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微雨细雨李商隐李商隐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微 雨                             细 雨

李商隐                                    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①。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②。

注:①“白玉堂”指天宫,“碧牙床”指天空。

②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出浴的长发飘飘的神女。

这两首诗都是写雨,但写作的侧重点和表现手法都不同,请简析之。

答: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前一首写出了从黄昏到夜晚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情景,重在写下雨的过程;后一首重在勾勒细雨的姿态。 前一首借人的感受作侧面烘托;后一首则全属正面铺写,发挥比喻及想象的功能,将细雨由天上洒落,想明为有如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又象是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想象神女当时的意态,那茂密的长发从两肩披拂而下,熠熠地闪着光泽,萧萧地闪着光泽,萧萧地传送凉意,不就同眼前洒落的细雨相仿佛吗? 解析: 李商隐《微雨》《细雨》赏析 李商隐写了不少泳物诗,不仅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还能够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物象的内在神韵。这里举两首题材相近的作品作一点分析比较。 前一首咏微雨。微雨是不易察觉的,怎样才能把它真切地表现出来呢?诗中描写全向虚处落笔,借助于周围的有关事物和人的主观感受作多方面的陪衬、渲染,捕捉到了微雨的形象。开头两句写傍晚前后微雨始落不久的情景。霭,雾气。稍,渐渐。微雨初起时,只觉得它随着林中雾气一起浮动,根本辨不清是雾还是雨;逐渐地,伴同夜幕降临,它分得了晚间丝丝凉意。后面两句写夜深后微雨落久的情景。迥,远。虚,空。微雨久落后气温下降, 人坐屋内,尽管远隔窗户,仍然感觉出寒气透入户内,侵逼到闪烁不定的灯火上;同时,落久后空气潮湿,雨点不免增重,在空寂的庭院里,可以听得见近处水面传来细微的淅沥声。四句诗写出了从黄昏到夜晚间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腻而熨贴,但是没有一个字直接刻画到微雨本身,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诸物象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受,显示了作者写景状物工巧入神的本领。下字也极有分寸,“初随”、“稍共”、“侵”、“冷”、“虚”、“近”,处处扣住微雨的特点,一丝不苟。 如果说,《微雨》的妙处在于避免从正面铺写雨的形态,只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烘托,那么,《细雨》的笔法则全属正铺写,不过是发挥了比喻及想象的功能,同样写得灵活而新鲜。 诗篇一上来打了两个比方。白玉堂,指天宫,相传中唐诗人李贺临死时,看见天上使者传天帝令召唤他上天给新建的白玉楼撰写记文。碧牙床,喻指天空,蔚蓝澄明的天空好象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这里将细雨由天上洒落,想象为有如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又象是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帷幕、簟席都是织纹细密而质地轻软的物件,用它们作比拟,既体现出细雨的密致形状,也描写了细雨随风飘洒的轻灵姿态。接下来,再借用神话传说材料作进一步形容。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诗中曾写到她在天池沐浴后暴晒、梳理自己头发的神情。萧萧,清凉的感觉。这里说:想象神女当时的意态,那茂密的长发从两肩披拂而下,熠熠地闪着光泽,萧萧地传送凉意,不就同眼前洒落的细雨相仿佛吗?这个比喻更为生动地写出细雨。
看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