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书过善人事(清)薛福成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旱饥。含山滨江之乡,有铜城闸镇者,岁比有秋,邻县饥民扶老襁幼就食者数千人。乡人大惊,为阖户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书过善人事
(清)薛福成
    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旱饥。含山滨江之乡,有铜城闸镇者,岁比有秋,邻县饥民扶老襁幼就食者数千人。乡人大惊,为阖户罢市,自门隙窥之。众无所得食,益汹汹。处士过实圃先生恐有变,亟出慰之曰:“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请与诸父老议之。”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绸缪经纪,张席隙地以居之;老赢妇孺,计口赋食;佣其壮者于四乡农户,俾自食其力;寒有襦,病有药,殁有棺,孕且育者厚给之;给以旷壤,课对蔬菜;储水具,警火灾。其冬,山乡得雨。遗丁壮以所得佣值,归而种麦。麦熟,乃各挈妇子归,欢声彻街巷。呼曰:“善人,善人。”由是四万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
    余同年友竹潭孝廉,先生孙也,请余书其事,且述先生训曰:“吾家仅万金产,以振饥耗其半。次年,岁大穰,粜谷倍蓰(xǐ,五倍)利,遂复其初。人何惮而不为善哉!”余谓此先生勉子孙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茯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即勉之,而报非可必得,将遂不振人之急乎,故仁术无不周,而泽之被人者弘。卒受无佑,其产可复,而其后必昌,报施之理然也。
    嗟夫!方饥氓索食汹汹,人以引进为智,相率闭拒,则彼计无复之,势将剥夺,一乡被其患,而过氏无独全之理。先生挺然以一身肩其任,弭变之智与恤难之仁兼至,究亦无损于其家。故知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失;去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得。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
过先生讳华,字曙初,号实圆。他行多可述者,非大义所存,故不着。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受天佑              卒:通“猝”,突然
B.老妇孺              赢:瘦弱的人
C.若存获报之心         豫:预先
D.一乡其患             被:遭受。蒙受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___
A.张席隙地居之         给旷壤
B.当谋所以食尔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彼其时但以活人心耳    阖户罢市
D.即勉之,报非可必得    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___
A.淮南州县饥民在过善人和其他爱做善事的人的帮助下,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B.过善人在饥民因求食不得而更加喧扰不安的时候,被迫出面安慰饥民,后又联合其他喜欢做善事的人救济饥民。
C.在因行善而损耗一半家产的第二年,正如过善人所预期的那样,他遇上了大丰收的好年成,因卖谷获利,其家产又恢复如初。
D.过善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做天下大事。只要事先去掉计较得失之心,就一定能于公于私都有所得。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遗丁壮以所得佣值,归而种麦。麦熟,乃各挈妇子归,欢声彻衢巷。
②彼其时但以恬人为心耳,虽尽耗其产何虑!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句译为:最终受到天的护佑.“卒”应为“最终”.(2)D项都表转折.A项,来,连词/把,介词.B用来…的办法/表原因.C作为,动词/因为,介词.(3)B项“被迫出面安慰饥民”错,“被迫”应为“主动”,原文“...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试问各位善算者,多少人分多少银?(古代文题)只闻隔壁人分银,不知多少银和人.每人7两少7两,每人半  2020-05-13 …

当今社会,要做到分清善恶,正确选择,必须()①追逐流行;②打破情面;③战胜自己;④随波逐流A.①②  2020-05-13 …

有没有关于“禁塑令”的英语作文80字就行了,谢谢各位善良可爱的GGMM!  2020-07-07 …

请问各位善知识:“求上而得中,求中而得下,求下而不得”的出处在哪?是作何意思解释?  2020-07-08 …

政治问题?().罗伯斯庇尔说过:平等是各种善的根源,极度不平等是各种恶的根源.这句话揭示了A.平等  2020-07-20 …

阅读记叙文《善良的种子》,回答下列各题善良的种子朱成玉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②  2020-07-24 …

1.古代算题:“只闻隔壁人分银,不知多少人和银,每人七两少七两,每人半斤多半斤(半斤按5两算),试  2020-07-25 …

求助各位善知识帮我解一下:康有为的《草堂示诸子》之首诗是什么意思?多谢了!原诗在后面。《草堂示诸子  2020-07-28 …

求各位帮帮在下的忙,帮我写一篇作文,求求你们了.我们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可是我不会写,所以就来求各位  2020-11-27 …

“平等是各种善的根源,极度不平等是各种恶的根源。”请你说说如何才能做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2020-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