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爆炸不一定就是智慧增高。我相信,今人的知识一定胜过古人,但智慧则未必。新知识往往比旧知识丰富、正确,但是真正的智慧却难分新旧。知识,只要收到就行了,智慧却需
知识爆炸不一定就是智慧增高。我相信,今人的知识一定胜过古人,但智慧则未必。新知识往往比旧知识丰富、正确,但是真正的智慧却难分新旧。知识,只要收到就行了,智慧却需要再三玩味反复咀嚼,不断印证。如果一本书愈读愈有味,而所获也愈丰,大概就是智慧之书了。据说《天路历程》的作者班扬,生平只熟读一部书:《圣经》。米尔顿是基督教的大诗人,当然也熟读《圣经》,不过他更博览群书。其结果,班扬的成就也不比米尔顿逊色多少。真能善读一本智慧之书的读者,离真理总不会太远, 无论如何知识怎么爆炸也会得鱼忘筌的吧 。
叔本华说:“只要是重要的书,就应该立刻再读一遍。”他所谓的重要的书,正是我所谓的智慧之书。要考验一本书是否不朽,最可靠的试金石当然是时间。古人的经典之作,已经由时间为我们鉴定过了;今人的呢,可以看看是否经得起一读再读。一切创作之中,最耐读的恐怕是诗了。就我而言,“ 峨眉山月半轮秋 ”和“ 岐王宅里寻常见 ”,我读了几十年,几百遍了,却并未读厌,所以赵翼的话“至今已觉不新鲜”,是说错了。其次,散文、小说、戏剧,甚至各种知识性文章等等,只要是杰作,自然也都耐读。奇怪的是,诗最短,应该一览无遗,却时常一览不尽。相反地,卷帙浩繁,令人读来废寝忘餐的许多侦探故事和武侠小说,往往不能引人看第二遍。凡以情节取胜的作品,真相大白之后也就完了。真正好的小说,很少依赖情节。诗最少情节,就连叙事诗的情节,也比小说稀薄,所以诗最耐读。
朱光潜说他拿到一本新书,往往先翻一两页,如果发现文字不好,就不读下去了。我买书时,也是如此。这种态度,不能斥为形式主义,因为一个人必须想得清楚,才能写得清楚;反之,文字夹杂不清的人,思想一定也混乱。所以文字不好的书,不读也罢。有人立刻会说,文字清楚的书,也有一些浅薄得不值一读。当然不错,可是文字既然清楚,浅薄的内容也就一目了然,无可久遁。倒是偶尔有一些书,文字虽然不够清楚,内容却有其分量,未可一概抹杀。某些哲学家之言便是如此。不过这样的哲学家,我也只能称为有分量的哲学家,无法称为清晰动人的作家。如果有一位哲学家的哲学与唐君毅的相当或相近,而文字却比较清畅,我宁可读他的书,不读唐书。一位作家如果在文字表达上不为读者着想,那就有一点“目无读者”,也就不能怪读者可能“目无作家”了。朱光潜的试金法,颇有道理。
凡是值得读的智慧之书,都值得精读,而且再三诵读。古人所谓的“一目十行”,只是修辞上的夸张。“一目十行”只有两种情形:一是那本书不值得读,二是那个人不会读书。精读一本书或一篇作品,也有两种情形;一是主动精读,那当然自由得很。二是被迫精读,那就是以该书或该文为评论、翻译或教课的对象。要把一本书论好、译好、教好,怎能不加精读?所以评论家(包括编者、选家、注家)、翻译家、教师等等都是很特殊的读者,被迫的精读者。这种读者一方面为势所迫,只许读通,不许读错,一方面较有专业训练,当然读得更精。经得起这批特殊读者再三精读的书,想必是佳作。经得起他们读上几十年几百年的书,一定成为经典了。普通的读者呢,当然也有他们的影响力,但是往往接受特殊读者的“意见领导”。
1. 在作者看来,知识与智慧的区别是 。
2. 第一自然段结句说“无论如何知识怎么爆炸也会得鱼忘筌的吧”,这里成语“得鱼忘筌”在文中的意思是 。
3. 第二自然段中援引的古诗名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和“岐王宅里寻常见”的作者分别是 和 。援引以上名句,其用意是 。
4. 文中批评“一目十行”读书的两种情形,意在 。
5.从全文看,对于智慧之书的试金法是什么?
解析:
1.①知识有新旧之分,且新知识往往比旧知识丰富、正确,而智慧难分新旧;②知识只要求接受,智慧需要不断品味,不断印证;2.强调在接受知识信息中提升智慧;3.李白、杜甫、说明诗歌最耐读;4.反证智慧之书必须精读;5.试金法有二:是否经得起时间的重塑;文字表达是否为读者着想。
提示:
本文是一篇社科类文章,要求学生能基本理解文章内容,可以从题目中的问题出发去阅读全文。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如今一个人一年的信息接收量相当于17世纪英国一个农场主17年阅读量的总和,如今知 2020-05-17 …
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眼却不知天地之高大,坎井不知江海治之辽阔.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 2020-06-21 …
英语翻译目前,以智力、技术为主要资源的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生产信息化的进程.信 2020-07-25 …
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分析包含了什么道理?《吕氏春秋》中说: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 2020-07-29 …
知识分子的“缺席”丁帆先生的大作《因为缺少一个“知识阶层”》,是一篇颇值一读的文章。尤其是那些所谓的 2020-11-06 …
指出下列“却”的不同讲法:①他却交头接耳,说话都不听得。②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③等到天明,却作理会④ 2020-11-25 …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什么意思?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 2020-11-27 …
关于意识和行为意识是不是一种认知,意识和行为矛盾吗,比如,意识到一件事是错误的却又忍不住犯了,那是怎 2020-12-06 …
兴趣多,不知如何下手?发现古往今来文学史上杰出的人物都是从小就立志好学,而我直至如今才认识到这点,大 2020-12-10 …
古往今来,立志做一品大员、一品高官的比比皆是,而立志要做一品百姓的却寥寥无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却.. 2020-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