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抖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年)全国人口已达1.6亿

题目详情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抖  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年)全国人口已达1.6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玻3亿.“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说,“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稗益”,要求“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旱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1740年)下令告诫:“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要求:“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免其升科(税负),并严禁豪强首告争夺.”--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垦荒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推行垦荒政策的背景及影响.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依据材料“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可以得出鼓励尽可能开垦、利用土地;依据“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可以得出内地与边远地区同受重视,汉人与少数民族同等对待;依据“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稗益”可见其开垦荒地的目的在于有益于百姓,即维持百姓生计.
(2)依据材料耐早、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年)全国人口已达1.6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玻3亿.“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可以得出开垦荒地的背景为新的农作物品种的引进;人口的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凸显.
故答案为:
(1)鼓励尽可能开垦、利用土地;内地与边远地区同受重视;以维持百姓生计为主要目的.   
(2)背景:人口压力加重;耕地利用接近极限;新的作物改变了土地利用的方式.
影响: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加速了人口增长;不利于环境保护.
看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