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文,完成5―7题。肉食是古人副食的主体,这是由于一方面游牧生活的习惯在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不会很快消失,另一方面蔬菜的栽培还处于初级阶段,野生者多,家种者少。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5―7题。

肉食是古人副食的主体,这是由于一方面游牧生活的习惯在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不会很快消失,另一方面蔬菜的栽培还处于初级阶段,野生者多,家种者少。

古人以牛羊豕为三牲。祭祀时三牲齐备叫太牢,只用猪羊叫少牢,太牢是最隆重的礼。牛是农业生产的工具,饲养也不及羊、猪迅速,所以《礼记?王制》上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郑玄注:“故谓祭。”但是这只是书面文章,实际上从来没有被历代统治者所严格遵守。《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载,秦师袭郑,郑国商人弦高路遇秦军,于是以“牛十二犒师”。 几万人的军队仅仅送去十二头牛,似乎未免太少了,但由于牛的珍贵,因此这份犒劳也不算轻。军队食牛,这就透露了《王制》所说并非实际情况的消息。汉以后许多帝王也有禁止过屠牛的明令,如梁代谢的儿子谢谖,“官至司徒右长史,坐杀牛于家,免官”。但这是个别现象,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规定同样不能贯彻。例如《史记?冯唐列传》:“(魏尚)出私养钱,五日一椎(击杀)牛,享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这一方面说明杀牛是任意的,同时军吏等人五天吃一顿牛肉即为魏尚效命,边塞得以保全,也足见牛的“力量”了。

羊是较普通的肉食。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劳动)苦,岁时伏腊,烹羊羔,斗酒自劳。”杨恽虽然曾被封侯,广有产业,但此时已被废为庶人,自称“戮力耕桑”,他这里说的大体是一般有产者的生活。羊肉中羔肉美于大羊。《诗经?七月》:“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蚤”是对司寒之神的祭祀,用羔是较高贵的。

猪也较普通。《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豕又称彘,豚是小猪。孟子在这里两次提到猪,足见它在百姓生活中是重要的。跟羔、羊之间的关系一样,豚比较好吃,所以羔豚并称。

古人喜欢吃狗肉,所以孟子把狗跟鸡、猪并提。《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载,鲁国的大夫叔孙被晋国扣留,“吏人(晋国治狱的官员)之与叔孙居于箕者请其吠狗(吠狗即看门狗,以区别于“走狗”),弗与。及将归,杀而与之食之。”吏人要活的不给,是避贿赂之嫌;临回国杀了请客,是为了说明自己不是舍不得。可见其是可以随时杀了吃的。《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的“走狗”(猎狗)死了,要用棺敛之,还要祭祀。晏婴提了意见,于是景公“趣(促)庖治狗,以会朝属”。那么诸侯也用狗肉请客了。

因为食狗者多,所以屠狗就成了一个专门的职业。在古书里提到“狗屠”的地方要比说屠羊等多得多。例如古代有名的战国时刺客聂政,即“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史记?刺客列传》)。刘邦的大将樊哙也“以屠狗为事”(《樊哙列传》)。刺杀秦王的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筑者高渐离”(《刺客列传》)。《后汉书?朱景王等传》:“降自秦汉世资战力,至于翼辅王运皆武人屈(崛)起,亦有鬻缯屠狗之徒崇以连城之赏,佐以阿衡之地(指封以要害之地)。”屠狗一业之所以有名,是跟其中曾经隐藏着有作为的人物分不开的。

(节选自许嘉璐《古代衣食住行》)

【注】①弦高在回国的路上得知秦军要袭击郑国的消息,当时回去报信时间已晚,只好带着牛前往秦国军营,谎称自己是郑国国君派来犒劳秦军的使者,秦国将领接受了牛,认为郑国已有防备,最终没有侵犯郑国。

5. 下列贯彻了“无故不杀牛”精神的一项是

  A. 郑国商人在紧急情况下为了挽救自己国家以“牛十二犒师”。

  B. 魏尚为了激励士兵效命,“五日一椎牛,享宾客军吏舍人”。

C. 梁朝司徒右长史谢谖因为在家杀牛而被“免官”。

D.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说:“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舍之。”

6. 下列叙述,对原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将肉食作为副食的主体是游牧生活的习惯。

B. 古人在举行比较高贵的礼仪时通常要供献羔。

C. 诸侯用“走狗”请客,大夫只能用“吠狗”请客。

D.在本文中被提到的狗屠大多是有作为的人物。

7.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 在古代羊和猪不只是作为肉食比牛更为普通,其社会地位也没有牛重要。

B. 在古人生活中,相对吠狗而言走狗是不能随便被杀掉作为食物的。

C. 聂政、樊哙、高渐离不能都算是《朱景王等传》中所说的“屠狗之徒”。

D. 根据本文论证所引材料看,汉以后人们食肉情况和本文介绍的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5.C   6.D   7.B
看了阅读下文,完成5―7题。肉食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