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最后的黄豆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在地上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爷爷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最后的黄豆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在地上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
    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料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扰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的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了有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的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颗荒野的树那样疯长。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发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着嚼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找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影子。
    父亲长号着,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屋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当然没有。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一小袋最后的黄豆。
(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1)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这一行为反映了爷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2)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3)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心理的能力.“父亲”赌钱输掉染坊,“爷爷”搬家时的动作--没嚼黄豆,而是撒了一路,反映出“爷爷”异常气愤和痛苦的心理,辛辛苦苦赚来的家业让儿子挥霍殆尽,“爷爷”内心自然是不好受的;其行为也暗示了儿子的败业,对儿子的行为感到生气.
(2)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小说的题目是“最后的黄豆”,“爷爷”在生活中总喜欢嚼黄豆,这是小说发展的行文线索,从开始创业到死去,都没有离开嚼黄豆;始终如一的动作也反映了“爷爷”专注和执著的性格特征;这一连串的嚼黄豆动作,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本题考查探究小说中题目内涵的能力.“最后的黄豆”是一个隐喻性的标题,“爷爷”“最后的黄豆”就是一袋金豆子,是留给“我”的,这是一种物质财富;那是“爷爷”奋斗一生的财富,“爷爷”的执著精神是“我”精神上的力量.这个主题给我们的人生启示颇多:人生要有追求创造财富的精神,正确看待财富,精神财富远比物质财富重要,教育孩子问题等.

答案:
(1)心态:反映出“爷爷”在产业被抵债后内心的痛苦、失落和气愤.
分析:①“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是因为内心痛苦,没兴趣嚼黄豆了;
 ②“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寓意其守成的失败,也表达了对儿子败家的气愤.
(2)作用有:①生动揭示“爷爷”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著和顽强的性格特征;
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和环节紧密联系起来;
③为情节发展做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理.
(3)①寓意:一是“爷爷”通过一生奋斗留给“我”的物质遗产,是现实世界中的财富;二是“爷爷”留给“我”的人生教训,启发“我”对物质有清醒认识,是精神财富.
启示一:就人生追求而言,单纯的物质追求并不会让人幸福,相反可能带来生活中的不幸.
启示二:就亲情而言,真正的爱不是溺爱,而要帮助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启示三:就传承而言,精神财富的传承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精神的力量才能真正改变人生.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最后...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A,B两地相距80千米,某人骑车从A地出发,行驶了8千米后,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继续驶向B地.问  2020-04-26 …

甲乙丙三人都要从A地到B地,甲乙两人一起从A地出发,2小时后丙才从A地出发.甲每小时走5千米,乙每  2020-05-12 …

快回答,甲乙两地相距450千米,快车和慢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快车每小时行60千米,慢车每  2020-05-13 …

请问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将集体土地使用证变更为国有土地使用证吗?具体的步骤是什么?“集体土地”只需向国  2020-06-22 …

形象地写出了大地对人类的()划横线的句子,作者将我们比作,将大地比作,形象地写出了大地对人类的.(  2020-07-14 …

甲乙两地相距138千米,小王骑自行车,小李骑助动车分别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小王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  2020-07-18 …

附加题:地出发沿公路朝一个方向慢跑,速度为2米/秒,过了一会,一只小狗从A地出发追赶小明,6分钟后,  2020-10-30 …

印尼海啸后,某校成立了地震测报组.该组同学通过观察“地磁观测仪“,来分析地磁场的变化,作出地震预测.  2020-10-30 …

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车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遇后还继续前进,乙车到达A地后立  2020-11-08 …

学习了地理知识,为家乡的发展和建设提出建议(至少3个),说明理由用所学的南通地理知识,为家乡(南通)  2020-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