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26分)汉语“教育”一词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的发展反映着时代的变迁。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时期,“官守学习,皆出于一,

题目详情
(26分)汉语“教育”一词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的发展反映着时代的变迁。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时期,“官守学习,皆出于一,而天下以周文为治,故私门无著述文字”,到“周室东迁,庠序(地方学校)废坠,春秋二百四十年,诸侯学校之制见于经传者,亦只鲁僖公之立沣宫(古代的国家高等学校),郑子产不毁乡校二事,外此诸国,几未闻其有一二学校。”“天之失宫,学在四夷。”(《吕氏春秋·离谓》)记载邓析著有《竹刑》,他“与民之有狱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褚袴(短裤)。民之献衣褚袴而学讼者,不可胜数。”《论衡·讲瑞》说:“少正卯在鲁(聚徒讲学),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
——据孙培青《中国教育史》整理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社会变化,(2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材料二:张之洞的《劝学篇》、梁启超的《新民说》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相继发表的晚清具有代表性的有关教育的名著。以下(表1、表2)分别是两本书的部分目录及简介列表:
(表1)
 
劝学篇·序
外篇
游学第二
农工商学第九


同心第一(明保国保种保教)
设学第三
兵学第十
教忠第二(陈述本朝德泽深厚)
明纲第三
学制第四
矿学第十一
知类第四(闵神明之胄裔)
广译第五
铁路第十二
宗经第五
阅报第六
会通第十三
正权第六(辩上下定民志斥民权)
变法第七
 
守约第八
变科举第八
 
(表2)
第一节
叙论
第十一节
论进步
第二节
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第十二节
历史
作业帮用户2016-12-09 举报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我是二维码 扫描下载二维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变化:官学衰废,私学兴起。(2分)
原因:王权衰落,礼制破坏;井田制解体,土地私有制兴起,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动乱,战争频繁;士阶层的崛起;世卿世禄制,贵族子弟失去学习的动力。(任意4点8分)
(2)前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后者: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进化论(4分)
张之洞站在封建立场强调人才的知识更新,培养既能恪守封建之道又通晓西方文化的实用人才;梁启超站在资产阶级立场强调人才的整体素质的更新,培养具有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新民”。(4分)
(3)意义: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支援了各条战线的建设事业。(4分)
性质变化:由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教育。
根本任务:培养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4分)


看了(26分)汉语“教育”一词始见...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2020-06-09 …

饲料发霉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过程?饲料发霉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过程是怎么样的?大家讨论下吧,现在很多饲  2020-07-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图一材料二见图二材料三见图三请回答:(l)材料一中姓氏改变与什么事  2020-07-2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祖宗之法不可变。”“宁可亡国,不可变法。”乙:“无百年不变之法  2020-07-3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康熙八年(1669)三月八日,清政府正式下达了更名立田的诏令。决  2020-12-0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  2020-12-0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  2020-12-0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材料三:“驱除鞑  2020-12-0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  2020-12-21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皆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请回答:(20分)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  202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