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沧浪亭怀贯之①苏舜钦沧浪独步亦无悰②,聊上危台四望中。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君又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沧浪亭怀贯之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注】①贯之:诗人的朋友。②悰(cóng):快乐。
(1)这首诗题为“沧浪亭怀贯之”,诗中是如何具体表现这个“怀”字的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日光穿竹翠玲珑”描写景色极巧,但也有人认为改作“日光穿竹翠朦胧”更妙。你觉得哪句更好?请回答并说明理由。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首联,他在园中独步觉得无聊,正是因为友人离去产生了一种若有所失的空虚之感.题为“怀贯之“,篇中并没有出现“怀“的字样,但从诗人长吟远慕的情绪和行动中,却表现出对友人的强烈、深沉的怀念.诗中友人虽未出面,而处处让人感到他的存在,时时牵绕着诗人的感情和思绪.那危台,那林木,那翠竹,都曾经是作者和友人登览、吟咏的对象,都暗含作者对友人的怀念.“君又暂来还径往”,对友人的回忆便是对他的怀念.
(2)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具体来说就是对“玲珑”和“朦胧”这两个词的分析评判,比较这两个形容词哪个更符合诗歌的意境或情感.“玲珑”一词较为明快,与诗歌的感情看似不符,但“日光穿竹”这样的景象的确是明媚青翠的,因此该词是符合当时的景致的,至于这样的美景与感情的关系就只能是“乐景衬哀情”了.“朦胧”一词较为冷峻,正好与“黯淡”一词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清冷的画面,暗含了诗人的寂寞之情.
 
答案:
(1)①诗人独步无聊,危台四望,寻找贯之的踪迹,隐含了“怀”字;②诗中所写的危台、林木、翠竹,都留下了贯之的足迹,让人怀念;③写酒友离散、诗社凋零,表现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④“君又暂来 还径往”一句回忆贯之来时和离去时的情景,充满了怀念之情.(答一点给2分,答两点给4分,答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示例一:“日光穿竹翠玲珑”更好.①日光穿过竹林,翠绿的竹子越发玲珑可爱.在这红林翠竹之中,本来适宜会集朋友,把酒赋诗,但酒友离散,诗社凋零.②此句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自然地引起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示例二:“日光穿竹翠朦胧”更好.①日光穿过竹林,原本翠绿的颜色变得模糊,与上句“深秋的金红色在林中也黯淡了许多”相呼应,描绘了一幅清冷的画面.②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分析3分,手法及情感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赏析:
这是诗人登沧浪亭怀念朋友之作.一开始就出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形象.他在园中独步觉得无聊,正是因为友人离去产生了一种若有所失的空虚之感.继而登高四望,则属于寻觅怅望,自我排遣.由于心境寂寥,望中的景色也偏于清冷.霜林自红,而说秋色入林,在拟人化的同时,着重强调了秋色已深.竹色至秋依然青翠,而日光穿过其间,更显得玲珑.林红竹翠,本来正宜会集朋友把酒吟诗,但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颈联两句写景,比兴意味很重,零落的秋景中带有人事象征,因而自然地过渡到末联,引起诗人惋惜聚散匆匆,慨叹无人伴其醉吟.
诗题为“怀贯之“,篇中并没有出现“怀“的字样,但从诗人长吟远慕的情绪和行动中,却表现出对友人的强烈、深沉的怀念.诗中友人虽未出面,而处处让人感到他的存在,时时牵绕着诗人的感情和思绪.那危台,那林木,那翠竹,都曾经是作者和友人登览、吟咏的对象,其间都如同留有友人的一点什么,却又无可寻觅,反而触景兴慨.这样从诗人怅惘的状态和表现中,便把萦绕在心头难以排遣的怀念之情表现得非常深入切至.
怀念人的诗,格调上一般以低回婉转容易取得成功,但此诗气格却颇显高远.开头独步无聊、危台四望,就有一种超迈迥拔之气.所写的红叶、秋桐等秋景,也是以清幽萧疏的基调,反映着人的情绪.诗中说友人是“暂来径往“,从字面上来看,他离别的当儿也没有那种依依之情.诗人的怀念属于更深沉、更内在的一种类型.而这,在艺术上更难于表现一些.
看了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