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注】:朱庆馀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这两首诗都采用了我国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比”手法。诗中的“舅姑”和“齐纨”分别指什么?请具体说明。
①舅姑:___
②齐纨:___
(2)针对朱庆馀诗中期待和不安的心情,张籍表达了怎样的看法?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注】:朱庆馀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这两首诗都采用了我国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比”手法。诗中的“舅姑”和“齐纨”分别指什么?请具体说明。
①舅姑:___
②齐纨:___
(2)针对朱庆馀诗中期待和不安的心情,张籍表达了怎样的看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熟读诗歌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把握诗歌内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解答时要紧扣内容.从“一曲菱歌敌万金”可以得知张籍对朱庆馀的肯定.
答案:
(1)①舅姑:主考官 ②齐纨他人的平庸作品
(2)张籍肯定了朱庆馀的才能,暗示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译文:
一个刚刚经过修饰打扮,从清澈明净,风景优美的鉴湖中走出来的采菱女.采菱女自己也知道自己长得漂亮,但因过分爱美,却又自我思量起来.
尽管有许多别的姑娘身上穿着齐地出产的精美绸缎做成的衣服,却并不值得世人看重,唯有这采菱女的一曲歌才值千金.
洞房里,昨天夜里留着的红烛一夜没熄;新媳妇等待天亮到堂前去拜见公婆.她梳妆打扮完低声问丈夫:我描画的眉毛,颜色深浅是否合宜?
赏析:
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并在其后得到发展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此诗也是用这种手法写的.
“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的作意,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临到要考试了,朱庆馀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古代风俗,头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清早新妇才拜见公婆.此诗描写的重点,乃是她去拜见之前的心理状态.首句写成婚.洞房,这里指新房.停,安置.停红烛,即让红烛点着,通夜不灭.次句写拜见.由于拜见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因此,后半便接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由于是新娘子,当然带点羞涩,而且,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让旁人听到,于是这低声一问,便成为极其合情合理的了.这种写法真是精雕细琢,刻画入微.
仅仅作为“闺意”,这首诗已经是非常完整、优美动人的了,然而作者的本意,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应进士科举,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乃是和女孩儿出嫁一样的终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广阔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辈子.这也正如一个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爱,她的地位就稳定了,处境就顺当了,否则,日子就很不好过.诗人的比拟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很有典型性.即使如今看来,读者也不能不对他这种一箭双雕的技巧感到惊叹.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首句写这位姑娘的身分和容貌.她是越州的一位采菱姑娘.这时,她刚刚打扮好,出现在镜湖的湖心,边采菱边唱着歌.次句写她的心情.她当然知道自己长得美艳,光彩照人.但因为爱好的心情过分了,却又沉吟起来.(沉吟,本是沉思吟味之意,引申为暗自忖度、思谋.)朱庆馀是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越州多出美女,镜湖则是其地的名胜.所以张籍将他比为越女,而且出现于镜心.这两句是回答朱诗中的后两句,“新妆”与“画眉”相对,“更沉吟”与“入时无”相对.全诗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最好先问问新郎,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令人惊叹. 后半进一步肯定她的才艺出众,说:虽然有许多其他姑娘,身上穿的是齐地(今山东省)出产的贵重丝绸制成的衣服,可是那并不值得人们的看重,反之,这位采菱姑娘的一串珠喉,才真抵得上一万金哩.这是进一步打消朱庆馀“入时无”的顾虑,所以特别以“时人”与之相对.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可谓珠联璧合,千年来传为诗坛佳话.
“越女新妆出镜心”,越地出美女,而朱庆馀恰好又是越州人,这简直是天缘巧合,作者把朱庆馀比做一个刚刚经过修饰打扮,从清澈明净,风景优美的鉴湖中走出来的采菱女.这一句,表面上说越女天生丽质,再加上精心的妆饰打扮,自然更加美艳动人,实际上是说朱庆馀有良好的先天素质,再加上后天的刻苦学习,自然是德才兼备,文质彬彬.
“自知明艳更沉吟”,表面上是说采菱女自己也知道自己长得漂亮,但因过分爱美,却又自我思量起来,实则是说朱庆馀虽然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文章不错,但还没有足够的信心,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得到考官的赏识.诗的后两句,紧扣“更沉吟”三个字,针对朱庆馀的疑虑,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
“齐纨未足人间贵”,这句表面是说,尽管有许多别的姑娘身上穿着齐地出产的精美绸缎做成的衣服,却并不值得世人看重.“齐纨”,在这里比喻表面的、花哨的东西.整句是说,表面的华而不实的东西并不值得看重,言外之意是,朱庆馀并不是一个华而不实、徒有其表的人,便自然引出最后一句“一曲菱歌敌万金”.
“一曲菱歌敌万金”,《采菱》是古曲,是高雅的曲子,在这里意指真才实学.一益高雅的《采菱曲》比万金都有价值.同时也是告诉朱庆余你的文章很有价值,我很欣赏,金榜题名没有问题.结合后两句,作者除回答了朱庆余的疑问以外,还肯定了朱庆余的德行文章.告诉朱庆馀:在我眼里你不是一个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人.我很欣赏你.
该诗表达含蓄蕴藉,趣味横生,当人们透过它的字面意思而体味到它的内在含义的时候,往往不由自主地发出会心的微笑.结构上,全诗四句,浑然一体,结构谨严.前两句针对朱庆馀的原诗,首先肯定了朱庆馀的人品文章,指出他虽自负才华但仍信心不足;三四两句紧扣“更沉吟”三字,一方面回答了朱庆馀的疑问,另一方面对朱庆馀的文章作了高度评价.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熟读诗歌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把握诗歌内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解答时要紧扣内容.从“一曲菱歌敌万金”可以得知张籍对朱庆馀的肯定.
答案:
(1)①舅姑:主考官 ②齐纨他人的平庸作品
(2)张籍肯定了朱庆馀的才能,暗示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译文:
一个刚刚经过修饰打扮,从清澈明净,风景优美的鉴湖中走出来的采菱女.采菱女自己也知道自己长得漂亮,但因过分爱美,却又自我思量起来.
尽管有许多别的姑娘身上穿着齐地出产的精美绸缎做成的衣服,却并不值得世人看重,唯有这采菱女的一曲歌才值千金.
洞房里,昨天夜里留着的红烛一夜没熄;新媳妇等待天亮到堂前去拜见公婆.她梳妆打扮完低声问丈夫:我描画的眉毛,颜色深浅是否合宜?
赏析:
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并在其后得到发展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此诗也是用这种手法写的.
“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的作意,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临到要考试了,朱庆馀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古代风俗,头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清早新妇才拜见公婆.此诗描写的重点,乃是她去拜见之前的心理状态.首句写成婚.洞房,这里指新房.停,安置.停红烛,即让红烛点着,通夜不灭.次句写拜见.由于拜见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因此,后半便接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由于是新娘子,当然带点羞涩,而且,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让旁人听到,于是这低声一问,便成为极其合情合理的了.这种写法真是精雕细琢,刻画入微.
仅仅作为“闺意”,这首诗已经是非常完整、优美动人的了,然而作者的本意,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应进士科举,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乃是和女孩儿出嫁一样的终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广阔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辈子.这也正如一个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爱,她的地位就稳定了,处境就顺当了,否则,日子就很不好过.诗人的比拟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很有典型性.即使如今看来,读者也不能不对他这种一箭双雕的技巧感到惊叹.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首句写这位姑娘的身分和容貌.她是越州的一位采菱姑娘.这时,她刚刚打扮好,出现在镜湖的湖心,边采菱边唱着歌.次句写她的心情.她当然知道自己长得美艳,光彩照人.但因为爱好的心情过分了,却又沉吟起来.(沉吟,本是沉思吟味之意,引申为暗自忖度、思谋.)朱庆馀是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越州多出美女,镜湖则是其地的名胜.所以张籍将他比为越女,而且出现于镜心.这两句是回答朱诗中的后两句,“新妆”与“画眉”相对,“更沉吟”与“入时无”相对.全诗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最好先问问新郎,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令人惊叹. 后半进一步肯定她的才艺出众,说:虽然有许多其他姑娘,身上穿的是齐地(今山东省)出产的贵重丝绸制成的衣服,可是那并不值得人们的看重,反之,这位采菱姑娘的一串珠喉,才真抵得上一万金哩.这是进一步打消朱庆馀“入时无”的顾虑,所以特别以“时人”与之相对.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可谓珠联璧合,千年来传为诗坛佳话.
“越女新妆出镜心”,越地出美女,而朱庆馀恰好又是越州人,这简直是天缘巧合,作者把朱庆馀比做一个刚刚经过修饰打扮,从清澈明净,风景优美的鉴湖中走出来的采菱女.这一句,表面上说越女天生丽质,再加上精心的妆饰打扮,自然更加美艳动人,实际上是说朱庆馀有良好的先天素质,再加上后天的刻苦学习,自然是德才兼备,文质彬彬.
“自知明艳更沉吟”,表面上是说采菱女自己也知道自己长得漂亮,但因过分爱美,却又自我思量起来,实则是说朱庆馀虽然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文章不错,但还没有足够的信心,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得到考官的赏识.诗的后两句,紧扣“更沉吟”三个字,针对朱庆馀的疑虑,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
“齐纨未足人间贵”,这句表面是说,尽管有许多别的姑娘身上穿着齐地出产的精美绸缎做成的衣服,却并不值得世人看重.“齐纨”,在这里比喻表面的、花哨的东西.整句是说,表面的华而不实的东西并不值得看重,言外之意是,朱庆馀并不是一个华而不实、徒有其表的人,便自然引出最后一句“一曲菱歌敌万金”.
“一曲菱歌敌万金”,《采菱》是古曲,是高雅的曲子,在这里意指真才实学.一益高雅的《采菱曲》比万金都有价值.同时也是告诉朱庆余你的文章很有价值,我很欣赏,金榜题名没有问题.结合后两句,作者除回答了朱庆余的疑问以外,还肯定了朱庆余的德行文章.告诉朱庆馀:在我眼里你不是一个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人.我很欣赏你.
该诗表达含蓄蕴藉,趣味横生,当人们透过它的字面意思而体味到它的内在含义的时候,往往不由自主地发出会心的微笑.结构上,全诗四句,浑然一体,结构谨严.前两句针对朱庆馀的原诗,首先肯定了朱庆馀的人品文章,指出他虽自负才华但仍信心不足;三四两句紧扣“更沉吟”三字,一方面回答了朱庆馀的疑问,另一方面对朱庆馀的文章作了高度评价.
看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为什莫现在的阅读题和以前的阅读题不一样 2020-05-13 …
高中语文前十二题基础题辅导书就是全都是前12题的辅导书?就是前36分的~不要那种前6题的有木有前十 2020-06-05 …
听力第一节听力理解(5段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每段播放两遍。各段后有几个小题,各段播 2020-06-13 …
怎么克服英语阅读的烦躁情绪做英语时,单选,完型题量少,不会有烦的感觉.做阅读前3篇题量还不算好大, 2020-06-27 …
生命的化妆阅读答案1、作者对化妆师的认识是不断加深的过程,这个过程具体是:;了解了化妆的最高境界, 2020-06-29 …
生命的化妆阅读答案1.把加点字词的意思写在括号里。以()阔()竟()刮目()悟()2.加▲的三个词语 2020-11-04 …
“生命的化妆”主题班会方案一定要具体、有特色(其实我在赶稿,但我想准备双重保险,所以.主旨:1、为生 2020-11-04 …
生命的化妆为题800字作文我是高二文科班的学生我们语文老师每个周布置的作业都是回家抄一篇好文章回去同 2020-11-04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海啸故事发生在日本。一个九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坐落在海滨。前�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20-11-08 …
2012年12月日语一级能力考试估分!我词汇错了11个对了34个,阅读错了14个对了11个(还是前面 202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