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一篇关于风俗的作文,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题目详情
一篇关于风俗的作文,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原绚丽多姿的文化记忆.在被誉为中华文明摇篮和礼仪之乡的中原地区,勤劳勇敢的中原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尚和习俗,并代代相沿,积久而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中原民俗文化.中原民俗文化不仅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习俗,日常社会交往方面的通礼习俗,生育、婚丧等的人生礼俗,春节、元宵等岁时节庆习俗,而且包括作息起居、生产劳动、工商贸易、民间节会、民间工艺、民间艺术等各个方面的习俗风尚.
中原是夏商两代和西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区.早在这个时期就初步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礼仪制度,后来它们逐步演变为中国传统的礼仪制度. 中原婚嫁礼俗最早出现在古代对偶婚末期和个体婚初期,至西周时期趋于完善,逐步形成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在此基础上又演化为提亲、定礼、迎娶等婚俗,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主要的婚俗.据考古发掘,中原地区早在两万年前就有了葬仪,至周代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丧葬礼仪,并成为中国重要的礼俗.
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岁时风俗,如踩高跷、划旱船、玩狮子、挂灯笼等“耍社火”,如小年祭灶、岁末守岁、过年吃饺子、拜年,元宵点灯盏,清明祭祖扫墓,端午插艾叶,七夕观星乞巧,八月中秋赏月,九月重阳登高等等,大多起源于中原,并通行全国.
中原俗称春节为“过年”或“大年”.过了腊月初八,就开始准备年货.早在商周时代,祭灶王爷就是“五祀”之一.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夜”,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王爷.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从东汉开始,中原人称之为“除夕”,这天,家家都要包饺子,而且包的越多越好;户户都要贴春联,这源于黄帝所创的桃符.初一都要吃饺子,主要取其“更岁交子”之义.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大年初一、初二是家族内的拜贺,初三之后是邻里和亲戚朋友之间互相拜年,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中原民间元宵节活动内容丰富,规模盛大,素有“小过年,大十五”之说.正月十五点灯盏是元宵节重要的祭神祈福活动.春节期间中原地区还有丰富多彩的踩高跷、划旱船、玩狮子、挂灯笼等“耍社火”.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自秦汉以后,演变成为民间传统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并成为全国春节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中原地区长期为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历来崇拜能呼风唤雨的龙神.传说龙在农历二月初二抬头升天,古代中原人便把这一天定为“龙抬头节”.这一天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一来祈求龙王降雨,二来祈福消灾祛毒. 祭祖扫墓是中原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一到清明,人们就拿着祭品到墓地烧纸点烛,祭奠先祖.清明这天,各家门头要插柳枝,男女都戴柳环. 先秦时期中原便有了端午节俗.中原端午节不仅有吃粽子、贴艾虎、悬菖蒲、饮雄黄酒等习俗,而且还流行一些消灾祛病、预防瘟疫的风俗.每到这一天,人们把采来的艾叶插在门上以避邪.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源于最早流传于中原的“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神话.因参加活动者都是青年女性,故又称为“乞巧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源于古代中原地区的祭月迎寒活动.作为节日,西汉时已初具雏形,晋时已有赏月之举,到北宋时正式定名中秋节,至今长盛不衰.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由来已久,源起也是说法不一,古代中原民间多从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的“桓景避难”说.在这一天,有出游、登高、望远、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以避灾避难的风俗,故又称“登高节”.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蕴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这一天还有许多以老人为中心的尊老、爱老、敬老活动.中原民俗不仅体现在各种礼仪习俗中,还体现在民间节会、民间艺术、民间工艺等其他民俗文化活动中.
中原古代民间庙会长盛不衰,主要有盛大隆重的太昊陵庙会、热闹非凡的中岳庙会和规模盛大的浚县古庙会.其中,太昊陵庙会历史最为悠久.始建于春秋时期的太昊伏羲陵,淮阳等地俗称“人祖庙”.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来自河南、安徽、山东、河北、湖北等地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他们有的朝祖进香、有的摸“子孙窑”.庙会期间,前来烧香拜佛的“经挑班子”在太昊陵前载歌载舞,杂技、狮子、龙灯、竹马、旱船等也是忙个不停.庙会上售卖的玩具“泥泥狗”古朴别致,逛庙会的人都忘不了买几个回去.鹤壁浚县正月古庙会,庙会会期从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二,长达月余,波及周围5省80多个市县,高峰期日人流量近30万人.县城四关四街,人流如潮,县城方园数十里社会各界汇聚,泥咕咕上市,数省商贾如期赶会,被称为“华北第一古庙会”. 中原民间书会马街书会全国闻名.从元朝开始,每年的正月十三,全国各地的说唱艺人云集宝丰县马街村亮书会友,交流技艺.为了赢得一年一度的“书状元”称号,艺人们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真是群英荟萃,各显身手;演唱的曲艺种类繁多,既有河南坠子,湖北渔鼓,四川清音,也有山东琴书、凤阳花鼓,可谓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从北宋开始,夜市就成为古城开封的一道亮丽风景,并延续至今.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香味四溢的小吃车便充斥开封各主要街道,婉转悠扬的叫卖声夹杂着餐具的碰撞声不绝于耳,各种风味的小吃令人胃口大开,流连忘返.1000多年前出现的洛阳水席、300多年前出现的道口烧鸡,是中原美食一绝,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中原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洛阳的牡丹、开封的菊花、郑州的荷花在不同的季节里装点着中原.自唐以来,洛阳牡丹便有了“甲天下”的美誉.北宋时期就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观花习俗.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牡丹竞相开放,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信阳茶叶历史悠久.早在1200年前,信阳便成为我国八大茶区之一.自1992年起,信阳茶叶节便成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节日. 此外,中原大地还有名扬天下的嵩山少林功夫、温县太极武术、濮阳和周口杂技;有豫西社火、灵宝皮影、开封盘鼓等民间艺术;国内外知名的民间工艺品更是琳琅满目,如针法多变的开封汴绣、古老淳朴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神采飞扬的洛阳唐三彩、造型优美的南阳玉雕,诙谐有趣的民间泥玩,线条流畅的烙花烙画,数不胜数.
请按一下采纳哦~O(∩_∩)O谢谢~
中原是夏商两代和西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区.早在这个时期就初步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礼仪制度,后来它们逐步演变为中国传统的礼仪制度. 中原婚嫁礼俗最早出现在古代对偶婚末期和个体婚初期,至西周时期趋于完善,逐步形成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在此基础上又演化为提亲、定礼、迎娶等婚俗,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主要的婚俗.据考古发掘,中原地区早在两万年前就有了葬仪,至周代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丧葬礼仪,并成为中国重要的礼俗.
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岁时风俗,如踩高跷、划旱船、玩狮子、挂灯笼等“耍社火”,如小年祭灶、岁末守岁、过年吃饺子、拜年,元宵点灯盏,清明祭祖扫墓,端午插艾叶,七夕观星乞巧,八月中秋赏月,九月重阳登高等等,大多起源于中原,并通行全国.
中原俗称春节为“过年”或“大年”.过了腊月初八,就开始准备年货.早在商周时代,祭灶王爷就是“五祀”之一.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夜”,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王爷.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从东汉开始,中原人称之为“除夕”,这天,家家都要包饺子,而且包的越多越好;户户都要贴春联,这源于黄帝所创的桃符.初一都要吃饺子,主要取其“更岁交子”之义.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大年初一、初二是家族内的拜贺,初三之后是邻里和亲戚朋友之间互相拜年,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中原民间元宵节活动内容丰富,规模盛大,素有“小过年,大十五”之说.正月十五点灯盏是元宵节重要的祭神祈福活动.春节期间中原地区还有丰富多彩的踩高跷、划旱船、玩狮子、挂灯笼等“耍社火”.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自秦汉以后,演变成为民间传统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并成为全国春节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中原地区长期为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历来崇拜能呼风唤雨的龙神.传说龙在农历二月初二抬头升天,古代中原人便把这一天定为“龙抬头节”.这一天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一来祈求龙王降雨,二来祈福消灾祛毒. 祭祖扫墓是中原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一到清明,人们就拿着祭品到墓地烧纸点烛,祭奠先祖.清明这天,各家门头要插柳枝,男女都戴柳环. 先秦时期中原便有了端午节俗.中原端午节不仅有吃粽子、贴艾虎、悬菖蒲、饮雄黄酒等习俗,而且还流行一些消灾祛病、预防瘟疫的风俗.每到这一天,人们把采来的艾叶插在门上以避邪.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源于最早流传于中原的“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神话.因参加活动者都是青年女性,故又称为“乞巧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源于古代中原地区的祭月迎寒活动.作为节日,西汉时已初具雏形,晋时已有赏月之举,到北宋时正式定名中秋节,至今长盛不衰.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由来已久,源起也是说法不一,古代中原民间多从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的“桓景避难”说.在这一天,有出游、登高、望远、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以避灾避难的风俗,故又称“登高节”.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蕴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这一天还有许多以老人为中心的尊老、爱老、敬老活动.中原民俗不仅体现在各种礼仪习俗中,还体现在民间节会、民间艺术、民间工艺等其他民俗文化活动中.
中原古代民间庙会长盛不衰,主要有盛大隆重的太昊陵庙会、热闹非凡的中岳庙会和规模盛大的浚县古庙会.其中,太昊陵庙会历史最为悠久.始建于春秋时期的太昊伏羲陵,淮阳等地俗称“人祖庙”.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来自河南、安徽、山东、河北、湖北等地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他们有的朝祖进香、有的摸“子孙窑”.庙会期间,前来烧香拜佛的“经挑班子”在太昊陵前载歌载舞,杂技、狮子、龙灯、竹马、旱船等也是忙个不停.庙会上售卖的玩具“泥泥狗”古朴别致,逛庙会的人都忘不了买几个回去.鹤壁浚县正月古庙会,庙会会期从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二,长达月余,波及周围5省80多个市县,高峰期日人流量近30万人.县城四关四街,人流如潮,县城方园数十里社会各界汇聚,泥咕咕上市,数省商贾如期赶会,被称为“华北第一古庙会”. 中原民间书会马街书会全国闻名.从元朝开始,每年的正月十三,全国各地的说唱艺人云集宝丰县马街村亮书会友,交流技艺.为了赢得一年一度的“书状元”称号,艺人们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真是群英荟萃,各显身手;演唱的曲艺种类繁多,既有河南坠子,湖北渔鼓,四川清音,也有山东琴书、凤阳花鼓,可谓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从北宋开始,夜市就成为古城开封的一道亮丽风景,并延续至今.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香味四溢的小吃车便充斥开封各主要街道,婉转悠扬的叫卖声夹杂着餐具的碰撞声不绝于耳,各种风味的小吃令人胃口大开,流连忘返.1000多年前出现的洛阳水席、300多年前出现的道口烧鸡,是中原美食一绝,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中原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洛阳的牡丹、开封的菊花、郑州的荷花在不同的季节里装点着中原.自唐以来,洛阳牡丹便有了“甲天下”的美誉.北宋时期就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观花习俗.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牡丹竞相开放,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信阳茶叶历史悠久.早在1200年前,信阳便成为我国八大茶区之一.自1992年起,信阳茶叶节便成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节日. 此外,中原大地还有名扬天下的嵩山少林功夫、温县太极武术、濮阳和周口杂技;有豫西社火、灵宝皮影、开封盘鼓等民间艺术;国内外知名的民间工艺品更是琳琅满目,如针法多变的开封汴绣、古老淳朴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神采飞扬的洛阳唐三彩、造型优美的南阳玉雕,诙谐有趣的民间泥玩,线条流畅的烙花烙画,数不胜数.
请按一下采纳哦~O(∩_∩)O谢谢~
看了一篇关于风俗的作文,诗歌除外,...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讲土家族过节的风俗习惯. 2020-06-20 …
如图是我国部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请选出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对应正确的一组()A、手鼓舞--壮族B、跳 2020-07-25 …
面对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我们应该()①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②尽量减少与他人的交往,避 2020-07-25 …
面对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我们应该():①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②尽量减少与他人的交往, 2020-07-25 …
凉山州是拥有彝族、汉族、藏族等20余个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要尊重和 2020-07-25 …
简单的语文问题(小学)帮忙呀!题目:写出下面几个节日和人们的风俗习惯正月初一:()风俗:九月初九:( 2020-11-23 …
在与少数民族交往时,要做到A.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B.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C.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D 2020-11-30 …
如果有机会到少数民族地区去,我们应该()①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②与少数民族群众平等相处③要求少数民 2020-12-15 …
面对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我们应该()①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②尽量减少与他人的交往,避免 2021-01-14 …
面对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我们应该:()①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②尽量减少与他人的交往,避 2021-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