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支柱,一是儒家,一是道家。一般认为,儒家比较强调伦理学,重视道德修养:道家则强调智慧的觉悟和解脱。两者的不同,可以用三个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支柱,一是儒家,一是道家。一般认为,儒家比较强调伦理学,重视道德修养:道家则强调智慧的觉悟和解脱。两者的不同,可以用三个简单观念来加以分辨。
第一,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类为中心,所以肯定我们要尊重及帮助别人,让人类社会可以永续发展。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
道家认为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必定徒劳无功,必须改变思维模式,超越人类本位。而超越人类本位,首先必须顺其自然,尽量避免人为的造作,因为人为的造作越多,麻烦越多。誓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定出真、善、美的标准以后,就会有不真、不善、不美出现;反之,如果还没有标准,每个人都可以开心自在,不用刻意做好事,因为没有所谓的好事可做;不用担心有没有面子,因为所要做的只是活着而已。所以,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相对的,道家的思想是要我们设法排除人类本位的想法,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来看一切。只有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拘束,心灵才可能自由逍遥。
第二,儒家以“天”为至高存在,凸显历史背景;道家以“道”为至高存在,展现宇宙视野。任何一派哲学对于宇宙的真相或本体都必须有所论断。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以“天”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古人称帝王为“天子”,更是充分证明“天”在古人心目中是至高主宰。儒家承前启后,继承了这一观念,把“天”当作最高存在。孔子两次遇到困境,都把“天”抬出来,如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道家则不同,道家以“道”代替“天”,“天”则被降格为和“地”并称,“天地”并称指的主要是自然界,自然界本身保持一种均衡状态,问题也远比人类社会少。然而,自然界虽然自给自足,毕竟不是最后的根源。道家认为宇宙最后的根源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道”孕育万物,是一切的起始与归宿:“道”存在于万物之中,却又超越万物。道家由“道”取代“天”的地位,很多西方学者据此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
第三,儒家期盼“天人合德”,从向善到择善到至善;道家则希望“与道合一”。“天人合德”的“德”是善的德行,亦即人要行善,要不断地修养德行。“与道合一”则代表人要成为有道者或行道者,觉悟了“道”,人的生命境界整个就不一样了。
过去认为,有三种人学习道家会比较有心得。一是年长的人,二是失意的人,三是非常聪明的人。从秦汉到唐宋,中国历代的文人,许多都喜欢道家,他们的作品所用的语汇,他们的生命所展现出的情调,与崇尚儒家的文人截然不同。像苏东坡在《前赤壁赋》提到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显然是道家对大自然的欣赏,可以说是敞开心灵与自然沟通,不像儒家主要界定在人的社会中。
但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因为从家庭出发,然后进入社会,因而必须设法实践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如果离开儒家,可能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以 及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况且,如果大家都走道家的路,这个社会要交给谁来担当呢?由此观之, 儒家和道家在社会的功用上,是有点分工合作的意味。
(节选自傅佩荣《国学的天空》,有刪改)(1)下列对有关道家思想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道家认为人为的造作多,麻烦就会多,假如不定真善美的标准,每个人都可开心自在。
B.道家认为要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看一切,只有不受时空拘束,才可能自由逍遥。
C.道家认为“道”孕育万物,以“道”代替“天”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
D.道家认为“天地”并称主要是指自然界,自然界能自给自足,它的问题远比人类社会少。
(2)下列有关儒家与道家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儒家强调人的社会性,以便人类永续发展;道家认为要超越人类本位,顺其自然。
B.儒家以“天”为最高存在;道家认为“道”是宇宙最后的根源,“道”才是至高的。
C.儒家强调要不断地修养德行;道家认为智慧的觉悟和解脱重要,觉悟了“道”尤其重要。
D.在行为上,儒家“天人合德”,从向善到至善;道褰“与道合一”,人就成为了有道或行道者。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
A.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以“天”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天”在古人的心目中就是至高主宰。
B.面对乱世,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儒家有勇于担当的精神,儒家比道家强。
C.中国历代文人都喜欢道家,他们的生命所展现出的情调,与崇尚儒家的文人截然不同。
D.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否则,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等诸多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支柱,一是儒家,一是道家。一般认为,儒家比较强调伦理学,重视道德修养:道家则强调智慧的觉悟和解脱。两者的不同,可以用三个简单观念来加以分辨。
第一,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类为中心,所以肯定我们要尊重及帮助别人,让人类社会可以永续发展。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
道家认为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必定徒劳无功,必须改变思维模式,超越人类本位。而超越人类本位,首先必须顺其自然,尽量避免人为的造作,因为人为的造作越多,麻烦越多。誓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定出真、善、美的标准以后,就会有不真、不善、不美出现;反之,如果还没有标准,每个人都可以开心自在,不用刻意做好事,因为没有所谓的好事可做;不用担心有没有面子,因为所要做的只是活着而已。所以,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相对的,道家的思想是要我们设法排除人类本位的想法,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来看一切。只有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拘束,心灵才可能自由逍遥。
第二,儒家以“天”为至高存在,凸显历史背景;道家以“道”为至高存在,展现宇宙视野。任何一派哲学对于宇宙的真相或本体都必须有所论断。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以“天”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古人称帝王为“天子”,更是充分证明“天”在古人心目中是至高主宰。儒家承前启后,继承了这一观念,把“天”当作最高存在。孔子两次遇到困境,都把“天”抬出来,如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道家则不同,道家以“道”代替“天”,“天”则被降格为和“地”并称,“天地”并称指的主要是自然界,自然界本身保持一种均衡状态,问题也远比人类社会少。然而,自然界虽然自给自足,毕竟不是最后的根源。道家认为宇宙最后的根源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道”孕育万物,是一切的起始与归宿:“道”存在于万物之中,却又超越万物。道家由“道”取代“天”的地位,很多西方学者据此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
第三,儒家期盼“天人合德”,从向善到择善到至善;道家则希望“与道合一”。“天人合德”的“德”是善的德行,亦即人要行善,要不断地修养德行。“与道合一”则代表人要成为有道者或行道者,觉悟了“道”,人的生命境界整个就不一样了。
过去认为,有三种人学习道家会比较有心得。一是年长的人,二是失意的人,三是非常聪明的人。从秦汉到唐宋,中国历代的文人,许多都喜欢道家,他们的作品所用的语汇,他们的生命所展现出的情调,与崇尚儒家的文人截然不同。像苏东坡在《前赤壁赋》提到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显然是道家对大自然的欣赏,可以说是敞开心灵与自然沟通,不像儒家主要界定在人的社会中。
但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因为从家庭出发,然后进入社会,因而必须设法实践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如果离开儒家,可能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以 及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况且,如果大家都走道家的路,这个社会要交给谁来担当呢?由此观之, 儒家和道家在社会的功用上,是有点分工合作的意味。
(节选自傅佩荣《国学的天空》,有刪改)(1)下列对有关道家思想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道家认为人为的造作多,麻烦就会多,假如不定真善美的标准,每个人都可开心自在。
B.道家认为要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看一切,只有不受时空拘束,才可能自由逍遥。
C.道家认为“道”孕育万物,以“道”代替“天”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
D.道家认为“天地”并称主要是指自然界,自然界能自给自足,它的问题远比人类社会少。
(2)下列有关儒家与道家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儒家强调人的社会性,以便人类永续发展;道家认为要超越人类本位,顺其自然。
B.儒家以“天”为最高存在;道家认为“道”是宇宙最后的根源,“道”才是至高的。
C.儒家强调要不断地修养德行;道家认为智慧的觉悟和解脱重要,觉悟了“道”尤其重要。
D.在行为上,儒家“天人合德”,从向善到至善;道褰“与道合一”,人就成为了有道或行道者。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
A.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以“天”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天”在古人的心目中就是至高主宰。
B.面对乱世,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儒家有勇于担当的精神,儒家比道家强。
C.中国历代文人都喜欢道家,他们的生命所展现出的情调,与崇尚儒家的文人截然不同。
D.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否则,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等诸多问题。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D、“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是很多西方学者的看法,不是道家思想,原文第五段表述为“很多西方学者据此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故选D.
(2)D、“人就成为了有道或行道者”错误,从原文第三段来看,“与道合一”则代表人要成为有道者或行道者.故选D.
(3)B、“这比道家强”不对,原文最后一段只是说“儒家和道家在社会的功用上,是有点分工合作的意味”.C、“中国历代文人都喜欢道家”错误,原文第七段是“许多都喜欢道家”.D、“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等诸多问题”错误,原文最后一段是“可能会面临”.故选A.
答案:
(1)D
(2)D
(3)A
(2)D、“人就成为了有道或行道者”错误,从原文第三段来看,“与道合一”则代表人要成为有道者或行道者.故选D.
(3)B、“这比道家强”不对,原文最后一段只是说“儒家和道家在社会的功用上,是有点分工合作的意味”.C、“中国历代文人都喜欢道家”错误,原文第七段是“许多都喜欢道家”.D、“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等诸多问题”错误,原文最后一段是“可能会面临”.故选A.
答案:
(1)D
(2)D
(3)A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杨修解谜解释人饷曹操一杯酪,曹操啖少许,命人取笔,于盖头上题“和”字,以示众.众咸莫之解.次至杨修 2020-04-26 …
兵二高一年级何勇老师于2016年5月23日参加了国防科大的“百所名校与国防科大共育强军梦”的论坛. 2020-05-13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内容理解一战结束,二会召开,三国主宰,四大条约,各怀鬼胎去分脏四重矛盾 2020-06-04 …
世界上伟大神奇的参禅悟道智慧经典语录用地球能量整体及其地球自然力生态统一概率作用的时间、空间,来悟 2020-06-13 …
383年,淝水之战的结果是[]A.前秦击败东晋军,统一全国B.东晋军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军C.前秦与 2020-07-28 …
(11·永州)(本题满分10分)探究问题:⑴方法感悟: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DC 2020-11-12 …
民主是实行“多数人的统治”的国家制度。下列对“多数人的统治”理解正确的是:A.在私有制社会,“多数人 2020-11-16 …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的战略目标是()A.挺进大别山,由防御转为进攻B.歼灭国民党主 2020-11-30 …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三大战役的胜利A.推翻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B.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全部 2020-11-30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传统国际法认为,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是合法的,国家有诉诸战争 2020-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