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诗词鉴赏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
题目详情
古诗词鉴赏
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注:①这首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南宋高宗绍兴五年)陈与义退居浙江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时所作,追忆了二十多年前(北宋亡国之前)宋徽宗政和年间在洛中与好友们游乐
的往事。
②午桥:在北宋河南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
(1)“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
(2)全词围绕“闲”的心绪,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注:①这首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南宋高宗绍兴五年)陈与义退居浙江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时所作,追忆了二十多年前(北宋亡国之前)宋徽宗政和年间在洛中与好友们游乐
的往事。
②午桥:在北宋河南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
(1)“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
(2)全词围绕“闲”的心绪,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析:
(1)要先总述后分析.“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句,的确是造语“奇丽”,动静结合,一种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宛然出现词人心目中.但是这并非当前实境,而是二十多年前浩如烟海的往事再现而已.刘熙载说得好,“陈去非…《临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忆首’,府注‘一梦’,故此二句不觉豪酣转成怅悒,所谓好在句外者也.”
(2)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这首《临江仙》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或1136年(绍兴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当时作者四十六或四十七岁.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起二十多年前的洛阳中旧游,那时是徽宗政和年间,当时天下太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备尝艰苦,而南宋朝廷在南迁之后,仅能自立,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交集.但是当他作词以抒发此种悲慨之时,并不直抒胸臆,而且用委婉的笔调唱叹而出.上片是追忆洛中旧游.午桥在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下片起句“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凉.”一下子说到当前,两句中包含了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知交零落之感,内容极充实,运笔也极空灵.“闲登小阁”三句,不再接上文之意进一步抒发悲叹,而是直接去写,作者想到国家的兴衰自己的流离失所,于是看新晴,听渔唱,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旷达之情.这首词节奏明快,浑成自然,如水到渠成,不见矫揉造作之迹.
答案:
(1)①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1分)②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静景和伴着清韵悠远的笛声欢歌到天明的动景,(2分)③描写了作者当年在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戏闹的游乐情形.(1分)
(2)①从洛阳旧游到如今偏寓江南之“闲”,感慨国事的盛衰兴亡;②从昔日与英豪交往到如今此身独在之“闲”,感慨个人知交零落;③从二十多年的转瞬即逝到夜登小阁之“闲”,感慨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
译文: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赏析:
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以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寥寥几笔,勾画出来的自我形象相当丰满.
上片忆旧.“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用“忆”字开篇,直接了当把往事展开来.“午桥”是唐代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吟诗唱和、举杯相欢的地方.作者青年时期,追寻遗韵,仰慕前贤,在故乡洛阳,与当时“豪英”一起,也在午桥宴饮聚会,把酒临风.“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白天和朋友们在午桥畅饮,晚上围坐在杏树底下尽情地吹着悠扬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随着流水静悄悄地消失了.桥上欢歌笑语,桥下一片宁静,以静衬动.这三句写景叙事,优美自然,它如同明净澄澈的清水一样.特别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两句, “杏花”则点明在春天的夜晚,豪杰们抚琴弄笛,那情致高雅的笛声此起彼伏.作者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作者那种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下片感怀.“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作者在政和三年(1113年)做官后,曾遭谪贬;特别是靖康之变,北宋沦亡,他逃到南方,饱尝了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的痛苦.残酷的现实和往昔的一切形成鲜明的对照,很自然会有一场恶梦的感触.这两旬概括了这段时间里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的情况.这里,作者以饱蘸着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的笔触,写下这感慨深沉的诗句,发人深思,启人遐想.经历了国破家亡,战事连连之后,曾在一起吟诗饮酒的豪杰们如今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接着写道:“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闲登”句是说:我闲散无聊地登上小阁,观看这雨后新晴的月色.这旬点题,写明作此词的时间、地点和心境.“新晴”与“长沟流月”照应,巧妙地将忆中之事与目前的处境联系起来,作者今昔不同的精神状况从中得以再现.“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古往今来的大事已经转瞬即逝了,只有把它们编成歌儿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这是低沉的感叹,软弱的呻吟,无能为力的自我表白.这种看破世情、回避现实的消极态度,从侧面显示诗人对现实的极度不满,这是乱世怀古伤今的主题.
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
(1)要先总述后分析.“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句,的确是造语“奇丽”,动静结合,一种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宛然出现词人心目中.但是这并非当前实境,而是二十多年前浩如烟海的往事再现而已.刘熙载说得好,“陈去非…《临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忆首’,府注‘一梦’,故此二句不觉豪酣转成怅悒,所谓好在句外者也.”
(2)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这首《临江仙》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或1136年(绍兴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当时作者四十六或四十七岁.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起二十多年前的洛阳中旧游,那时是徽宗政和年间,当时天下太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备尝艰苦,而南宋朝廷在南迁之后,仅能自立,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交集.但是当他作词以抒发此种悲慨之时,并不直抒胸臆,而且用委婉的笔调唱叹而出.上片是追忆洛中旧游.午桥在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下片起句“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凉.”一下子说到当前,两句中包含了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知交零落之感,内容极充实,运笔也极空灵.“闲登小阁”三句,不再接上文之意进一步抒发悲叹,而是直接去写,作者想到国家的兴衰自己的流离失所,于是看新晴,听渔唱,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旷达之情.这首词节奏明快,浑成自然,如水到渠成,不见矫揉造作之迹.
答案:
(1)①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1分)②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静景和伴着清韵悠远的笛声欢歌到天明的动景,(2分)③描写了作者当年在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戏闹的游乐情形.(1分)
(2)①从洛阳旧游到如今偏寓江南之“闲”,感慨国事的盛衰兴亡;②从昔日与英豪交往到如今此身独在之“闲”,感慨个人知交零落;③从二十多年的转瞬即逝到夜登小阁之“闲”,感慨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
译文: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赏析:
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以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寥寥几笔,勾画出来的自我形象相当丰满.
上片忆旧.“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用“忆”字开篇,直接了当把往事展开来.“午桥”是唐代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吟诗唱和、举杯相欢的地方.作者青年时期,追寻遗韵,仰慕前贤,在故乡洛阳,与当时“豪英”一起,也在午桥宴饮聚会,把酒临风.“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白天和朋友们在午桥畅饮,晚上围坐在杏树底下尽情地吹着悠扬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随着流水静悄悄地消失了.桥上欢歌笑语,桥下一片宁静,以静衬动.这三句写景叙事,优美自然,它如同明净澄澈的清水一样.特别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两句, “杏花”则点明在春天的夜晚,豪杰们抚琴弄笛,那情致高雅的笛声此起彼伏.作者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作者那种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下片感怀.“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作者在政和三年(1113年)做官后,曾遭谪贬;特别是靖康之变,北宋沦亡,他逃到南方,饱尝了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的痛苦.残酷的现实和往昔的一切形成鲜明的对照,很自然会有一场恶梦的感触.这两旬概括了这段时间里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的情况.这里,作者以饱蘸着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的笔触,写下这感慨深沉的诗句,发人深思,启人遐想.经历了国破家亡,战事连连之后,曾在一起吟诗饮酒的豪杰们如今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接着写道:“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闲登”句是说:我闲散无聊地登上小阁,观看这雨后新晴的月色.这旬点题,写明作此词的时间、地点和心境.“新晴”与“长沟流月”照应,巧妙地将忆中之事与目前的处境联系起来,作者今昔不同的精神状况从中得以再现.“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古往今来的大事已经转瞬即逝了,只有把它们编成歌儿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这是低沉的感叹,软弱的呻吟,无能为力的自我表白.这种看破世情、回避现实的消极态度,从侧面显示诗人对现实的极度不满,这是乱世怀古伤今的主题.
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
看了古诗词鉴赏临江仙•夜登小阁,记...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直流电压是根号2*U,但我网上看到桥式整流后的电压为交流电压的0.9倍这句话看上去 2020-05-14 …
选作桥上测流的测站,其水流流向与桥轴线的垂直线夹角不宜超过10°,特殊情况不宜超过() 2020-05-28 …
桥颂阅读答案弯弯的拱桥如彩虹横跨江面,坚实的桥墩屹立江心,桥下是流不尽的江水,桥上是过不完的行人。 2020-06-12 …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各题桥①每天上班,她都要经过一座人行过街天桥。②这座桥,位于城市的主干道,桥 2020-06-19 …
一:在一般情况下,大桥的车流速度V(单位:千米每小时)是车流密度X(单位:辆每千米)的函数.当桥上 2020-07-01 …
断桥湖上之盛,在六桥....翻译断桥湖上之盛,在六桥及断桥两堤。断桥旧有堤甚狭,为今侍中所增饰,工致 2020-11-10 …
在双轨铁路上,一列货车以每秒15m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上午10时到达大桥,10时1分21在双轨铁路上 2020-11-11 …
当土地与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时候,当道路与道路被水截断了的时候,智慧的人类伫立在水边:于是产生了桥。苦于 2020-12-01 …
自组电桥测电流表内阻(一)实验任务利用所给的仪器设备自组电桥测出电流表的内阻.(二)实验仪器待测电流 2020-12-07 …
交流电桥磁通法测微小位移思考题1.交流电桥与直流电桥的主要区别在哪些方面?2.欲提高交流电桥的测量精 2021-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