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①造口:一名皂口,在万安县西南60里。南渡之初,金人追赶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

  ②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1.对这首宋词文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中间多少行人泪”,直接点出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宋隆祐太后被金人所追之地,将满腔的悲愤化成这悲凉之句。

B.“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指汴京,遥望长安,可惜被无数青山重重遮拦。

C.“东流去”用来比喻正义所向,任何人也阻挡不住浩浩的江水。

D.最后一句借闻鹧鸪之声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北方失地充满了希望之情。

2.关于这首宋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全词起笔有力,郁孤台三字劈面便突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进而写出台下清江之水,给人印象深刻。

B.作者用“可怜”两字,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当年隆祐太后被金人追杀无力还击的落魄情景。

C.这首词以眼前之景说出心中之事,达到意内言外的极高境界。

D.这首词抒发了对国事艰危的追怀,对失去国土的深情萦念,表现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D;B

  1.“正愁余”表现的是沉郁凄迷的氛围;鹧鸪声声则更是烘托了胸怀愁苦的心态。完全没有“充满希望”的意思。

  2.抬眼遥望长安,境界顿时高远,可惜无数青山重重遮拦,看不见想念的长安。“可怜”是对“无数山”而言,不是说隆祐太后“可怜”。

看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