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佛教是在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的外来文化。传来之初,人们对它了解甚浅。汉末、三国时期,佛经已渐有翻译。迨至东晋时期,则开始了大规模佛经传译的工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佛教是在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的外来文化。传来之初,人们对它了解甚浅。汉末、三国时期,佛经已渐有翻译。迨至东晋时期,则开始了大规模佛经传译的工作。这时,东来传教的高僧日多,本土的出家僧众也激增,其间有不少的饱学大德,因此,佛教在社会上的影响迅速扩大。
    东晋南北朝以来,随着佛教影响的扩大,随着本土人士对佛教教义的深入了解,佛教这一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就暴露出来了。由于当时中国本土文化以儒、道为代表的格局已经形成,所以佛教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就表现为佛、道与佛、儒之间的矛盾冲突。
    佛教与道教的矛盾冲突,有因教义上的不同而引起的斗争。道教主张长生久视、肉体成仙,而佛教则宣扬诸行无常、涅槃寂灭,这样两种根本相反的解脱观,自然是会发生冲突的。但佛道两教之间的冲突,更多的却是发生在争夺社会地位上。从南北朝至五代,先后发生过四次较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其中前两次的灭佛运动,即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和北周武帝建德二年那两次,则又是与道教的争夺统治者的崇信,确立其社会的正统地位直接有关。唐武宗会昌五年的那次灭佛运动,其中也有道教人士参与劝谏。只有五代后周世宗的废佛运动,未见有道教的掺入。
    佛教与儒家的冲突,最直接的是佛教的出世主义、出家制度明显有违于儒家提倡的伦理纲常等礼教。所以两家斗争的焦点,也就主要集中在佛教的出世出家是否违背了中国传统的孝道和忠道。在这一斗争中,坚持儒家立场者,激烈抨击佛教的出家制度教人剃须发、不娶妻、不敬养父母等,完全违背了孝道;而出世主义的不理民生、不事王事、不敬王者等,又完全违背了忠道。因而极贬佛教为夷教胡俗,必欲消灭之而后快。站在佛教立场者,为求得在中国的生存,则竭力采取调和态度,辩明其不违中国礼俗之根本。
    当时佛教与儒、道的斗争主要集中在神的存灭、因果报应等问题上。成佛是佛教徒的最高理想,对此问题,当时的中国佛教徒提出了一种“神明成佛”的理论。当时的儒、道学者则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形神相即”、“形质神用”、“形死神灭”等观点。又,佛教讲因果报应,强调自己种下的因,自己承受其果报。而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则盛行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的教训。即祖先积善或积不善,由子孙去承受福或祸,而主要不是本人去承受。
    在佛教与儒、道发生矛盾冲突的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佛教与儒、道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佛教传入之初,为使中国人理解这一外来宗教的思想,借用了大量的儒、道所用的传统名词、概念来比附译释佛教的一些名词、概念。然而,由于佛教传入初期,人们对其了解不深,这种名词、概念的借用,也就给一般人带来了不少的误解。而这种误解,也就使儒、道的思想渗入了佛教之中。
    在中国儒、道思想的影响下,原印度佛教的许多特性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至隋唐时期,佛教完成了形式和理论上的自我调整,取得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协调,形成了一批富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佛教终于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佛教的影响也不断地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衣食、语言、思想、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医学、天文等各个方面。至此,佛教文化已成为整个中国文化中可以与儒、道鼎足而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节选自楼宇烈的《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有删改)    1.下列有关佛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不是中国本土产生的传统文化,是在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的外来文化。
    B.佛教传来之初,人们并不了解这一外来文化。随着佛经的翻译,人们才开始深入了解佛教教义。
    C.东晋时期,外来传教的高僧、本土的僧众日渐增多,还出现了许多饱学大德,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扩大。
    D.佛教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是与儒、道教之间的矛盾冲突。

    2.下列有关佛教与儒、道之间矛盾冲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与道教的矛盾冲突,主要是因教义上的不同而引起的斗争,也有争夺统治者的崇信,确立其社会的正统地位的斗争。
    B.坚持儒家立场者,认为佛教完全违背了孝道、忠道。站在佛教立场者,则运用极端手段竭力辩明其并未违背中国的伦理纲常。
    C.在理论方面,佛教与儒、道的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神的存灭、因果报应两个问题上。关于神的存灭,其观点是相对的;关于因果报应,其观点是相同的。
    D.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与本土产生的儒、道之间有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又达到与儒、道的相互吸收和融合。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借用儒、道所用的名词、概念来比附译释佛教的一些名词、概念,带来了不少的误解。而这种误解,也就使儒、道的思想主动地融合到佛教之中。
    B.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它们在形式和理论上自我调整和发展更新,形成中国特色的宗派。
    C.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至隋唐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共存、互融互补的局面。
    D.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撇开佛教是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多彩丰富,更是无法全面深刻把握中国文化的真正精神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佛教传来之初,人们并不了解这一外来文化”错,原文第一段信息为:“传来之初,人们对它了解甚浅”,并非不了解现代文阅读 佛教是在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的外来文化. (2)A“主要是因…也有”错,原文第三段...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感慨一切成就都是经过长期努力得来时,我们常说的谚语是什么?感慨一切成就都是经过长期努力得来时,我们  2020-07-01 …

大棚菜基地计划运进有机化肥81吨.1已经运来的是计划的九分之五,运来了多少吨?2已经运来了九分之五  2020-07-05 …

寻两句诗句:形容经过长期准备,终于取得成绩.或者经过长期努力,终于迎来好的局面.有上述一种意思即可如  2020-11-03 …

“经济像人一样,如果得了一种病,这种病可能需要三个月才能恢复,但你一定要用三天时间就把这病治好,就可  2020-11-06 …

冰岛以什么作为自己的经济来源冰岛是这次金融危机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我想进一步地了解一下该国在金融危机  2020-11-22 …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经过一学期的紧张和忙碌的学习,你马上迎来了寒假和春节。请根据要求谈谈你新年的愿望和  2020-11-27 …

在世界经济周期、中国的债务周期、新产业培育周期等多重周期叠加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出现了增长  2020-11-30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旧的聚落地方住过一段时间以后,土地和生产力便逐年衰退,收获年复一年地在递减之中  2021-01-13 …

经济发展存在周期性,一般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下图是人们常用来描述经济衰退后宏观经济几  2021-01-14 …

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宏观经济政策,历来是作为反经济周期的工具来发挥作用的。经济衰退时期实施扩张性操作,  2021-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