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 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 交征 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

   梁惠王曰:“晋国②,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 洒之③,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见梁襄王④。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 之而不见所畏焉。”

(《梁惠王》上,节选)

【注】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公元前370年继他父亲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  ③比,音bì,为、替。洒,音xǐ,洗也,洗雪。

④梁襄王:梁惠王的儿子,名嗣,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296年在位。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以 吾国        利:使……得利、获利。

B.上下 交征 利而国危矣    交征:互相争夺。

C.愿比死者 洒之      一:一致。

D.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就:接近,靠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亦将有 利吾国乎      何 利吾身

B.地方百里, 可以王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 望之矣

C.入以事 父兄         天下之欲疾 君者

D.王往而征          孰能一

10、下列对原文 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粱惠王再三战败,一心一意只想雪耻复仇,“愿比死者一洒之”体现了其爱民之心,正符合孟子关于“仁”的思想。

B.在文中,孟子认为只有法治清明,刑期无刑;降低税率,藏富于民,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努力稼穑,增加生产。这体现了其“养民”的政治思想。

C.人民饱食暖衣之余,就要提高其教育水准,为此孟子提出“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这体现了其“仁政”思想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教民”。

D.孟子通过对“彼夺其民时”一针见血的分析,得出结论:只有采取爱民的行为方式的人才无敌于天下。这不仅是指秦、楚、齐等国,其实也直指梁惠王。

11.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8、C    一:全,全部,所有。 9、B   A.用来。 B.顺承 | 修饰  C.代词,他们,他们的  D.代词,它。 10、A  粱惠王再三战败,一心一意只想雪耻复仇,“...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