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完美计划姜钦峰这是一栋老式居民楼的顶层,他站在门外,深呼吸,然后敲门。防盗门打开,探出一个小脑袋,是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七八岁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完美计划

姜钦峰

这是一栋老式居民楼的顶层,他站在门外,深呼吸,然后敲门。防盗门打开,探出一个小脑袋,是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七八岁的样子,长得眉清目秀。

“您好,请问是你们家打电话要修洗衣机吗?”他的普通话并不标准,夹杂着浓重的外地口音,脸上带着职业的微笑,显得彬彬有礼。小女孩扑闪着大眼睛,打量眼前的陌生人,小平头,浅蓝色马甲,胸前印着“专业维修”四个字,右手提着黑色的工具箱,看上去训练有素。她疑惑地摇了摇头,“我不知道。”

“请问你家还有大人吗?”他脸带微笑,语气更加柔和了。

“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了,6点钟下班,要不你明天再来吧?”小女孩如实回答,口齿伶俐,条理清晰。

“哎呀,真是不凑巧。”他喃喃自语,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顺手把工具箱放在地上,右手插进了裤兜,开始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处理。

    “呀!叔叔,你手上在流血!”小女孩忽然尖叫一声,把他吓了一大跳,刚插进裤兜的右手像触电般猛地弹了回来。他下意识地伸出右手,仔细看了看,没事,再看左手,果然手背上有一块殷红的血迹。肯定是刚才上楼时太匆忙,不小心在扶梯上擦破了,自己居然浑然不知。     “真该死!”他在心里狠狠地骂了自己一句。“叔叔,你一定很疼吧,我家有创可贴。”小女孩转身跑回了房间。他站在门外,不知道该不该进屋,又看了看手上的伤口,忽然觉得有点疼。

他仔细擦拭手上的伤口,觉得很凉爽,嘴角不由自主地开始上扬。“咱们不认识,你为什么要帮我?”话一出口,连他自己都觉得好笑,干吗跟一个孩子说这些。小女孩也笑了,露出一对甜甜的小酒窝,“妈妈告诉我,每个人都应该互相帮助,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他蹲下来,摸了摸小女孩的脸蛋,“小朋友,你真乖!叔叔明天再来。”说完,他拎起工具箱,转身下楼。刚走出几步,马上又折了回来,“小朋友,以后你一个人在家时,千万不能给陌生人开门,记住了吗?”

交代清楚,他心里卸下一块石头,步履轻松地下楼。走到一个垃圾筒旁,他忽然收住脚步,看看四处无人,迅速脱下浅蓝色马甲,又从右边裤兜掏出一把尖刀,塞进垃圾筒。

他是个心狠手辣的流窜犯,为了实施今天的计划,他在院内连续蹲守了两天,摸清了小女孩父母的作息时间,然后伺机动手。一旦作案成功,对凡是看清他相貌的人,绝不留活口。即使小女孩不开门,那普通的防盗门也挡不住他。

这是个完美的计划,没想到最后还是落空了。天色渐晚,他必须找个安全的地方过夜,经验告诉他,住旅馆危险。抬腕看表,忽然看到手背上的创可贴,他乐了,今天运气其实不错,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半年后,他落网了,主动交代了这个失败的计划。警察很意外,如此穷凶极恶的人,怎么可能自动放弃?他说:“我在外逃了三年,捡过垃圾,睡过桥洞,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一句关心的话。”警察沉默了。“知道吗?那张创可贴其实应该贴在这儿。”他用手指了指心窝。]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0.小说标题为“完美计划”,联系全文,说说“完美”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11.小说结尾处“那张创可贴其实应该贴在这儿”有引人深思之效,请从句子内涵和艺术手法的层面进行探究。

12.小说三次写歹徒的微笑,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0.罪犯的计划很完美,简直无懈可击;小女孩善良而充满关爱之心,形象很完美;小说的结局很完美,罪犯的人性由恶向善的方面转化。

11.①此处的创可贴,既指实物,又寓指小女孩对罪犯的关心。一张小小的创可贴,在关键时刻它能拯救灵魂,保护生命。②结尾运用了象征手法,寄寓了作者对善良人性的歌颂,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努力保持善意。③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小说内容含蓄委婉,并且深化了主题。

12.①前两处的“微笑”是一种伪装,推动了情节发展。②第三次微笑是他在收获了小女孩对他的关心和帮助后,感受到的欣慰,此处的微笑为下文他的转变作铺垫。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回答是根据文本内容可从故事情节,人物这两个角度考虑。从故事情节来看“完美”一词说的是罪犯的计划完美,故事的结局完美;从人物的角度来看说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完美。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仍然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只是要求的高一点,首先对题干要进行分析,分析题干的隐含的意思,理解“完美”的内涵,实际放回原文分析,明确只一点题目就好答了,到文中找主要的事件,通过事件分析体现的什么思想,然后分条作答,注意要对事件记性整合,相同的内容注意合并,各点之间不要相互包含。如本题“完美”, 罪犯的计划很完美,简直无懈可击;小女孩善良而充满关爱之心,形象很完美;小说的结局很完美,罪犯的人性由恶向善的方面转化。

11.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鉴赏题,回答是一定要注意点明手法的名称并说明其作用;意蕴则要结合语句的含义和文章的主题分析思考。考查学生分析作品构思的能力。题干要求从构思上很有特色概括。

【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回答构思特色,然后结合文本分析。一般常见的特色有:善于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情节怪诞离奇。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波澜迭起,突转频繁)。线索明晰。伏笔设置巧妙。结尾出人意料等。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用形象生动的写人艺术塑造个性化的人物,运用多样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叙行录言,重视细节,注意谋篇布局,选材典型,详略得当,首尾照应、巧用修辞、叙议结合、正侧相映、对比突出等。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有正面描写:多种修辞、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引用他人评价等。如本题此处的创可贴,既指实物,又寓指小女孩对罪犯的关心。一张小小的创可贴,在关键时刻它能拯救灵魂,保护生命。结尾运用了象征手法,寄寓了作 者对善良人性的歌颂,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努力保持善意。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小说内容含蓄委婉,并且深化了主题。其中构思特色,结合文本解说,言之成理即可。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反复写到“三次写歹徒的微笑”的作用。速读题干要求,通读全文,找出“歹徒的微笑”出现的地方,从内容、结构、主旨方面分析反复的作用。本题前两处的“微笑”是一种伪装,推动了情节发展。第三次微笑是他在收获了小女孩对他的关心和帮助后,感受到的欣慰,此处的微笑为下文他的转变作铺垫。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一般都是起强调作用,可能他就是文章中强烈情感的抒发句。在文章中的反复多次出现,内容上逐层加强,感情上不断加深,情节上依次推进。这种照应的目的,是强调某种内容,加强某种感情,使情节环环扣连,前后相应,加深读者印象,增强表达效果。这种照应,有一定的波浪性和节奏感,一般用在文章的关键段落,节奏明快,前照后应,使读者易于把握文脉。如本题“三次写歹徒的微笑”,前两处的“微笑”是一种伪装,推动了情节发展。第三次微笑是他在收获了小女孩对他的关心和帮助后,感受到的欣慰,此处的微笑为下文他的转变作铺垫。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