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入世出世是什么思想及具体解释代表人物,主要思想精神.
题目详情
入世出世是什么思想及具体解释
代表人物,主要思想精神.
代表人物,主要思想精神.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出世:这是我们称之为小乘的,表现为佛教的早期型态.对于现实人生(无始以来生死相续),彻底反省思惟,而肯定为:在生死流转中的一切,是无常、是苦、是无我.也就是没有真正的永恒,真正的安乐,真正的自由.窥见了人生的本质──自我中心的爱染特性,于是乎从无常、苦、无我的正观中,勘破自我,得心解脱,得大自在,这是真正的出世.现实世间,是以“一切从缘起”的原理而可以论决的,出世解脱,可以从缘起的相对性,而领会解脱的可能.解脱的内容,要从修持体验中去证实──自明的;从体证了而见于身心的──无我的生活中而表现出来.这种出世的佛法,解脱的体验,论理是无分于在家出家的.但实际上,以出家为理想生活,舍亲属爱,舍财物欲,过着“少事少业少希望住”的生活;一心一意,为此生死大事,出世解脱而精进(在家者为家属事业所累,比较上是不易达成此一理想),成为时代的风尚.大家钦慕这种超越的风格,形成出家僧伽中心的佛教.有出世倾向,有解脱体验的僧侣,一样的游行教化,弘法利生;为佛教的开展,为众生的利益而随分努力!
入世:出世的佛法,一样的弘法利生,对佛教、对人类,有着重大的贡献.但由于事实与理论,促成出世而入世的(大乘)佛教的开展.事实是:僧伽中心的佛教,对世间与出世间,看成截然不同的对立物.于是乎身心如怨贼,家庭如桎梏,三界如牢狱,对世间的厌恶情绪非常强烈.全心全力为了生死得解脱而精进,对宗教的体验来说,也许是有用的.但对其余的一切,显得异常淡漠,甚至不想说法,不愿乞食.对信众来说,养成对三宝(僧伽中心)的尊敬,是有用的;而僧俗的对立形态,却因而日见增强.对信众的教化,布施偏重于供养三宝;对现实人生──家庭、社会、国家,以个人修养而消极适应他.这在佛法普及民间,对社会信众的要求来说,是不够的,不足以适应的;尤其是印度传统的神教,正在日渐抬头!理论是:出世法的修学,重于私德(戒),宁一身心(定)以求彻证.在出家而向解脱的修行来说,布施不是道品.慈悲救济,对解脱并无重要意义.就是为教而多闻说法,也被看作旁骛而不重正事.跋耆比丘对阿难的说偈讽谕,正表示了这种倾向.解脱以后,要办的(了脱生死)大事已经办了.慈悲济物,弘法利生,对解脱来说,做也不曾增得什么,不做也不曾减得什么.从这种理论,造成这种现实(一般风尚).出世的佛法,如真正信愿充足,那就一心一意,为此理想而进行.超脱的,闲云野鹤式的圣者,成为那种佛教的信仰中心.然而面对这种不足以适应社会要求的佛教、圣者,而想起了佛教公认的,释迦佛过去修行的菩萨风范,以及释迦成佛以来为法为人的慈悲与精神,不免要对出世佛法,予以重新的估价.在佛教青年大众,在家佛教弟子间,涌现了以佛菩萨为崇仰的,出世而入世的佛教.对旧有型态的佛教,贬之为小乘,自称为大乘佛教.所以从本质来说,大乘是入世的佛教.
大乘理论的特点,是“世间不异出世间”;“生死即涅盘”;“色(受想行识)不异空,空不异色”.从一切法本性空寂的深观来看一切,于是乎世间与出世间的对立被销融了:可以依世间而向出世,出世(解脱)了也不离世间.从理论而表显于修行,以佛菩萨所行为轨范,布施被看作首要的道品(六度之首);慈悲为菩萨道的必备内容,没有慈悲,就不成其为菩萨了.如果我所理解的,与实际不太远的话,那末大乘入世佛教的开展,“空”为最根本的原理,悲是最根本的动机.中观也好,瑜伽也好,印度论师所表彰的大乘,解说虽多少不同,而原则一致.从“空”来说,如『瑜伽』“真实义品”所说:“空胜解”(对于空的正确而深刻的理解)是菩萨向佛道的要行.生死性空,涅盘性空,在空性平等的基点上(无住涅盘),才能深知生死是无常是苦,而不急的厌离他;涅盘是常是乐,是最理想的,却不急的趣入他.把生死涅盘看实在了,不能不厌生死,不能不急求涅盘.急的厌生死,求涅盘,那就不期而然的,要落入小乘行径了!在“空胜解”中,法法平等,法法缘起──身心、自他、依正都是相依相待的存在.于是悲心内发,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而行菩萨道.在菩萨道中,慈悲益物不是无用,反而是完成佛道的心髓.为众生而学,为众生而证.一切福慧功德,回向法界,回向众生.一切不属于自己,以众生的利益为利益.没有慈悲,就没有菩萨,没有佛道,而达于“佛心者,大慈悲是”的结论.本于这种理论而见之于实行,主要的如『般若经』所说,时时警策自己:“今是学时,非是证时”.因为从无我而来的空慧,如没有悲愿功德,急求修证,尽管自以为菩萨,自以为佛,也不免如折翅(有空慧的证悟,没有悲愿的助成)的鸟,落地而死(对大乘说,小乘是死了).所以菩萨发心,以空胜解成大慧,以福德成大悲.一定要悲愿深彻骨髓,然后证空而不会堕落小乘.总之,大乘的入世的佛法,最初所表达的要点是:不异世间而出世,慈悲为成佛的主行,不求急证,由此而圆成的才是真解脱.
入世:出世的佛法,一样的弘法利生,对佛教、对人类,有着重大的贡献.但由于事实与理论,促成出世而入世的(大乘)佛教的开展.事实是:僧伽中心的佛教,对世间与出世间,看成截然不同的对立物.于是乎身心如怨贼,家庭如桎梏,三界如牢狱,对世间的厌恶情绪非常强烈.全心全力为了生死得解脱而精进,对宗教的体验来说,也许是有用的.但对其余的一切,显得异常淡漠,甚至不想说法,不愿乞食.对信众来说,养成对三宝(僧伽中心)的尊敬,是有用的;而僧俗的对立形态,却因而日见增强.对信众的教化,布施偏重于供养三宝;对现实人生──家庭、社会、国家,以个人修养而消极适应他.这在佛法普及民间,对社会信众的要求来说,是不够的,不足以适应的;尤其是印度传统的神教,正在日渐抬头!理论是:出世法的修学,重于私德(戒),宁一身心(定)以求彻证.在出家而向解脱的修行来说,布施不是道品.慈悲救济,对解脱并无重要意义.就是为教而多闻说法,也被看作旁骛而不重正事.跋耆比丘对阿难的说偈讽谕,正表示了这种倾向.解脱以后,要办的(了脱生死)大事已经办了.慈悲济物,弘法利生,对解脱来说,做也不曾增得什么,不做也不曾减得什么.从这种理论,造成这种现实(一般风尚).出世的佛法,如真正信愿充足,那就一心一意,为此理想而进行.超脱的,闲云野鹤式的圣者,成为那种佛教的信仰中心.然而面对这种不足以适应社会要求的佛教、圣者,而想起了佛教公认的,释迦佛过去修行的菩萨风范,以及释迦成佛以来为法为人的慈悲与精神,不免要对出世佛法,予以重新的估价.在佛教青年大众,在家佛教弟子间,涌现了以佛菩萨为崇仰的,出世而入世的佛教.对旧有型态的佛教,贬之为小乘,自称为大乘佛教.所以从本质来说,大乘是入世的佛教.
大乘理论的特点,是“世间不异出世间”;“生死即涅盘”;“色(受想行识)不异空,空不异色”.从一切法本性空寂的深观来看一切,于是乎世间与出世间的对立被销融了:可以依世间而向出世,出世(解脱)了也不离世间.从理论而表显于修行,以佛菩萨所行为轨范,布施被看作首要的道品(六度之首);慈悲为菩萨道的必备内容,没有慈悲,就不成其为菩萨了.如果我所理解的,与实际不太远的话,那末大乘入世佛教的开展,“空”为最根本的原理,悲是最根本的动机.中观也好,瑜伽也好,印度论师所表彰的大乘,解说虽多少不同,而原则一致.从“空”来说,如『瑜伽』“真实义品”所说:“空胜解”(对于空的正确而深刻的理解)是菩萨向佛道的要行.生死性空,涅盘性空,在空性平等的基点上(无住涅盘),才能深知生死是无常是苦,而不急的厌离他;涅盘是常是乐,是最理想的,却不急的趣入他.把生死涅盘看实在了,不能不厌生死,不能不急求涅盘.急的厌生死,求涅盘,那就不期而然的,要落入小乘行径了!在“空胜解”中,法法平等,法法缘起──身心、自他、依正都是相依相待的存在.于是悲心内发,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而行菩萨道.在菩萨道中,慈悲益物不是无用,反而是完成佛道的心髓.为众生而学,为众生而证.一切福慧功德,回向法界,回向众生.一切不属于自己,以众生的利益为利益.没有慈悲,就没有菩萨,没有佛道,而达于“佛心者,大慈悲是”的结论.本于这种理论而见之于实行,主要的如『般若经』所说,时时警策自己:“今是学时,非是证时”.因为从无我而来的空慧,如没有悲愿功德,急求修证,尽管自以为菩萨,自以为佛,也不免如折翅(有空慧的证悟,没有悲愿的助成)的鸟,落地而死(对大乘说,小乘是死了).所以菩萨发心,以空胜解成大慧,以福德成大悲.一定要悲愿深彻骨髓,然后证空而不会堕落小乘.总之,大乘的入世的佛法,最初所表达的要点是:不异世间而出世,慈悲为成佛的主行,不求急证,由此而圆成的才是真解脱.
看了入世出世是什么思想及具体解释代...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燃烧热的问题在25摄氏度,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 2020-05-15 …
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的现象中驱逐出去,而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是什么意思? 2020-06-10 …
阳春布德译,万物生光辉.这句话什么意思.”布”是什么意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这句话什么意思” 2020-06-16 …
小明和小亮在操场上玩耍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物体落地时间有差异,善于观察的他们想到水平抛出物体的这个 2020-06-19 …
秤砣上标有1kg和1/5是什么意思.我们在用磅称的时候,有时横杆上称不出物体,需要加一些上面标有1 2020-07-05 …
朱熹的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格是什么?物是什么?怎样才能致知?朱熹为什么要提出来?目的是什么?有什么 2020-07-10 …
小明和小亮在操场上玩耍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物体落地时间有差异,善于观察的他们想到水平抛出物体的这个 2020-07-11 …
小明和小亮在操场上玩耍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物体落地时间有差异,善于观察的他们想到水平抛出物体的这个 2020-07-11 …
小明和小亮在操场上玩耍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物体落地时间有差异,善于观察的他们想到水平抛出物体的这个 2020-07-11 …
小明和小亮在操场上玩耍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物体落地时间有差异,善于观察的他们想到水平抛出物体的这个 2020-0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