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隽不疑字曼倩,渤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隽不疑字曼倩,渤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吏白胜之。胜之开阁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徒履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胜之知不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门下诸从事皆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至昏夜,罢去。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州刺史。

久之,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襜褕‚,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立并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令来自诣,此罪人也。”连送诏狱。

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嘉之,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由是名声重于朝廷,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久之,以病免.终于家。

(选自《汉书·卷七十一》)

【注】旐(zhào):上面画着龟蛇的旗子。②襜褕(chānyú):古代一种较长的单衣。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逐捕盗贼,督课郡国    课:考核

B.收捕,皆伏其辜    辜:罪过

C.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    纳;采纳

D.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    明:通晓

16.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隽不疑谙于“刚柔之道”的一组是(3分)

①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     ②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

③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④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

⑤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史收缚           ⑥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④    D.②⑤⑥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隽不疑拜见暴胜之时,举止高雅从容,谈吐不凡,使暴胜之深感敬佩,恭敬地采纳了他的告诫。

B.隽不疑做京兆尹时,审理属县案件多有平反,这也与他的母亲有关。囚犯中如果没有能够被释放的,他的母亲就会很生气,并因此不吃饭。

C.因为卫太子获罪于先帝,逃跑在外而不接受死刑,而如今才来到皇城自首,所以隽不疑认为他有罪,命人当场拘捕。

D.隽不疑处理大事的才能在朝廷中很受官员们的钦佩,官员们都觉得赶不上他,大将军霍光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隽不疑,他坚决推辞,不肯接受。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明下,以备非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5.C 16.B 17.B 18.(1)大凡做官的,如果太刚强就会受挫折,如果太柔和就会被罢免,应该用恩惠来推行威信,然后建立自己的功绩,远扬自己的威名,这样,就可以永远享受皇上的俸禄了。 (2)在长安城聚集观看的官吏百姓有几万人。右将军王莽在皇宫周围部署军队,来防备意外的情况。
15.
分 析:
此题要带着思考选项回到原文,找到上下句,结合着意思进行理解。C项“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一句中“纳”,与“出奔”即逃命相对应,故应为“接纳”、“容纳”之意。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分 析:
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抓住隽不疑谙于“刚柔之道”来分析选项。②陈述对象为暴胜之。④侧面表现隽不疑言谈惊人。⑥隽不疑在朝中名高位重。所以正确选项是B。
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7.
分 析:
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运用代入法,把选项放回原文中进行比较。C项所说的“卫太子”只是“自谓卫太子”,其人未必是卫太子;且卫太子并非是“到皇城自首”。所以选项是B。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分 析:
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词有:“折”,“废”,“施之以恩”,“吏民聚观者”“阙下”“非常”。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隽不疑,字曼倩,是渤海郡人。研究学习《春秋》,做渤海郡的文学官,一举一动一定依礼行事,在整个渤海郡闻名。 汉武帝末年,渤海郡盗贼蜂拥而起,暴胜之做直指使者(朝廷特派官员),身穿绣衣,手持斧仗仪节,追捕反叛的盗贼,并督促渤海郡赋税,向东一直到渤海边,如果有不服从命令的人,都根据军兴法论处,威势震动渤海郡。暴胜之一向听说隽不疑贤能,到了渤海郡,就派遣差役邀请隽不疑和他相见。隽不疑头戴进贤帽,身带櫑具长剑,佩着玉环,穿着宽衣,绕着长带,盛服到暴胜之门上拜见。守门的差役想让他解下腰上配剑,隽不疑说:“剑是有品德的人的武装兵器,是用来保卫自身的,不能解下。请你们退下。”差役禀报暴胜之。暴胜之开门迎接隽不疑,远远看到隽不疑相貌非常尊贵庄严,穿戴看上去十分伟岸,暴胜之快步起身,鞋没穿好,快步迎接。到厅堂坐定,隽不疑以手按地恭敬地说:“我居住在海边,听说您暴公子的威名已经很久了,现在才有幸见到。大凡做官的,如果太刚强就会受挫折;如果太柔和就会被罢免,应该用恩惠来推行威信,然后建立自己的功绩,远扬自己的威名,这样,就可以永远享受皇上的俸禄了。”暴胜之知道隽不疑并不是平庸的人,恭敬地采纳了他的告诫,深深地用礼仪接待他,询问当世实行的政策。暴胜之手下各个从事都是从州郡中选拔的优秀官吏,在旁边听了隽不疑的说法,没有不吃惊的。到了深夜,谈话才结束,隽不疑才离开。于是,暴胜之上书推荐隽不疑,皇上用公车征召他,官拜青州刺史。 过了很长时间,汉武帝驾崩,汉昭帝登基。齐孝王的孙子刘泽勾结渤海郡有名望的人造反,想先杀了青州刺史。刚开始隽不疑就知道了,逮捕了他们,他们都低头供认自己的罪行。皇上提拔隽不疑做京兆尹,赏赐百万钱。京城官吏百姓都敬重他的威信。隽不疑每次到县里审查记录犯人的罪状回来,他的母亲总是问:“有可以平反的人吗?能让多少人活下来?”如果隽不疑说多数有平反的人,他的母亲就高兴,吃饭说话也与其他时候不一样;有时没有能释放的,他的母亲就生气,因为这不吃饭。所以,隽不疑做官严厉却不残忍。 始元五年,有一个男子乘坐黄牛车,打着画有龙蛇的黄旗,穿黄袍短衣,头带黄帽,到北门,自称卫太子。公车差役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皇上下诏让公卿、将军、中二千石官职的人一起去辨认。长安官吏百姓几万人聚集观看。右将军王莽在皇宫周围部署军队,来防备意外的情况。丞相御史中二千石到的人都没有敢说话的。京兆尹隽不疑后到,大声叱令跟随的差役拘捕那人。有人说:“是与不是不能确定,应该慢慢处理这件事。” 隽不疑说:“各位怎么害怕卫太子呢!以前蒯聩逃命出奔,蒯辄拒不接纳蒯聩返回卫国,这是《春秋》上记载的。卫太子得罪先帝,逃跑而不接受死刑,现在自己来到这里,这是罪人啊。”于是,将他送进处理皇帝直接交办案子的监狱里。 天子和大将军霍光听说后赞赏这件事,说:“公卿应当运用经术明晓大义。”从此,隽不疑的名声更大,在朝廷上更受到敬重,在官位的人都自己认为比不上他。大将军霍光想把自己女儿嫁给他,隽不疑坚决推辞,不肯承受。过了很长时间,因病免去官职,死在家里。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