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武昌九曲事记苏辙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武昌九曲事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 ,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 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 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佯 上。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 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 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 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③裳先之。有不得至, 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 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 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子瞻:苏轼。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②陂(bēi) 陁(tuó):山冈。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瞻杖 载酒         策:拐杖   B.然将 西山,行于松柏之间  适:到

C.亭成,而西山之 始具     胜:美景   D.方其得意,万物无以 之    易:轻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携徜徉 上  北救赵 西却秦     B.不可加 斤斧  至丹 荆卿为计

C. 子瞻每至 下  闻道也固先乎吾    D. 之怅然移日  君 我呼入

11.下面全都表现苏轼“意适而乐”的一项是(  )

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③子瞻每至其下 辄睥睨终日 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⑤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A. 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 ②④⑤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谪居齐安,好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九曲亭附近的独特环境,为后面写重建九曲亭作铺垫。

B. 第二段写重建九曲亭有不少困难,所幸一场大风雷雨刮倒一棵大树,创造了条件,九曲亭得以重新建成,苏轼因此感到“最乐”。

C.第三段以往事印证苏轼“适意忘反”的性情,叙述中穿插抒情议论,自然流露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

D.文章表面写自己与兄长游乐山水的洒脱快乐,实际是记录他们共同的坎坷人生,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贬谪后抑郁感伤的情绪。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3分)

                                           

(2)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4分)

                                           

(3) 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3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9.D(易:交换)  

10.B(均为“用”A.表修饰/表并列  C.它的/他  D.因为/替) 

11.C(③⑥句不属于。)   

12.D(并非以乐景写哀情,也并非抒发谪贬后抑郁感伤的情绪,而是表现旷达超然的心境。)

13.(1)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饮酒(斟酒喝酒)互相问候。(“穷”“极”“席”“劳”“酌”,意思要对,错一处扣1分)

    (2) 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刮起了大风,下起了雷雨,刮倒了其中一棵古木,(子瞻)将那倒下的古树原来所占的地方拓宽,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睥睨,斜着眼看。一旦,有一天。斥,开拓,拓宽。“大风雷雨”作动词。错一处扣1分。)

(3) 采摘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水(取水)来喝,看到他的人把他当成神仙。( “卉”(草的总称,也有花的意思)“撷”“实”“以为”, 错一处扣1分。)

[参考译文]

    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庐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同“栎”)树丛中,寂寞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刮起了大风,下起了雷雨,刮倒了其中一棵古木,(子瞻)将那倒下的古树原来所占的地方拓宽,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

    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总是为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野草(山花),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菜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串物(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还会去管哪道菜对人有益,又哪道菜对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暂且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元曲原本来自“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清朝编撰《四库全书》把元曲斥于之外。元曲的这种遭遇  2020-06-09 …

翻译文言文太白其意,还卒业.媪自言.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2020-06-19 …

翻译下面的话?翁季父官建宁,翁随至建宁官廨,得以恣情山水,其言武夷九曲幽绝可爱,令人遗弃世事翻译下  2020-06-22 …

8.竹筏泛舟九曲溪“咱武夷山的一大特点呀,就是竹筏,到武夷山不泛舟九曲溪,就白来了。”导游的脸上闪  2020-06-23 …

元曲原本来自“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清朝编撰《四库全书》把元曲斥于之外。元曲的这种遭遇  2020-07-05 …

史记吴起列传中公叔丞相和仆人讨论怎么陷害吴起时有一段对话,仆人说可以和武侯进谗言武侯是指魏武侯,而武  2020-11-22 …

现有5个学生报名参加曲艺,武术,京剧这3个社团,其中每名学生限报一个社团.(1)若每个社团都至少有一  2020-11-22 …

下面是歌曲《苏武牧羊》中的一段歌词,请你根据歌词的意境,为苏武设计一段心灵独白,字数在60~90之间  2021-01-12 …

下面是歌曲《苏武牧羊》中的一段歌词,请你根据歌词的意境,为苏武设计一段心灵独白,字数在40~60之间  2021-01-12 …

下面是歌曲《苏武牧羊》的第一部分《序歌·一个古老的故事》中的一段歌词,请你根据歌词的意境,为苏武设计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