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九合诸侯”中“九”之异义李海旺近来,细读《新田文化与和谐思想论文集》并有关书籍,发现凡引用“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

题目详情

“九合诸侯”中“九”之异义

李海旺

  近来,细读《新田文化与和谐思想论文集》并有关书籍,发现凡引用“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这段文字,释解“九合诸侯”之“九”时,大抵皆为“九次”之义。对此,笔者摭拾与之相系的历史资料及论证观点,对“九合诸侯”中“九”的解释生出几分质疑,虽纯属刍荛之议,但愿与晋国历史及新田文化爱好研究者商榷。

  那么“九合诸侯”之“九”究竟作何意呢?笔者认为以下两种解释较为准确。

  一、“九”为动词,与“纠”通假,意为聚集、纠集。

  组词“纠合诸侯”。朱子据《春秋传》“纠合”之语,认为古代“九”、“纠”通用,“九合”即“纠合”之意。

  凡是研读历史者,皆知春秋战国时代,欲称霸必走“纠合诸侯”之路,只有把众多诸侯聚集、会盟在一起,才能形成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雄霸天下之势。起步最早也最为著名的首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了。他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政治、经济改革,采取“尊王攘夷”的策略,北伐山戎以救燕,平定狄乱以助邢、卫,解周王室之祸,定周襄王之位。特别是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八国军队,征伐南方的楚国,迫楚订盟,阻其北进,奠定了霸主地位。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与会者有鲁、宋、郑等国,周天子派人前往,赏赐给齐桓公祭庙所用的福肉、红色的弓箭和自己乘坐的车,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巅峰。齐桓公在位43年,纠合诸侯26次,创立了春秋首霸、一匡天下的赫赫霸业。《说文解字注》:“凡交合谓之纠,引申为纠合诸侯之纠。”“一匡天下”中的“一”是协同、整顿;“匡”是匡正。《说文》:“匡,饮器也”,后作“筐”。方曰筐,圆曰筥( j( )。引申指匡正。“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足见开“纠合诸侯”一词先河的并非晋悼公而是齐桓公。

  至于引文为何将“纠”写成“九”而互为通假,我想盖因欲与上句之“八”相应,以增强文韵加强语感吧。

  二、“九”为《周易》阳数之极,表“多数”之意,“九合诸侯”即“多次会盟诸侯”。“九”作为虚指之数,此义在古汉语中运用极为普遍。例如,《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墨子·公输》:“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唐高适《李云南征蛮》诗:“蜂蠆(chài)隔万里,云雷随九攻。”清钱谦益《三良》诗:“九攻敌已穷,三版志不乖。”等等。就是今天,此义仍被广泛使用,如:“九霄”、“九天”、“九死一生”、“九牛二虎之力”不一而足。

  对于众多将“九”释为“九次”者,虽能细举事例为证,但仍略显牵强。殊不知,史料记载并非全部,有有案可查者,有无稽可索者,会盟次数绝然不会是恰如其九。

  新田文化是晋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既是部分的,也是系统的,因此对新田文化的挖掘研究不仅要尊重历史的连续性,同时还应具备扎实的古代、现代汉语知识,包括词义、词性的确定、词类的活用,否则难免生讹,乃至有照猫画虎之人以讹传讹,出现将“神人与和”之“和”与“曲高和寡”之“和”相提并论的笑资了。

1.作者引用齐桓公的故事,意在证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

2.你是如何看待人们对“九合诸侯”中“九”字的争议的?

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使用了什么论证方

法?试结合原文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解析:   1.作者意在证明在春秋战国时代,欲称霸必走“纠合诸侯”之路,只有把众多诸侯聚集、会盟在一起,才能形成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雄霸天下之势,通过引用此故事来佐证自己“九”解释为“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