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人物罗马尼亚扬•伯耶舒有许多好奇的读者曾问我,我作品中的那些人物是怎么挖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人物
【罗马尼亚】扬•伯耶舒
有许多好奇的读者曾问我,我作品中的那些人物是怎么挖掘出来的,我从哪里搜集到了素材,获得了灵感。我的回答简单而又干脆:主要来源于生活。我只要去大街上走几小时,衣袋中就会装入一个新的题材,这篇文章的人物马上就要出现了。
前几天,当我带着自己的小狗散步时,我在伊科阿纳公园中碰到了这个人物。我的小狗名叫乔尼,是只鬈毛狗。它很讨人爱,正因为如此,在我们占据的那张长椅上,很快就坐上了一位肤色略黑、服饰考究的中年妇女。
她先是逗我的小狗,而后又同我聊了起来。我们闲谈中涉及的问题,总的来说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例如什么气候啊、土豆生长情况啊、足球比赛啊、动物啊。她的用意在于突然地向我提出一个令人忐忑不安的问题:我是否幸福。“很难说清,”我红着脸说,像个害羞的少年,“我认为首先应该讨论一下。”“那还用说,”她答道,“既然您对幸福有自己的见解,请您说来听听。”“不行,”我回答说,“我并没有准备谈这个问题。另外,我甚至连幸福的基本含义都弄不清 对此我还在继续思考。”
一下子,我对此人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我愿意同她聊下去,尽管我的小狗冻得直打寒战。在这儿我是否能为我的小说找到个人物?我心里暗自盘算,让我试试。
“您是否幸福呢?”我以她刚才问我的问题反问她,当然是想激激她。
“先生,”她说,“我非常感谢您提出的问题。每天傍晚我都到这个公园里来,我并不只是需要呼吸新鲜空气,因为新鲜空气打开窗户就能呼吸到。我到公园里来是因为我迫切需要同人们接触,可是我不得不承认很少有人,男的或女的,有兴趣问我是否幸福。我想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好吧,我可以坦率地告诉您,我不幸福。在我的童年我曾有过幸福,那时父母视我为掌上明珠,我脸颊上印满了他们成百上千个吻,他们说我就是他们生活中的幸福。可随即我就发现,他们爱我只是因为我是个健康的人。当他们见我病了,就不再爱我了。”
“什么病?”我怯怯地问。
“噢,是一种很怪的病,几乎没人晓得这种病,我也不愿谈起它,尽管现在我已经痊愈了。不过,我还是满足您的好奇心。我得的这种病的表现就是不懂得什么叫隐喻,也就是说不能按隐喻的真正意思去做。我只会照隐喻的表面意思去做。给您解释一下。”
“请您说下去。”我惊奇地怔住了。
“比如,妈妈对我说:‘你去套套你哥哥的话,看看他这头小驴都干了什么。’我就试着去查找哥哥的心,结果在家里搅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更不要提一天人家叫我去缠住某人,我竟把那人搞得心烦意乱了。最后,我还能说什么呢?我的病给父母找了许多麻烦。于是他们就开始虐待我,骂我,惩罚我。为此,我小时候就从家里逃了出来,在外边流浪了很多年。我是那样的孤独,没有哪个人能理解我……”
她的自述颇带有书面语言的特点。正当我对这个人的兴趣正浓,急切盼望听到下文时,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位警察,他很客气地对这个女人说:“您跟我来一下。”
我竭力抗议,但得到的只是严厉的劝告:“您不要多管闲事!”
没办法,我只好夹起小狗回家了。我向妻子十分愤慨地讲述了我的遭遇。
“你知道吗?”我像野兽似的吼叫,“那个警察掠夺了我的人物!正当她要给我谈些最能征服人心的问题时,却被那混账警察给掠走了。我要控告他!”
电话铃响了。我妻子接了电话。她听了一会儿,把电话挂了,然后用这样一句不能令人相信的话扑灭了我的激情:“傻瓜,快去警察局取你的钱包! ”
(选自2012年4月版《外国小小说》,有删改)
12. 文中三次写到“狗”,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3. 文中的“我”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14. 请赏析这篇小说的结尾之妙。(4分)
15. 小说的题目是“人物”,如果改为“偷”,你认为是否合适?请你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具体理由。(6分)
12.第一次写狗“很讨人爱”,引出了“那个服饰考究的中年妇女”,为下文故事的发展作了必要的铺垫;第二次写狗“冻得直打寒战”,我也不想回去,从侧面烘托“我对此人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暗示情节会继续发展;第三次写狗,通过我的一“夹”的细节描写,充分表达了“我”对警察把那位妇女带走的愤慨之情。(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13.①待人诚恳,喜欢与人诚恳闲谈,但只满足于对生活表面的了解(或“对生活的了解是肤浅的”):“我”坐在公园里,跟一个陌生的妇女天南地北地聊起天来,当那妇女十分想听一听“我”对幸福的看法时,“我”就立刻对她感兴趣起来并暗自盘算,是否为小说找到了一个人物。②充满自信,也轻信别人(或“识别不出别人的伪装”):“我只要去大街上走几小时,衣袋中就会装入一个新的题材,这篇文章的人物马上就要出现了”表现了“我”的自信。当那妇女含糊其辞地说起她的“病”时,“我”信以为真,表明“我”容易轻信别人。③自以为是,处事不冷静:当警察把那位妇女带走时,“我”没意识到自己上当,反而抗议警察掠走了“我”的“人物”。(每点2分,其中性格概括1分,简要分析1分。言之成理即可)
14.结尾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2分)那个妇女含糊其辞地说起她的“病”,已为结局埋下了伏笔。(2分)
15.探究示例一:以“人物”做标题更好,“偷”就过于浅白平淡了。(1)“人物”是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是对小说情节的高度概括。小说讲述的就是“我”对人物的寻找探索过程,同时也是那位妇女把“我”当成她的“人物”(实际是“猎物”)的逐步捕获的过程。可以说,小说的情节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2)以“人物”为题内涵丰富,为人物形象制造出一种绝妙的讽刺效果。“我”怪警察掠走了“我”的“人物”,而警察却帮“我”追回了钱包,以“我”所标榜的来源于生活的“人物”为题,恰能很好地突出我在现实生活中的幼稚无知,进而深化了主题。(3)从艺术构思来看:以“人物”为题,更能吸引读者,表意含蓄,耐人寻味,让人忍俊不禁。(6分,每点2分)
探究示例二:“偷”做标题更好,“人物”就显得晦涩难解了。(1)以“偷”为题能够更准确直接地概括小说的情节,“我”设法在中年妇女那里“偷”素材,她设法在“我”这里“偷”钱包。小说展示的就是这样同时发生的“偷”的过程。(2)便于揭示小说要表达的这一层内涵:我们用大量心力求取的事情往往会偷走我们对其他事情的关注。(3)在艺术构思上:“偷”作为标题能够制造悬念,直到最后谜题揭晓,读者都能保持很强的探求欲望。(6分,每点2分)
【解析】
12.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象的作用。狗是小说中多次出现的一个贯穿全文的动物,这类写法在文中一般有如下作用:①侧面烘托主要人物,使其个性鲜明。②牵钱搭桥,推进情节。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④升华主旨,画龙点睛。本文第一次写狗出现在开头部分,有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第二次出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第三次出现则借以表达人物情感,深化主题。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把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我”其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
试题分析:本题为探究题,开放性较大。这类题目可以从文章的人物、情节、主题的角度来分析,如果能够突出人物形象,使小说的主题更为深刻,对小说的情节发展起到预示的作用,就是好的题目,反之则是不理想的题目上。本文从内容上看用“人物”和“被偷”为题都可以说得通,因此,考生选择哪一个题目都可以。只是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有观点有论据,要能够自圆其说。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单选)()A.三名法比双名法多一个亚属名B.三名法比双名法多一个亚种名C.三 2020-05-15 …
下列关于亚洲及欧洲人口及经济的叙述,错误的是()A.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B.在各 2020-05-15 …
与我国新疆接壤的邻国分别属于[]A.中亚、东亚、北亚地区B.中亚、西亚、东亚、北亚地区C.中亚、西 2020-05-17 …
通常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请选出全部与中国接壤的一组()A.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 2020-05-17 …
东亚5国\中亚5国\东南亚10国\南亚7国\西亚20国的国家和首都能给多少给多少,我急用! 2020-05-17 …
水果储藏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如何变化?蔬菜放久了会产生过多的亚硝酸盐,可多数水果都不是当天现采的,怎么 2020-06-28 …
下列有关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亚洲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B.亚洲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 2020-07-09 …
中亚地区的里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因而中亚地区将成为美、俄等世界许多大国21世纪争夺的焦点.美 2020-07-12 …
亚理斯多德和亚里士多德是一个人么历史书上是亚里士多德但是苏菲的世界里就是亚理斯多德到底叫什么? 2020-07-22 …
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 2020-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