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全诗
题目详情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全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全诗我就不写了,楼上一说的很明白,这里附赏析:::::::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赏析二】
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赏析二】
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看了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全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有个成语叫滴水成河,若20滴水流在一起合1立方厘米,现在一条河流总容积为1万立方米,试求该河流有多 2020-05-14 …
无坝引水在较大的河流上,为保证主流稳定,引水流量一般不应超过河流引水期间最小流量的30%。( 2020-05-28 …
在较大的河流上,为了保证主流稳定引水流量一般不应超过河流引水期间最小流量的()。 2020-05-28 …
坝引水在较大的河流上,为保证主流稳定,引水流量一般不应超过河流引水期间最小流量的( )A.2 2020-05-28 …
帮我计算下水压力和水流速一个直径3米深20米的圆管加满水底部压力有多大,下面悬空水流动底部压力多大 2020-06-08 …
海水为什么又咸又涩,而江水是淡的难道海上下的是酸雨?广州的珠江一边咸水流入,一边淡水流出又怎样解释 2020-06-18 …
2个灯泡串联,是同时亮还是一个先亮一个后亮?懂的进来给讲下哈是不是跟水流似的,电流先经过第一个灯泡 2020-06-23 …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作文 2020-06-29 …
红楼梦中“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句怎样理解?有什么含义? 2020-06-29 …
电流的本质的问题人触电的时候,不是电流通过了人体,而是人体内的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大家觉得呢?电流和 2020-11-03 …
相关搜索: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