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为无为之为,品无味之味80年代末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教授曾赠一幅方斗于友,乃: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为无为之为,品无味之味

     80 年代末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教授曾赠一幅方斗于友,乃: 为无为之为,品无味之味

先生的赠语意味深长。

   “ 无为 是老子的哲学思想。 无为 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 无违 ,即不违背客观事物的规律,改变客观事物的节奏。无为的境界,就是不违反万物自然发展的程式和机制,也就是不违反道理。老子说,圣人的学说是 能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又说: 善行者,无达迹 无达迹 的行为,是使事物不留下伤痕的良好行为。 无为 就是 无达痕 。仔细检讨现在人类的许多行为(包括我们个人的行为),都是由于主观意志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自然秩序和固有的规律,而给自然和人类自身带来越来越多的危害。后人把老子的 清静 无为 结合起来成 清静无为 ,其意为不贪、不躁,便可达到无为的境界。

   “ 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特殊范畴,也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独有的概念。这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发达很有关系。刘勰、司空图对此都有很高的见解。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谈论诗首先要善于 辨于味 ,诗歌的 ,并非酸义是酸,咸义是咸,而是要达到一种 咸酸之外 醇美 ,或者说,是一种 味外之旨 。在同文中,他又用了一种相似的说法: 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音韵外之致耳。 所谓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超以象外,得其环力 。古人又云: 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适,是文之真性灵也。 故林语堂云: 论文字,最要知味,平淡最醇最可爱而最难,何以故?平淡去肤淡无味,只有毫厘之差。 晋人的行草若断还连,似奇反正,以韵相胜,泊然无为而休气和平,意态超越而神明焕发。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在《画旨》中提倡 平淡天真,自然浑成 。人淡如水,水淡如云,云淡如风,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是 ,是 ,是 无味之味 。无味之味乃味之极也。

    只有真正体会到 无为之为 无味之味 ,你才能在人生和文学艺术上达到崇高的境界。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此之谓也。

1 .下列分别对 无为之为 无味之味 的内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前者指老庄的哲学思想,后者指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独有的概念。

       B .前者指 无违 ,即不违背客观事物的规律,不改变客观事物的节奏,后者指与中        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发达有关的古典美学的范畴。

    C .前者指 无达迹 的行为;后者指文学的一种最高的境界。

    D .前者指 清静无为 ,即不贪、不躁;后者指一种 咸酸之外 醇美 ,即 味外之旨

2 .下列全部都能证明 无味之味 境界的一项是                                                           

       任继愈教授曾书赠一幅方斗于我,乃: 为无为之为,品无味之味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超以象外,得其环力

    平淡天真,自然浑成

    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知,是文之真性灵也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④⑥                D ②③⑥

3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只有不违反自然发展的规律,才能达到无为的境界。

    B <

语文
作业帮用户2017-03-15 举报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我是二维码 扫描下载二维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 . C     2 . B    3 . A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