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表一察举制科举制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长官举荐自由报考“人、门兼美”“取士不问家世

题目详情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
察举制
科举制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人、门兼美”
“取士不问家世”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
材料二 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
——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
(1)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察举制”的内涵。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6分)
(3)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点提出的原因。(6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内涵:“察举制”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 官制度;(4分)
变化: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由以官举士,权操于上到自由报考;由注重品德和学问的整体素质到更注重知识才能(或考试成绩)(4分)
(2)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扩大行政人员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行政效率提高;促成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或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考试选官有利公平公正。(6分)
(3)变法必从设学堂开始,设学堂必从废科举开始。(或废科举,设新式学堂)(2分)
原因:科举制度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深重,变革图强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培养新式人才的需要。(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