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小园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寒花:菊花。小立:静立片刻。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小园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小立:静立片刻。
(1)首联中“窥”字用得非常精妙,请简要赏析。
(2)简要分析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首联写园内之景,一正写,一侧写.小园内有一小池,池水清澈,池边一棵大树,枝繁叶茂,倒映池中.傍晚时分,微风乍起,池中树影摇晃,婆娑荡漾.水的静,影的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山光”泛指山中各种景物,一词写尽秋山美景.唐人张旭有“山光物态弄春晖”,常建有“山光悦鸟性”之诗句.但山光虽美,小园中景物更具风情,故有“山光窥短墙”.本为小园主人透过短墙欣赏“山光”,诗人却巧妙变换角度,运用拟人手法,写“山光”因好奇园中美景而探头探脑,窥视园中.不但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而且从侧面突出了园中景物之富有魅力.此句与王安石的“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此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态度的基本能力.颈联又回到写园内,写翠竹之幽,寒花之芳.幽竹静立,人亦静立,人心澄明、淡定、从容.“寒花”即菊花,凌霜傲放,清香袭人.此二句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一为劲节,一为傲骨,显示诗人的高风亮节,孤标傲世.尾联“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诗句故设重字,造语别致.“小园”“小立”两个“小”字一指范围,一指时间.为何“宜小立”?只因月已如霜.虽曰“小立”,然诗人自“斜阳”至“新月似新霜”,也立之太久,陶醉于眼前美景而不忍离去.新月新霜乃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之象征,于是一个孤清高洁的诗人形象就跃然纸上.


答案:
(1)“窥”的意思是偷看,此处运用比拟手法,写山光透过短墙偷窥园中景物,将山光描绘得活灵活现、意趣横生;同时突出表现了小园的景色之美.(4分,每个要点2分)
(2)诗歌描绘了傍晚小园树影摇曳、黄叶婆娑、幽竹静立、菊花怒放的优美景色,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亲近自然的喜悦之情.(4分,分析景物描写2分,答出感情2分)

赏析:
本诗结构简单,却以意境胜.
以画写诗,唐王维时已发展得极好了,而黎简此作,与其称为画诗,不如看作是现在的“微电影”“DV”一类的东西,从一个摄像者的视角描绘了一段时间里诗人眼中的小园美景.
镜头首先对准的是平静的池水,水面倒映着层层深树,亦远亦近,微风一起,水面轻摇,树影也跟着迷乱起来,更显深远有致.镜头上移,诗人开始眺望远处的山峦,有趣的是,他并没有用“山光入短墙”一类俗语,而是变换角度,反客为主,偏偏说成是山光越过短墙,正探头探脑地偷窥着园中景色.一个“窥”字,让整联都活了起来,移诗人情感于山峦,不仅写出了山光之可爱,也借山光之“窥”有力地烘托出了小园之可爱,其匠心令人叫绝.
稍稍调小焦距,诗人又注意到了秋村中的黄叶.入秋之后,黄叶挂满树木,缀满村庄.此处黄叶之黄,不是枯黄,不是蔫黄,而是一种绚丽夺目的鲜黄,是镜头中的亮色.诗人就在这悦目的鲜黄中,时而左顾,时而右盼,发现自己东侧的黄叶平平无奇,而西侧黄叶却能化其鲜亮之颜色入落日之斜辉,奇绝美绝.是谓“一半”.诗人何以知黄叶之满?自然是各个方向都曾长凝久驻,也正因此才能比较出“一半”来,有了前句作底,后句才站得住,也更有韵味.此外,这一联两句在全诗皆对的情况下看似不工整,实则拗有拗的好处,诗人正是为了突出“一半入斜阳”着心之苦,景色之美,才故设拗句,引为亮色.
接着,镜头转到身边,幽竹静立,菊花沁芳,正是文人最喜之物.诗人在如斯美景中,为何说小园只宜“小立”呢?原来新月已上,冷似新霜.诗人从“斜阳”看到“新月”,实在已有一段时间,此时不耐寒冷,只好归去,也是无可奈何.用月来写寒,这不是什么新发明,“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等早已有之,但把月比霜,写出寒冷的同时,又双层比喻出清静高洁之品质的,似不多见.
可能有人认为,本诗前两联写景,颈联过渡,尾联写人,这样说不是没有道理,但失之呆板.作为一篇微电影式的小诗,因为一个镜头(亦即摄像者)的存在,本诗实际上句句有人,处处有人.树影迷乱是人眼所见,山光窥园是人心所想,一半黄叶入斜阳,更暗含着诗人痴立园中之状.幽竹为淡泊,寒花表清高,明月新霜都是诗人高洁品质的象征.景色固然是外物,但选景则是只有人才能做到的,尤其是此诗的景物描写加入了大量的主观发挥.所以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小园之美,也着意写出了诗人自身的高雅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