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后面题。直道而行余世存梁漱溟的父亲梁济曾做过清朝内阁中书、民主部主事。官职不大,口碑却隆。据说有赶驴车的看到他,居然叫出他的名字,请他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后面题。

直道而行

余世存

梁漱溟的父亲梁济曾做过清朝内阁中书、民主部主事。官职不大,口碑却隆。据说有赶驴车的看到他,居然叫出他的名字,请他上来。

梁济的儿子梁漱溟认为,梁济任侠、认真、不超脱等特点和精神个性也影响了孩子。梁漱溟追忆儿时趣事时说,他积蓄的一小串铜钱不见了,吵闹不休。父亲在庭前桃树枝上发现,让他去看。梁漱溟看时,见树上有父亲写的小纸条:“一小儿在桃树下玩耍,偶将一小串钱挂于树枝而忘之,到处向人寻问,吵闹不休。次日,其父亲打扫庭院,见钱悬树上,乃指示之。小儿始自知其糊涂。”

梁漱溟跟毛泽东同年,他的一生也跟毛泽东结缘。冯友兰在他去世后写的挽联中说:“钩玄决疑,百年尽瘁,以发扬儒学为己任;廷争面折,一代直声,为同情农夫而执言。”上联即述其德业,下联则涉及他跟毛泽东的缘分。1918年,两人在北大教授杨昌济先生的家里初识。二十年后,梁漱溟到延安跟毛泽东谈中国的出路,半个月内毛泽东与他长谈八次,有两次通宵达旦,梁漱溟回忆说:“彼此交谈都很有兴趣。”毛泽东后来则称:“我同梁漱溟比较熟。”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邀请下,梁漱溟从重庆来到北京。毛泽东多次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还专门派车接他,招待吃饭。毛泽东邀请梁漱溟到政府里担任职位,梁拒绝后,毛仍照顾他的工作和生活。

1953年9月,在全国政协常委会议的小组讨论会上,梁漱溟说:“我们的建国运动如果忽略或遗漏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农民,那是不相宜的。”这一被称为“工人生活在九天之上,农民生活在九地之下”、要求行“仁政”的发言,引起了毛泽东的不满。毛在会场上对梁极尽挖苦、嘲笑,梁不服,要求发言,但会场上几乎一边倒,有人大喊:“梁漱溟滚下台来!”这场惊心动魄的争吵才匆匆结束。

自此梁漱溟深居简出。“文革”中,他受到冲击,被抄家,被打耳光,但他承受下来了。他就事论事,“文革”尚未结束,梁漱溟就在政协会议上说:“‘文革’搞糟了,‘文革’的祸因是治国不靠法治而靠人治。”主持人询问梁对大家批判他的感想,梁脱口而出:“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梁漱溟一生都很少顾及自己,而是为国为民。他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是“不要贪”,“不仅贪图的事不应做,贪图的念头也不要起”。他把“不谋衣食,不顾家室,不因家事而拖累奔赴的大事”当做家训。

梁漱溟对自己两个儿子的教育可圈可点。他给两个儿子取名培宽、培恕,因为“宽恕是我一生的自勉”。像父亲一样,梁漱溟也很注意培养儿子们的个性。他与长子培宽有“多年父子如兄弟”之谊。他说:“我的原则是:一个人要认清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的兴趣。你们兄弟二人要明白我这个意思,喜欢干什么事,我都不阻拦你们的。”梁漱溟听任孩子们自由选择,他对他们唯一的要求是不要做“自了汉”,就是不要成为只顾自己的人,标准是“在人生道路上不趋于低俗,在识见上不流于浅薄”。

梁漱溟的宽放教育贯穿始终,他的教育显然是成功的。他的家教使儿子在多灾难的世纪得以平安度过,梁培宽、梁培恕一生不喜出头露面,为人低调。大概正因为如此,两人在历次运动中都没有遭到太多的磨难。因为梁漱溟的历史地位,他生前死后都有国家因素介入,因而梁家后人在事关评价等问题上也同样显露出梁家独有的直道。

梁漱溟去世后,要召开例行的追悼会。涉及1953年梁漱溟“受到不实事求是的批判”的评价,因修改稿被改为“受到批评”,他们据理力争,不肯让步。后来,新华社播发梁漱溟的生平,文章标题即是“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梁漱溟走完百年人生旅程”。

更年轻的一代则更是直抒胸臆。1988年,梁漱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医院告别大厅举行。灵堂入口大门上悬挂的挽联是:百年沧桑,救国救民;千秋功罪,后人评说。横批是:中国的脊梁。挽联是梁培宽次子梁钦宁拟就的。在梁钦宁张贴时,工作人员阻止,但他执意坚持。在君子之泽及身而没的中国,在家族分崩离析的现当代,梁家人很了不起,他们直道而行很了不起。

(选自《读者》,标题、正文均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起笔引“赶驴车的看到他,居然叫出他的名字,请他上车”一事目的在于表现梁济的“口碑却隆”。

B.梁漱溟回忆儿时趣事,用笔大方,过程细致,其目的在于表现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为后文做铺垫。

C.梁漱溟与毛泽东一生结缘,文章借冯友兰的挽联,表现了两个伟人之间的终生情谊,凸显梁漱溟高洁的人格。

D.文章描述了1953年政协会议上毛泽东和梁漱溟的争端,凸显梁漱溟个性的同时,也表现出梁漱溟先生知错就改的胸襟。

E.本文撷取梁漱溟先生生平中的几个镜头,以崇敬的笔调描写他正道直行的文人品性,表现其高尚人品对家庭后人的影响。

2.联系全文,简要回答梁漱溟“直道而行”的具体表现有哪些。(6分)

3.文章从梁济写起,以梁漱溟孙子梁钦宁终,简要回答这样写的好处。(6分)

4.文章用很大篇幅写梁漱溟对后代的教育,这样写,是否脱离传记主题?请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8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5分)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2.(6分)①在1953年政协会议上与毛泽东争论,为农民仗义执言;“文革”中受批判却直言文革之祸。②面对指责与批判,不改其志③一生为国,以“不谋衣食,不顾家里,不因家事而拖累奔赴的大事”为家训,直道而行。3.①文章从梁济写起,表现其“认真、不超脱”的个性对梁漱溟的影响,为下文写梁漱溟“直道而行”做了铺垫;②写梁钦宁则是为了表现梁漱溟“直道而行”的风骨对家族后代的影响,表明“直道而行”已经成为家族精神。(每点3分,共6分)4.不脱离主题。(1分)文章前半部分叙述梁漱溟先生“直道而行”的事迹,后半部分写梁漱溟先生对后代的教育,是为凸显其精神风骨的传承和影响,深化了传记主题。(4分)同时,尊重个性、宽恕教育与“直道而行”的原则相映成趣,使得人物性格更加丰满真实。(3分)
1.
分 析:
此题可分别从文本内容及主题、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B项“目的在于表现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为后文做铺垫”错,是为变现梁济:认真、不超脱”的个性精神;C项“表现了两个伟人之间的终生情谊”错,应为表现梁漱溟和毛泽东的“缘分”;D项“表现出梁漱溟先生知错就改”错,应为体现梁漱溟“直道而行”的风骨。所以选EA。
考点: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
分 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文本内容来理解的含义,然后从文本中找出能表现“直道而行”这一含义的语段内容,再通过筛选整合出来即可。通过感知文本内容大意可知,“直道而行”表现的是梁漱溟先生的性格与品德美,故答题时,可结合着答题区间可从第4段、第5段、第6段抓住与毛泽东争论、文革批斗、一生为国等内容进行整理概括即可。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
分 析:
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作答,在内容上,可结合着父亲对梁漱溟性格的影响和梁漱溟对子孙后代的影响作答;在结构上,从后文梁漱溟的“直道而行”可看出,文章从梁济写起,为下文塑造梁漱溟的“直道而行”起着铺垫作用;结尾写梁钦宁自然在结构上起着照应前文,使传记结构更严谨。
考点: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
分 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中写梁漱溟先生对后代的教育的目的及影响的角度来探究这种写法对表现人物精神及主题的作用;从表现传主的性格精神角度,拓宽人物思想事迹的这种写法,能起着丰富人物形象的作用。
考点: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后面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苏格兰的火车上,有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三个人在一起.列车飞快奔驰,窗外景物掠过.突然,他们  2020-05-20 …

按照下面的提示,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世否可以躺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躺过,小马正准备过,突  2020-07-0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个老兵的签名樊碧贞新兵下连时,他被分配到卡苏里哨所。他随着给养车上的哨  2020-07-05 …

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改为第三人称转述词)忽然  2020-07-08 …

诸神赐予丢番图的生命的1/6是童年,再过了生命的1/12,他张出了胡子,其后丢番图结了婚,不过还不  2020-07-16 …

一个人,他的生命的1/6是童年,再过了生命的1/12,他长出了胡须,其后丢翻图结了婚,不过不曾有孩  2020-07-16 …

学弈的意思弈秋,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他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  2020-07-20 …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写出你的体会.走向辉煌恍然间,他的脚下像生了根,他被人抱住了,有人上前  2020-11-25 …

英语翻译突然他神色变得凝重,震惊.他畏怯得后退了一大步,然后快速地向我奔来.一把拉着我就往门外跑.我  2020-12-05 …

1.下面两句话,能过用“居然”“果然”两个词中的哪一个连起来写成一句话?请写下来.他以前连想也没想过  2020-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