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闲读梧桐余秋雨①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处,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②它要比别处的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闲读梧桐
余秋雨
    ①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处,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②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③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扣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眼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竞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 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依偎着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羞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④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⑤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⑥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如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悲哀起那个时代的公平正义的缺位。
    ⑦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扣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太阳已经升起来,雾霾逐渐淡去,我得以对周围的环境重新审视。在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阕蓬松的阳光,它洒在了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已经泛黄的页码被翻了过去。。
(原文有删改)【注】①史无前例的岁月:指文革时期(1966-1976),又称“十年动乱”或“文化浩劫”,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诸多知识分子遭到迫害,有的甚至含冤而死。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思想道德呈现倒退状态,特别是“公平正义”的理念在这一时期无法彰显。
(1)阅读原文,概述梧桐的外形特征和内在精神特征分别是怎样的?
(2)文章第三段,作者感到风中的梧桐与外祖父两者问“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这种“契合”表现在哪些方面?其不同处又表现在什么地方?
(3)分析文章画线句子“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依偎着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的妙处所在。
(4)最后一段画线句子“阳光,它洒在了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已经泛黄的页码被翻了过去”,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答案信息主要集中在文中第二节:“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因为有字数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加以概括.从分号可以推断,主要有两个特点,这样确定为挺拔高大、枝叶繁茂.第二问实际上是一类题目,这类题目的信息提取方法很容易,就是找文章中抒情、议论的文字,因为这些文字里一定有作者对事物深层特质的分析和感悟,或者说,正是作者借物抒情或者托物言志的内涵所在.所以,我们在文章的第六节找到答案“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如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
(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外祖父与梧桐的契合点在文章的第三节有明显的文字表述:“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而两者之间的不同,从前文看,外祖父是自杀而死,这一点与梧桐的“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是有着差距的,而梧桐树的“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又和外祖父身上那种刚正不阿、不同流合污的气质有着一定的区别.
(3)此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分析句子的含义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一、该句子中有没有具有象征含义的意象出现;二、句子中有没有指代很强的代词出现;三、句子中有没有比喻句,其中隐喻要格外注意;四、有没有言外之意;五、是否是一个表意矛盾但又不矛盾的句子.作答时首先要找到这名话所在的段落,明确该段的内容及其与上下段的关联.确定筛选信息的范围及侧重点.对句子中出现的重要概念与术语、运用了一定语言技巧的词语进行阐释,确定其含义.一句内涵丰富,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梧桐的坚忍挺拔.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探究类题目检测考生是否具有发现文本的丰富内涵与深层含义的眼光,是否具有对文本进行独到感受与创造性理解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的指向是多层面的而不是单层面的,试题的答案是多元的而不是唯一的.其探究角度一般包括下列几个方面:文本的表达目的、文本的表达方式、主旨的隐含意义、作者的写作动机、文本的时代与社会背景等.回答这类题目一要做到所进行的探究分析都必须与原文有直接的联系,或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二要观点明确,表述合情合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要抓住关键语句“旧书”“泛黄的页码被翻了过去”表明旧的已经过去,新的生活即将到来.

参考答案:(1)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服从又抗衡、洞悉又糊涂,从容淡泊.
(2)契合:历经风吹雨打;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不同:梧桐有顺从糊涂的一面;外祖父缺少从容淡泊的大度.
(3)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传达了梧桐与风暴抗争的坚忍与深沉,让作者联想到外祖父.
(4)旧时代过去,新时代到来,对未来充满希望;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国家会客观地审视对待历史和生活.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