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课外阅读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①登城楼观塞张孝祥②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注①马举先:作者

题目详情
课外阅读
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马举先:作者的友人。②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张孝祥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驻在荆州,这首词就是这时写的。
(1)“霜日明霄水蘸空”一句中的“蘸”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这首词丰富的感情蕴涵在人物活动的描写中。请结合词的下阙,对此作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语言,考查角度是炼字.“蘸”这个字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要先解释一下.然后结合诗句解释一下句子含义,分析效果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2)题干明确了要结合下阕分析蕴含在“人物活动”中的“感情”.作答时要抓住下阕中任务的活动,比如看“万里中原”、喝“浊酒”、“挥泪”,然后分析诗人情感.

答案:
(1)“蘸”是“浸染”的意思(1分),描绘出水浸染到澄澈的天空,慢慢渗入天空的景象(1分),表现出水天相接、明丽壮阔的意境(1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中原故土和中原人民的思念之情(2分).作者登城北望中原,大好河山,受金人的践踏,心情愁闷(1分).欲借酒消愁,可一杯浊酒不能消除满腔悲愤(1分).酒尽愁不尽,面对萧瑟秋风,作者禁不住泪流满面了(1分).

赏析:
上片写景,烘托边塞气氛和作者心情.“霜日明霄水蘸空.”“霜日”指秋天.“宵”即天空.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秋天的太阳照着万里晴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蘸着太阳似的.词的开始就描写出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远处水天相接的美的景象.这里的景是十分美丽的,是属于“乐景”之类.可以说,这一句描绘的境界是开阔的,高远的.接着写道:“鸣鞘声里绣旗红.”“鸣鞘”即指响鞭.“鞘”指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鸣鞘声”即挥动马鞭发出的声音.“绣旗”即锦绣的军旗.这里是说,词人此时登临荆州城,极目远望,听到的鸣鞘声,看到的招展红旗.如此烟尘滚滚,响鞭声声不断,直接刺激着词人的心中.词人把声音和色彩结合起来,抓住“鸣鞘声”和“绣旗红”这富有军营特点的意象,突出了金兵占居中原后的嚣张气势.从写作方法来说,词人表面写乐景,其实达到了“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的效果,接着的第三句“澹烟衰草有无中”,其中“澹烟”与“衰草”中,著一“澹”字和“衰”字,描绘出金兵占居后的中原地区,而今已是满目萧疏的现状.从写作来说,词人明显写了哀景,但确具有 “以哀景表哀,更突其哀”的效果.从上片来看,词人在描绘中,景物由盛而衰,情感也就由此层层推进,直到“澹烟衰草有无中”才暗示了词人沉痛的心情.
下片抒情,表达对中原故国的怀念.“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尊”通“樽”即酒杯.“戍楼”即军队驻守的城楼.“阑”即将尽.“挥泪”即洒泪,掉泪.“万里中原烽火北”就是说,被敌人占领的万里中原远在火线的北面.词人眼前遍地烽火,往日的大好河山,万里中原就在遥远的北方,而如今还受金人的侵占和践踏.如此景象,引发了词人对故土,对中原父老的思念,积郁于心的愁闷,只好“一尊浊酒戍楼东”,借酒浇愁.然而,“一尊浊酒”怎能消除此时的内心的悲愤,也许就是“借酒消愁愁更愁”(李白《将进酒》)啊!无奈之下,词人在酒尽愁不尽中,无奈地“酒阑挥泪向悲风”.是的,词人面对萧瑟秋风,禁不住泪流满面,伤心欲绝.这里,词人把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挥泪”),我们可以从词人的描写中,感受到他一腔爱国之情和无尽的悲痛之感.
总之,全词短短的四十二字,把词人对中原故土和中原人民的思念之情和对金兵占领中原故土的愤激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艺术上,情感真切,把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高远、放旷的审美境界中,使词人的情感得到最恰切的表从现,也更好地体现出词人的审美艺术功力.所以,谢尧仁在《于湖居士文集序》中说:“自渡江以来,将近百年,唯先生文章翰墨,为当代独步.”
看了课外阅读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①...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