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关于陶渊明逆境中抗争的作文该咋写(作文写得好的给些建议)

题目详情
关于陶渊明逆境中抗争的作文该咋写(作文写得好的给些建议)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就想到了这位乱世中的智者与隐者,在进与退的矛盾中斗争、挣扎的情形.在人命危浅的环境里,多少人磨圆了棱角,丧失了个性、自我,但也有不少人一生挣扎,仍不改特行独立的秉性,人生因此变得透明、率真.陶渊明就是如此骨气地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陶渊明熟谙儒家学说,有儒家的入世精神,也像儒家那样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他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魏晋玄学对他也有影响,但并不沉溺于老庄和玄谈,他是一个很实际的、脚踏实地的人,做县吏就有劝农之举,做隐士又坚持力耕.他为了舒展生命的本性而退隐官场,建构理想中的精神家园,在“不可能开花的地方开花”.在人生困境中,一方面小心翼翼地维护着生命,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觉醒的灵魂.尽管他后来深悉田园并非世外桃源,但在自己粉饰的精神王国里“开花结果”,生命所有的碰撞则被他一笔抹去,只留下一些冲淡平和的诗句.他以透明的坚守告诉我们:生命的质高于生死,人之真性重于名利.
  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他特别推崇颜回、黔娄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并不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
  用“道”来求得平衡:“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食不果腹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自然的性情.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
  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的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的冲突与调和.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而一贯的哲学,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
  陶渊明用自己的坚守,追求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世俗的眼光看来,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眼光看来,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陶渊明以自己困境中坚守的形式,振翅于一人独醒的天空,完成了对个性追求的释放,坚守着真实的灵魂和透明的人生,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感慨.其实,正因了人生的劳碌和短暂,所以珍惜生命就应该坚守透明的人生,追求真实的个性,维护自由的灵魂,否则,即便是“适者生存”了,那生命又有何意义呢?
看了关于陶渊明逆境中抗争的作文该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