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新生郝同学,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几位国内知名的史学教授出言不逊,用“垃圾”等词形容这些学者的学识和人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新生郝同学,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几位国内知名的史学教授出言不逊,用“垃圾”等词形容这些学者的学识和人品。他的导师孙教授看到之后,提醒郝同学为人治学要谦虚,谈人论事切忌污言秽语。但不久后郝同学又发布了类似言论,孙教授极度震怒,立即发表公开信宣布与之断绝师生关系。近日,学校正从校规和育人等层面评估孙教授的“断绝”是否合理。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让思想在包容中绽放      一篇朋友圈,一封公开信,让原本和睦的师生形同陌路,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学生的言论固然偏激,但作为传道授业者的孙教授,若是能以包容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偏激,师生间的纽带也许就能维系.
      王尔德曾说:“如果一种思想不足以让人感到危险,那它就不能称之为思想.”郝同学对教授们出言不逊,甚至诋毁相向,足以让人感到危险,甚至会发出“尊师之道不存矣”的感慨.但正如每一种思想都不是空穴来风一样,他的朋友圈必定反映出学术界的某种现象.育人者只有对学生们偏激的思想包容看待,由包容产生正视,方能由正视找出问题所在,为学生作出垂范、表率.子曰:“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只有作为领导者的老师以身作则,学生才会对老师学识品行信服,从而杜绝类似的诋毁现象.可见,包容是让思想回到平和、理性的关键.
      如果说对学生的偏激言论包容是在包容一种思想,那么将问题缩小化,在小范围内解决则是在包容学生本身.学生发表言论的平台是仅有好友可见的微信朋友圈,具有与生俱来的隐密性,因而言论较在公共场合说的浮夸、过分也无可厚非;然而教授一封公开信将学生行为公诸于众,这就把问题扩大化,并对学生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可以预见的是舆论对他的口诛笔伐,同学对他的不理解,其他老师对他的不信任.王尔德曾说:“每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未来.”更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众口铄金,三人成虎,无形中这位学生的未来就被活生生地剥夺,没有改过重来的机会.而更严重的是,一旦个人行为上升至社会层面,它就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久而久之,当人把批评、异议与此次事件相提并论时,便鲜有人敢于对不正之事提出质疑,而这当然是不利于思想的发扬、传播的.
      诚然,学生并非不曾有过机会,教授在断绝师生关系时就曾对他作出提醒,未尝不是一种包容.但所谓包容,当一以贯之,如春风化雨慢慢感化人心.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善举,而是漫长的坚守,而这也是师道之所在.因此若要说教授的提醒就是包容,已极尽为师之责任,那未免有虚伪之虞.
      包容给人以和谐,更给人以思想.让人人皆秉包容之心,让思想凭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开花、结果.

尚才更尚德      郝同学看来是掉进了知识的海洋,文化的沙漠,孙教授“断绝”一说虽略决绝,亦不失师道之尚才尚德.此举或将郝同学挽救于知识海洋的泛滥及文化沙漠的干涸.
      对权威说“不”,看似独立思考,追求真理,但出言不逊,谩骂污蔑,甚至人身攻击,可就远超学术讨论的范围了.孙教授“断绝”也该是极怒中的无奈之举了.原本学术自由,敢于批判权威,无论观点正误其精神亦可嘉,若只心直口快稍失谦逊亦无伤大雅,可万事皆有个度.郝同学此举有些许台湾哲学家殷海光先生的影子,其德却远不及.殷先生年少轻狂时也总是盛气凌人,说话爱用“我认为一定如何”的语气,但即使他后来并未承师之衣钵,另辟道路,他也从未以言相伤,更别说用“垃圾”如此市井低俗的词句谩骂.这位郝同学则不然,仗着自己肚中有两点墨水便自视甚高,且不言其学识,其德之微,不足为学.
      孙教授“断绝”一举虽未可言其对错,却狠狠地打击了当今社会中“以分数论英雄”“以高考论英雄”的风气.“英雄”不仅当有才,德亦不可失.曾经看过一部纪录片,记录了中国“高考工厂” 触目惊心的现况,老师学生眼中只有“学习”二字.当然老师没有教学生泯灭人性,但高压之下他们亦无力去教给学生何为道德,何为谦卑.正是这样的加工流水线,向大学里输送了“郝同学”们.孙教授也曾试图为道德空心的次品注入谦逊、道德之流,然而此品早已定型,无力回天.不知孙教授此举,可否为世人之暮鼓晨钟,敲醒忽视德育的教育者们,重塑尚才更尚德的风尚呢?重才兼尚德方育真英雄,而非失德之伪英雄.
      舆论对此议论纷纷,学校亦从规章及育人方面评估孙教授此举的合理性.也许从学校的规章来看,此举确实略有偏颇,但从育人而言,我想无可非议.育人,不仅育的是郝同学,也是千千万万未来国家的栋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的也不仅仅是伟大的学术之树,还有道德之树.若是不想日后见到更多的“郝同学”,便需正风气.
      古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齐治平之理想是从“修”开始,修学,亦要修德;失德,学亦无用.“郝同学”事件给大家拉响了警钟,世人也是时候想想不尚德而尚才有何用,不尚德何以齐家治国平天下?
      故曰:尚才亦尚德.
看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