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理念的灯火--关于苏格拉底之死刘江滨那一天,我相信一定很冷,愁云惨淡,朔风悲鸣,肃杀低压的天空教人窒息,一枚枚枯黄瑟缩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理念的灯火
--关于苏格拉底之死
刘江滨
那一天,我相信一定很冷,愁云惨淡,朔风悲鸣,肃杀低压的天空教人窒息,一枚枚枯黄瑟缩的叶子从树上无声地飘下,整个世界都失去了颜色。一代大哲苏格拉底在阴暗潮湿的地窖狱中,从容地饮下毒鸩,雪白的床单覆盖着的矮小的躯体,灵魂跟随他一直钟爱的神祗飞向天国。
这是希腊文明史上最黯淡的一页。
这是美国作家房龙的《宽容》一书最为引起我心灵震撼的一页。
苏格拉底慷慨赴死,是对“不宽容”的抵抗,是对自己一生信念和真理的庄严守护,给哲学自身和人类理念精神留下了一例永远述说不尽的个案。尼采在他的《悲剧的诞生》中写道:“苏格拉底光明磊落,毫无对死亡的本能恐惧,表现得好像是他自愿赴死。他从容就义,带着柏拉图描写过的那种宁静,他正是带着同一种宁静,作为一群宴饮者中最后一名,率先离开宴席,迎着曙光,开始新的一天。”
苏格拉底因思想与雅典民主派不合而被当政者送上审判台。他在有五百名法官的法庭上慷慨陈辞,他说:“世界上谁也无权命令别人信仰什么,或剥夺别人随心所欲的思考的权力。”苏是一个天才的演说家,他精湛的辩才,竟然使陪审团的大多数人倾向于释放他。他们提出,苏格底只要放弃自己的一贯的思想立场,不再用永无止境的疑问去纠缠他们,摒弃辩论、争吵、说教的可怕习惯,就可以被赦免。
但是,苏格拉底拒绝了,他说:“这办不到!只要我的良心和那种微弱的心声还在让我继续向前,把通向理智的真正的道路指给人们,我就要继续拉住我遇见的每一个人,告诉他我的想法,绝不考虑后果。”
于是,苏格拉底这位年逾七十的老人被判处死刑。在生与死之间,他从容选择了死,如果以荀活为代价换去褫夺他的自由思考与表达传播的权利,他宁愿死。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人能够用大脑独立思想,能用道德与信念来指挥自己的言行,苏格拉底以死来捍卫人的尊严和神圣。本来他是可以免于一死的,因为多数法官已经同情这位年迈的智者,但苏格拉底故意以嘲讽犀利的言辞激怒他们,使表决的结果出现一边倒的局面。在苏等待被执行死刑的三十天中,他完全有机会在别人的帮助下越狱逃跑,这位大名鼎鼎的哲学家并不乏同情者和拥护者,但他同样拒绝了。在他看来,死是惟一的选择,惟有牺牲生命才足以对抗强大的偏执和野蛮的力量,才能永久地给人类一个教训。苏格拉底甘愿赴死,是以生命点燃理念的灯火,来照亮后世人类漫漫的精神旅程。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死了。这位在中国的孔子谢世十年后出生的古希腊哲学家,和孔子一样,“述而不作”,没有留下任何著述,但他的智慧思想、人生风采被其弟子柏拉图、色诺芬记录下来,广泛传播,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份重要遗产。他在选择死亡的时候,正是选择了永恒,他用死塑造了一尊道德与信念的不朽雕像,永远伫立在文明的史册和人们的心灵。他说过:“人的无形意识是(或者应该是)世间万物的最后尺度;塑造命运的不是上帝,而是我们自己。”从容就义,正是他以智者的深沉对自己命运的一种理性把握。人生的最终归宿只有一个,就是死亡,但死法与活法一样千差万别,意义也就迥然不同。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人类存在的秘密并不在于仅仅单纯的活着,而在于为什么活着。”为什么呢?为人类理想中的绝对信念,信念是人活着富有意义的惟一理由,否则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就无异于行尸走肉。如果能用死来实现并唤醒其他人的信念,那么,死比活着就更有意义,或者说,死是为了永生,死的只是平凡的肉体,而精神理念更深刻地植根于人类的心田,永远地生生不息。他死了犹若活着,因为他实现了人类的终极价值,超越了生死的界限。
苏格拉底之死,让人联想到了中国古代的道德信条:“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屈原满怀悒郁悲愤自沉汩罗江,以死为他香草美人般的人格塑造画上了最绚丽的一笔;瞿秋白在敌人行刑前,一路高唱《国际歌》,然后选择了一块绿草如茵的地场,盘腿而坐,说道:“此地甚好!”英勇就义。他们都是为着心中那个神圣的信念而理智地选择了死亡,为后人擎起了一炬理念的灯火。
苏格拉底死了,他却教会了人们该怎样活着。他死了,但在几千年后,一个东方年轻的书生还在深情地怀念着他。
1.为什么说苏格拉底的死“是希腊文明史上最黯淡的一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尼采说,苏格拉底表现得 好像 是他自愿赴死。为什么说“好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最后说:“苏格拉底死了,他却教会了人们应该怎样活着。”从全文看,人应该怎样活着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篇文章通过苏格拉底的死,阐明了作者的生死观。
B.文章提到了孔子、屈原、瞿秋白等中国古今的伟人,和苏格拉底一样,他们的“死比活着更有意义”。
C.“灵魂跟着他一直钟爱的神祗飞向天国”是说苏格拉底“死了犹若活着”,超越了生死的界限。
D.苏格拉底用死来唤醒其他人的信念,用生命的鲜血,点燃理念的灯火,体现了中国古代的“舍身取义”的道德信条。屈原的死就是受他的影响。
E.这篇文章,说理透彻,语言很有力度,强烈地抨击了古希腊文明社会的不文明现象,为苏格拉底的死而鸣不平。
解析:
1.苏格拉底的死,体现了文明社会的最野蛮,最不公正。 2.表面上看,苏格拉底有选择生与死的权利,逃与留的自由,但剥夺他自由思考与传播的权利,实际上是判了他的死刑,所以他自杀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3.人应该为人类理想中的绝对信念而活着。 4.AE(B.孔子不是;C.是对苏格拉底死了的另一种说法;D.屈原没有受苏格拉底的影响)
小李上20天班,然后休息1天,小林学习6天休息1天,小芳上13天班,然后休息1天,如果今天他们三人 2020-06-02 …
一道语句衔接(1)有一次,听到了山林里的猿啼.那声音,忽远忽近,或呼或和,飞动如闪电,高亢如天风, 2020-06-06 …
爸爸、妈妈和阿姨三个人休息的时间都不相同.爸爸每工作2天休息一天;妈妈每工作3天休息一天;阿姨每工 2020-06-10 …
张阿姨和李阿姨两人都在丝绸厂上班.张阿姨上的是日班,上三天休息一天;l李阿姨上的是夜班,上2天休息 2020-06-10 …
小红的妈妈工作4天休息1天,爸爸工作2天休息1天,小红星期六和星期日休息,小红妈妈和爸爸2日(星期 2020-06-11 …
有一次,听到了山林里的猿蹄.那声音,忽远忽近,或呼或和,飞动如闪电,高亢如天风,,比人类伟大天才谱 2020-06-19 …
文言文解释1、鸢飞唳天者,望风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返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020-07-02 …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萧寺两株红,欲共晓霞争;独占岁寒天,正群芳休息. 2020-07-06 …
张叔叔每工作4天休息一天,王阿姨每工作5天休息一天,工作天数是184天,如果两人从第一天起同时开始工 2020-11-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8分)①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 2020-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