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寂寞林公碑陈晶上海近邻苏州,是座历史文化名城,城中古迹、文物俯拾皆是,苏州人正在花大力气对老祖宗留下的遗产进行盘点与修缮。其实,遗产的可贵之处在于

题目详情
寂寞林公碑

陈 晶

  上海近邻苏州,是座历史文化名城,城中古迹、文物俯拾皆是,苏州人正在花大力气对老祖宗留下的遗产进行盘点与修缮。其实,遗产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精神永驻,从继往开来的大处看,我倒十分向往姑苏城里一处并不起眼的碑石。

  苏州玄妙观正山门对面是吴中宫巷,宫巷西首一条短街——太监弄,是传统的姑苏美食街。大凡老到的上海游客,在饱餐了姑苏秀色后,还会悠哉悠哉来此品尝地道的苏式菜,一饱口福。倘若饭后还有时间,向西移步就是老城中心北局广场(又名小公园)。这里无非是商场、影院的繁华所在,并不能体现古城风韵。倒是广场正中伫立着的一座“林公则徐纪念碑”,让人向往,碑身不高却朴质凝重。七十年前,苏州人把这座纪念碑竖在古城中心的位置上,足见它在当时人们心中的份量了。

  缘何苏州会有这座林公纪念碑?林则徐一生除禁烟壮举外,在历任各处地方官时,也为黎民百姓做过不少好事。他先后曾出任过江苏按察使、布政使,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调任江苏巡抚。本月初八林公在苏州接任时,受到热烈欢迎,士绅百姓“出境讴迎者数万人”,人们喜色相告:“林公来矣。”林则徐没有辜负苏州百姓的殷切期望。是年,江苏灾情严重,入冬,为了解救饥民挨饿,他先在苏州省城分设粥厂,又恐贫民跋涉拥挤,他又分劝绅庶之家,担粥给就近老幼孤寡残疾之人。同时在各乡也实施“担粥法”,行之数月,差少饿毙。在对待放赈济民一事中,这位林公也是坚持了一竿子插到底的求真务实作风。是年除夕前,苏州放赈,他不用地方吏胥,唯恐他们不负责任,甚至吞没赈济。为此,他召集一批读书人,亲自调派,查明户口人数,待亲自过目后,才发给凭证,按证领取,真可谓为黎民百姓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了。

  林则徐在江苏任职,前后历时八年。漕务、吏治、农业改良、救灾等方方面面都作出成绩。尤其重视水利工程,他认为“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畴多一分之利赖”。道光十三年(1833年)的大灾,暴露出江南水利失修严重,他身体力行,主持水利工程。为防止督办失职和从中贪污,他必亲自勘查。在他查看过的工段两岸“凡树石、桥梁、步头,皆予锲暗记”,以备日后检查工程质量。有一次他从苏州前往宝山,坐小舟,历视石洞、牛头泾、薛家滩、顾隆墩、陈华浜、陶墩、小沙背等处,整整忙了一天查看地基筑石工程。之后又经上海、金山卫城至金山嘴、戚家墩逐段勘查海塘,发现塘土被刷、塘石已露,即指令加固,待工程告竣,他又亲自前往验收。拿林公这面镜子照照今日一些社会上目睹之怪现象(如水利建设的豆腐渣工程,既有贪官的为所欲为,也有审计、监理的沆瀣一气,也有社会监督的回天无力),真是昭然若揭了。执政为民、关爱百姓的精神,在任何一个社会,人民都会记在心里,历史也会记载入册。

  这就是为什么七十多年前,苏州人民要在古城的中心为这位伟大的爱国者、爱民者竖碑的缘由。而书写这一碑石者,恰恰又是为苏州百姓做了很多益事、急公好义、息隐吴下,曾坐一叶小舟,或陡步盘翅于崎岖道上,遍访古迹,晚上在船舱油灯下,记录写就《吴郡西山访古记》的一位爱国名士李根源先生。民国二十年(1931年)四月,正值日本军国主义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前夕,在民族危急之时,李氏又奋书“林公则徐纪念碑”,刻石勒碑,激励苏州人民伸张民族气节。1932年驻淞沪十九路军英勇抵抗突袭日军后,也是这位李根源先生将阵亡将士忠骸七十八具埋葬于苏州善人桥马岗山。他亲自执绋,送葬者万余人,苏州人“披麻送国殇,万人争负土”。 李先生真称得上林公精神的忠诚传人了。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保护历史文物也该有点精神 。全心全意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做事、爱国爱民的志士,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最近苏州人民也在姑苏西郊小王山下为李根源先生设立了纪念馆。我希望李根源先生替苏州人民书写的这座并不起眼的“林公则徐纪念碑”,也应作为珍贵文物善加保护,再不要像过去一个时期,将这座碑石迁来倒去,弃在冷落的死角里,寂寞了林公。

(《文汇报》2004年10月10日)

1.作者花费了前两段的笔墨,才开始提到苏州的林公碑,这样写的用意是:________

2.从文中可知,林则徐在苏州所做的功绩包括:(每点10字以内)

答:(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3.为什么说“李先生真称得上林公精神的忠诚传人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保护历史文物也该有点精神。”这句话中两处精神的内涵是否一样,具体指什么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文物的保护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请举一实例,谈谈你对该问题的思考和措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作者由大到小,由远而近,最后落到林公碑,以此反映林公碑的平凡、渺小和易被忽视。   2.(1)实行“担粥法”救济百姓 (2)亲自落实放赈 (3)身体力行,主持水利工程   3.其一:他也为苏州百姓做了很多益事,急公好义;其二:他也亲自跋涉乡野,做爱国爱民之事。正是在这两个方面二者间有相同之处。   4.不一样。前者指人要有象林公和李根源一样的为国为民做实事的精神;后者指保护文物不仅要善加保存文物本身,更要有传承弘扬文物所蕴涵的内涵的精神。   5.
看了寂寞林公碑陈晶上海近邻苏州,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