下周汝吕红学研究走向辉煌,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

B.周汝吕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著述十分丰硕,既有红学研究,又有书法研究、诗词文论研究,这些研究著作都是根植于曹雪芹的《红楼梦》。

C.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以考证为主,但是却包罗万象,涉及红学的方方面面,是他的红学奠基之作,文中提出了他红学四大分支的理论。

D.周汝昌认为在红学上不仅要研究曹雪芹的身世、《石头记》的版本、八十回以后的情节,更要研究脂砚斋,因为它对三方面都有极大的必要性。

E.周汝昌是一个解曹雪芹味道的人,他将一生全部投入红学研究中,认为探佚学是红学最大的精华部分,被人称为“痴人”“赤子”。

(2)周汝昌的红学研究能够在80年代走向辉煌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红学“痴人、赤子”周汝昌一生硕果累累,他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哪些成就?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4)周汝昌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那么你认为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哪些精神?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

(2)①客观方面: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下,文化繁荣,百家争鸣;②主观方面:多年以来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红学研究,积累了丰厚的资料。(每点3分)

(3)①红学研究方面:红学研究著作丰硕,正式提出了红学四大分支的理论框架,创建了“探佚学”这一学术概念。②书法研究方面:书法白成一体,并将多年书法实践小结成心得,为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奠基。③诗词研究方面:数量极多,涉及方方面面,选注的《杨万里选集》《范成大诗选》等一直为学林推重。(每点2分)

(4)①学识渊博,研究广泛(爱好广泛)。在红学研究、书法研究和诗词文论研究三大领域都颇有成就。②痴迷执着,遇到困难不气馁。周汝昌多年以来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他的学术研究走向了辉煌。③厚积薄发,敢于创新。他在红学、书法和诗词文论这些方面的收获既是50.60.70年代已有成就的竿头更进,也是90年代到21世纪初未来集大成式学术的先声和基础。④善于抓住机遇(机缘)。他在给作者的作品作序时碰到机缘,促成了“灵机一动”;提出红学四大分支的理论框架,创建“探佚学”这一学术概念,也是缘于一个偶然的机缘。(每点2分,有其他答案,如认真、一丝不苟、平易近人等,可以酌情给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题干问的是“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考生应重点分析选项内容与文章内容的吻合度。C项,“提出了他红学四大分支的理论”与原文“只是还没有十分自觉地提出来而已”不符;B项,“这些研究著作都是根植于曹雪芹的《红楼梦》”无中生有;D项,张冠李戴,不是“周汝昌”而是作者;从文章倒数第五段中的内容来看,选项所说的观点应是作者的看法,并非周汝昌。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周汝昌的红学研究能够在80年代走向辉煌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题干中的信息有“80年代”“走向辉煌”“主客观条件”。第一段开头说“周汝昌的学术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走向了辉煌”,这句话说明本题的答案离此不远;紧跟其后就说“这当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分不开,不过,周汝昌多年以来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早已有了丰厚的积累,则是根本和基础”,这几句话中,既包括主观条件,也包括客观条件。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回答这类题,一是要注意审题,审出答题的区域,这就要抓住题干中的提示性信息,比如本题中的“80年代”“走向辉煌”“主客观条件”,其中“80年代走向辉煌”是提示答题的区域,“主客观条件”是答案的内容,主观是自身,客观是外在;把握了这些内容再来寻找答题的区域就容易多了,由此就可以找到第一段,因为第一段的开头就涉及到题干中的内容“周汝昌的学术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走向了辉煌”,后面的句子先说客观条件——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再说主观条件——自身的孜孜不倦、锲而不舍。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红学‘痴人、赤子’周汝昌一生硕果累累,他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哪些成就”,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应注意审题,考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应学会“切割”题干,比如“学术研究”提示答题的方向,“哪些”提示答案的点数,“成就”是答案的内容。然后借助切割的内容到文中寻找答题的区域,第二段的开头说“十年时光,可谓成果十分丰硕”,由此可以知道答案应在后面。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回答这类题,考生应有文本意识:题目都源于原文,命题者依据选文,考生答题也要依据原文。还要有问题意识:阅读主观题就是要求考生就提出的问题作答,考生一定要围绕“问题”对应回答,要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作几答,怎样问就怎样答。要有得分点意识:阅读简答题的一个答案有多个得分点,而得分点是同赋分紧密联系的。题目的分值,是答题得分点数的重要提示,考生要有得分点意识,按赋分解答。关键词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也是阅读题命题的原则之一,考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捕捉文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语,提取答案要点。文中的关键词句实际上就是答案要点,考生要学会从文中寻找,并利用其提示作用提炼出答案。

(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周汝昌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那么你认为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哪些精神?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这与小说阅读中形象题有想通之处。考生应先到文中把周汝昌的典型事迹画出来,然后再结合文中的内容进行作答。答题的时候不能忽链接材料。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必须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赏、评价作品。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1.要对人物事迹进行概括;2.分析人物精神形成的原因;3.自己受人物怎样的启迪;4.对人生的看法的个性化解读;5.人物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关系等。

看了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王肖潇朱东君1917年7月,胡适撰写了大量有关白  2020-05-16 …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  2020-06-16 …

改革,中文是由改变与革新或革命组成;英文是reform,意思都是对原有组织形式或社会结构进行重组,  2020-06-27 …

改革,中文是由改变与革新或革命组成;英文是reform,意思都是对原有组织形式或社会结构进行重组,  2020-06-27 …

李老师···教师(1)年轻的:(2)一位:(3)特级:(4)具有改革精神的:(5)小学语文把这5个  2020-07-23 …

大概是70年代初期的河南小学语文课本里的。世界革命风起云涌,革命少年意志如钢。原文是什么?世界革命风  2020-11-22 …

1968年中国农村不少村一级办的小学升格为初中,这些初中缩短学制至7年(即小学5年,初中2年),公社  2020-11-26 …

14—18世纪,欧洲曾出现了两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们分别是A.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  2020-12-18 …

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主题学习活动中,某中学5名学生围绕“国家改革与社会发展”话题,组成探究小组。他们  2020-12-20 …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胡适的“活文学、死文学”以及作诗如作文哪年提出的?书上有句:1916年,关  2020-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