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
文言文阅读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椽,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
【注】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③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18.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 游:游学
B.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纳:上交
C.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窃:盗窃
D.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 昏:模糊不清
19.下列全部表现张养浩“为官能为民着想”的一组是( )
①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②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
③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
④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⑤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⑥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A.③⑤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⑥
20.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B.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C.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D.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养浩从小就讲道义,不忽木来看望他,他和家人恭敬地迎接;做县尹时,官舍不好也不计较;对做过盗贼的人和李虎这样的暴戾之人都能用宽容去感化他们。
B.张养浩把钱财看得很淡,做御史台时两袖清风;调任陕西时,把家里的所有东西都送给了乡里贫困的人;还常拿自己的钱赈济百姓。
C.张养浩往陕西赴任的途中,到华山祷雨,结果“一雨二日”,到官后又求雨,结果大雨如注。这些事虽带有迷信色彩,但可见他心里装着老百姓。
D.张养浩为官清廉,心系百姓,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他调离堂邑十年之后,当地群众仍为他竖碑颂德;他去世以后,百姓悲哀得如失去父母。
2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2)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18.C
19.A
20.B
21.A
22.(1)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
(2)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
【解析】
18.窃:盗窃,后加“读”译不通,应为偷偷地,《史记孙膑传》中有“窃载(孙膑)与之齐”。注意,“窃”还有“私下”之意,“窃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乐羊之妻》。
19.①表现他少年时的高尚品德②表现他对生活条件不计较④表现百姓对他的铭记感恩。
20.这里可根据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
21.A文中无“家人恭敬地迎接”意;对李虎这样的为害百姓的土匪头子依法惩办,并不宽容。。
22.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选出“之”表示人称代词的一组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②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③为 2020-04-06 …
韩非子难一中“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具体字做的什么成分韩非子难一中“贤舜则去尧之明察 2020-06-17 …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处,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 2020-06-24 …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者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 2020-06-27 …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 2020-07-28 …
下列加点的词全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斟酌损益,尽进忠言,则攸之、依允之任也 2020-11-08 …
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 2020-12-01 …
一个分数,如果加上四,结果是二分之一,如果分子加上九,结果是三分之二.求原来这个分数.设这个分数为A 2020-12-17 …
给一段文言文加标点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能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 2020-12-17 …
“清风凉自林谷出廉洁源从自律来”,下列选项中与此句古诗蕴涵相同哲理的是()A.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