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道大无外①孔子当年传道授业之时,据说东郭子思曾问子贡:“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以良医之门多病人解之。但孔子觉得还不够,说自己“修道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道大无外
①孔子当年传道授业之时,据说东郭子思曾问子贡:“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以良医之门多病人解之。但孔子觉得还不够,说自己“修道以俟天下,来者不止,是以杂也”。盖孔子身处礼崩乐坏的时代,怀抱澄清天下的方略,虽四出游说诸侯,却无解人,难以“得君行道”。所以不得不守先待后,“修道以俟天下”。凡愿意学道者,皆来者不止。
②孔子的教育宗旨,本来就是有教无类。因为有了守先待后的责任,就更必须有教无类。章太炎早年门户观念甚强,对于取向不合者,往往口诛笔伐,甚或拳脚相向。但晚年在苏州讲国学时,对向学者即取来者不拒的态度,故门下甚杂。 有人说这是章夫人想多收贽见礼,那是典型的不仁者见不仁。其实太炎是感觉到文化危亡的可能,故试图“修道以俟天下”。
③而有教无类不仅是教育宗旨,也体现了一种文化立场。由于“教”的重要,“类”就可以暂时不计。陈寅恪在其《隋唐史》二稿中,就曾两以“有教无类”一语来概括中古种族、文化之互动,借其字面义来表述“教”重于“类”的深意。他所继承和发挥的,正是章太炎等人在清末提倡“国粹”时的开放胸怀。
④过去爱说中国几千年不变,视为停滞,而学者也多寻其转变或发展的迹象,以之为中国非停滞正名。其实不变、停滞的一个同义词便是稳定,在世界大历史中,很少有国家能够长期“维稳”。尽管中国几千年的稳定或有夸大甚或神化的一面,但任何形象皆以一定程度的实际为根基。尤其在外国眼光中,“不变”的确是中国的一个主要象征。中国何以能“维稳”,又怎样“维稳”,乃是亟须探索的大题目。
⑤按照梁启超的看法,这正基于中国文化的开放特性。即使是所谓一尊的儒家,也一向实行“对外开放”的改革取向。清儒陈澧就说:“魏晋以后,以老氏之说傅合于儒者;唐宋以后,以释氏之说傅合于儒者。呜呼,安知后世无以回回、欧罗巴之说傅合于儒者乎?”陈氏所说的“傅合”,接近后人爱说的“同化”。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恰以多次“同化”了外来的文化,而实现自身的源远流长。
⑥陈寅恪曾说,“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然“纲纪本理想抽象之物”,不能不有所依托;“其所依托以表现者,实为有形之社会制度”。他整理出的“隋唐制度”,首论“礼仪”,并附“都城建筑”,并及职官、刑律、音乐等。这些“制度”中,往往都有外来的成分。如北朝音乐中之“国伎”,就系外来者发展而成。不过因“流传既久”,有了中国特色,遂“亡其外来之性质”,而成了“国粹”。元稹、白居易等,便也曾把“输入较早之舶来品,或以外国材料之改装品”,视为“真正之国产土货”。
⑦陈先生多年一以贯之的思虑,就是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又要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他不仅强调宋儒“吸收异教”的作为是“至可尊敬而曲谅”的“爱国济世之苦心”,也曾将“沟通东西学术”视为“一代文化所托命”之重大责任。这或即是陈寅恪的夫子自道。他一生主要研究中国历史上文化碰撞和文化竞争特别明显的时代和议题,就是希望能对当世的中外文化融合有所推进,体现出一个学人极有分寸的“爱国济世”之苦心。
⑧1931年清华建校二十周年时,陈寅恪做了一篇《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其核心论旨即强调“中国学术独立”是“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希望清华学人在这方面能承担起更重的职责。他所说的学术独立,即以开放为基础。同时任教于清华的梁启超,也勉励清华学生:既要“做国家底下一个国民”,又要“做宇宙间一个人”。
⑨昔《说苑》记孔子门下之杂,便以《诗经》中柳树繁茂则蝉鸣聚、潭水渊深而芦苇集之句为喻,说出了子贡想说而没说出的话--“大者之旁,无所不容。”正如王阳明所言,“道大无外”。有自信者,自然无所不容;无自信者,乃拘守一隅而“各道其道”,其实是“自小其道”。
(作者 罗志田 有删改)
(1)文章是围绕一个什么话题展开论述的?
(2)第②段中划线句子,“有人说这是章夫人想多收贽见礼,那是典型的不仁者见不仁。”这里的“不仁者见不仁”,是从哪句俗语化用而来的?
(3)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第③、⑥、⑦、⑧几段文字均引用到了和陈寅恪先生有关的材料。结合全文内容,从议论文阅读与写作的角度,试着提出一个问题供同学们思考。
道大无外
①孔子当年传道授业之时,据说东郭子思曾问子贡:“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以良医之门多病人解之。但孔子觉得还不够,说自己“修道以俟天下,来者不止,是以杂也”。盖孔子身处礼崩乐坏的时代,怀抱澄清天下的方略,虽四出游说诸侯,却无解人,难以“得君行道”。所以不得不守先待后,“修道以俟天下”。凡愿意学道者,皆来者不止。
②孔子的教育宗旨,本来就是有教无类。因为有了守先待后的责任,就更必须有教无类。章太炎早年门户观念甚强,对于取向不合者,往往口诛笔伐,甚或拳脚相向。但晚年在苏州讲国学时,对向学者即取来者不拒的态度,故门下甚杂。 有人说这是章夫人想多收贽见礼,那是典型的不仁者见不仁。其实太炎是感觉到文化危亡的可能,故试图“修道以俟天下”。
③而有教无类不仅是教育宗旨,也体现了一种文化立场。由于“教”的重要,“类”就可以暂时不计。陈寅恪在其《隋唐史》二稿中,就曾两以“有教无类”一语来概括中古种族、文化之互动,借其字面义来表述“教”重于“类”的深意。他所继承和发挥的,正是章太炎等人在清末提倡“国粹”时的开放胸怀。
④过去爱说中国几千年不变,视为停滞,而学者也多寻其转变或发展的迹象,以之为中国非停滞正名。其实不变、停滞的一个同义词便是稳定,在世界大历史中,很少有国家能够长期“维稳”。尽管中国几千年的稳定或有夸大甚或神化的一面,但任何形象皆以一定程度的实际为根基。尤其在外国眼光中,“不变”的确是中国的一个主要象征。中国何以能“维稳”,又怎样“维稳”,乃是亟须探索的大题目。
⑤按照梁启超的看法,这正基于中国文化的开放特性。即使是所谓一尊的儒家,也一向实行“对外开放”的改革取向。清儒陈澧就说:“魏晋以后,以老氏之说傅合于儒者;唐宋以后,以释氏之说傅合于儒者。呜呼,安知后世无以回回、欧罗巴之说傅合于儒者乎?”陈氏所说的“傅合”,接近后人爱说的“同化”。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恰以多次“同化”了外来的文化,而实现自身的源远流长。
⑥陈寅恪曾说,“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然“纲纪本理想抽象之物”,不能不有所依托;“其所依托以表现者,实为有形之社会制度”。他整理出的“隋唐制度”,首论“礼仪”,并附“都城建筑”,并及职官、刑律、音乐等。这些“制度”中,往往都有外来的成分。如北朝音乐中之“国伎”,就系外来者发展而成。不过因“流传既久”,有了中国特色,遂“亡其外来之性质”,而成了“国粹”。元稹、白居易等,便也曾把“输入较早之舶来品,或以外国材料之改装品”,视为“真正之国产土货”。
⑦陈先生多年一以贯之的思虑,就是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又要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他不仅强调宋儒“吸收异教”的作为是“至可尊敬而曲谅”的“爱国济世之苦心”,也曾将“沟通东西学术”视为“一代文化所托命”之重大责任。这或即是陈寅恪的夫子自道。他一生主要研究中国历史上文化碰撞和文化竞争特别明显的时代和议题,就是希望能对当世的中外文化融合有所推进,体现出一个学人极有分寸的“爱国济世”之苦心。
⑧1931年清华建校二十周年时,陈寅恪做了一篇《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其核心论旨即强调“中国学术独立”是“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希望清华学人在这方面能承担起更重的职责。他所说的学术独立,即以开放为基础。同时任教于清华的梁启超,也勉励清华学生:既要“做国家底下一个国民”,又要“做宇宙间一个人”。
⑨昔《说苑》记孔子门下之杂,便以《诗经》中柳树繁茂则蝉鸣聚、潭水渊深而芦苇集之句为喻,说出了子贡想说而没说出的话--“大者之旁,无所不容。”正如王阳明所言,“道大无外”。有自信者,自然无所不容;无自信者,乃拘守一隅而“各道其道”,其实是“自小其道”。
(作者 罗志田 有删改)
(1)文章是围绕一个什么话题展开论述的?
(2)第②段中划线句子,“有人说这是章夫人想多收贽见礼,那是典型的不仁者见不仁。”这里的“不仁者见不仁”,是从哪句俗语化用而来的?
(3)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第③、⑥、⑦、⑧几段文字均引用到了和陈寅恪先生有关的材料。结合全文内容,从议论文阅读与写作的角度,试着提出一个问题供同学们思考。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论题的提炼,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细读文章.文章从孔子“修道以俟天下”的宗旨写起,又从陈寅恪在其《隋唐史》引出文章的论点:要具有开放兼收并蓄的胸怀.文章第④自然段--第⑨自然段主要...
看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道...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余于仆碑,又似悲夫,古书之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释词(请解释括号入字的词义)余于 2020-06-16 …
孔子闲居,子贡①侍坐,请问为人下之道奈何.孔子曰:“善哉!尔之问也.为人下,其犹土乎!”子贡未达, 2020-06-17 …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 2020-06-19 …
《韩诗外传》孔子闲居快点,作业明天就要交了孔子闲居,子贡①侍坐,请问为人下之道奈何。孔子曰:“善哉 2020-06-21 …
英语翻译1、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 2020-06-23 …
有关于文言文练习09112703下面四句中的“夫”不是发语词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B.夫珠玉,人 2020-06-27 …
请将下面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②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 2020-07-03 …
帮我翻译一段文言文==.吾常闻君言道:”夫天地之大,而爱少见鲜已.“吾虽不答,但亦赞同焉.夫乘天地之 2020-11-02 …
一本中国史学名著的自序中提及该书的章节内容:“夫道理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是以食货 2020-11-20 …
为人下,其犹土乎孔子闲居,子贡①侍坐,请问为人下之道奈何。孔子曰:“善哉!尔之问也。为人下,其犹土乎 2020-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