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记者:最近媒体对你的《<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争论很多,有人说你把国学经典讲得出神入化,有人认为你误读了经典,你怎么看这些争论?

题目详情

记者:最近媒体对你的《 < 论语 > 心得》和《 < 庄子 > 心得》争论很多,有人说你把国学经典讲得出神入化,有人认为你误读了经典,你怎么看这些争论 ?   

于丹:这些争议,关系到我们究竟怎么看文化,文化是狭义、静态的,还是广义、动态的。在我看来,文化首先是一种生态,在《周易》中文化的意义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观察世间百态、人间万象,最后进入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所以文化是流动、生长的形态,重要的是“文而化之”。过去很多文化人,著作等身,但他的生命境界远没达到“化”境,比如苛刻、斤斤计较、不通达透彻,这都是“文而不化”。

另外,文化是个“金字塔”,越到塔尖越是精英化,但它的研究是“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精英研究肯定是必需的,但绝不是文化的全部。金字塔越往基座走就越是草根。我个人有个理解,民主这个词不是政治的专有名词,更重要的,民主在于文化权利。难道经典仅仅是精英的特权吗 ? 我认为,经典是大众的文化权利。过去我们把经典供奉得太高,以至于让大众去膜拜。

记者:所以你的《 < 论语 > 心得》是面向草根的 ?

于丹:经典在塔尖上的价值已被历朝历代证明过了,我想提出一个新命题:在金字塔的基座上我们还有一个陌生的证明的可能吗 ? 我们不再以研究者、膜拜者的心理去证明那个塔尖,而是让经典进入大众生活。我所做的尝试是文化普及的意义,跟精英研究不在一个逻辑层面。

过去,我们文化中有种不良的东西,就是简单的二分法、一元论,凡事非此即彼、非对即错。其实文化选择是多选的啊,塔尖上的精英文化、塔基上的草根文化、生生不息的大众文化,所有文化熔铸一体,越多元越健康,文化是需要一种胸怀去建设的。“如果说我跟孔子的原意不同,那么欢迎每个人心有所得。”

记者:作为一个不是古典文化专家的人,解读《论语》,你认为精准性是不是必要的东西 ?

于丹:我首先要特别严肃地澄清一个概念,我做的从来不是经典的解读,我做的就是心得,我从没出过《论语解读》或《庄子解读》。我是一个传媒研究者,并不是古典文化有话语权的经典研究专家,但我所了解的古典文学知识,在我和大众沟通时,我想,它应该是相对够的。

之所以选择“心得”方式,就是从不追究解释的精准性,从不做字句的训诂,而是做意义的阐释。训诂学、音韵学这些东西人民大众了解吗 ? 大众需要了解吗 ? “心得”就是“一心所得”,是在外延、感悟上的一种延伸,我不做内涵上的解释,这里无所谓什么是本意。

记者:很多观众仍会把你的心得看做是孔子和庄子的本意,对此你怎么看 ?  

于丹:我出的两本书后面都附了原文,是我对出版社提的要求,读者看了前面之后,自己有什么想法,翻原文再想一想。我想做的就是一个导读,我想告诉大家读完经典的效果;在心灵上我们可以这么快乐、豁达,这不好吗 ? “无非是以一种快乐心情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每个人都不要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标准答案,你可以进行自己的延伸和感悟。我希望提供的是一个方式,而不是结论,提供的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

                                                                  ( 有删改 )

(1) 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                 (      )

A .记者针对有人认为于丹的《 < 论语 > 心得》讲得出神入化,而《 < 庄子 > 心得》误读了经典的争论,对于丹进行了专题采访。

B .于丹面对媒体对她的 “ 心得 ” 的争议,非常冷静,她以如何看待文化的标准来阐述自己的 “ 心得 ” ,强调 “ 文而化之 ” 的流动、生长的生态文化观点。

C “ 如果说我跟孔子的原意不同,那么欢迎每个人心有所得 ” 的言外之意是:不要把矛头对准我于丹,希望大家都能够走进《论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D “ 我所做的尝试是文化普及的意义,跟精英研究不在一个逻辑层面 ” 是于丹对 “ 文而不化 ” 的 “ 文化人 ” 的委婉批评,是对自己观点和做法的肯定。

E .于丹采用了避重就轻的策略,从如何看待文化、如何认识经典等方面,比较巧妙、机智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令人叹服不已。    

 (2) 记者从四个方面 ( 角度 ) 对于丹进行了深入访谈,请简要概括。 ( 每个方面 15 字以内 )(8 分 )

                                                             

                                                             

 (3) 第三段中有 “ 金字塔越往基座走就越是草根 ” 一句,结合前文,谈谈用 “ 金字塔 ” 和 “ 草根 ” 来表达有什么含义。 (6 分 )

                                                             

                                                             

 (4) 本文结尾说: “ 我希望提供的是一个方式……而不是终点。 ” 请联系文中提到的 “ 准确性 ” 和 “ 本意 ” 问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 分 )   

语文
作业帮用户2017-03-07 举报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4亿+用户的选择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 AE

【解析】 A .原文说的是人们对《 < 论语 > 心得》和《 < 庄子 > 心得》的不同看法,不是分别对应出的看法。 E .“避重就轻的策”说法错误,“避重就轻”是指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或回避主要的问题而只谈无关重要的方面。文中于丹采用的是“避实击虚”的方法。( 5 分)

(2) 【答案】①如何看待争议;②《 < 论语 > 心得》的所向;③解读《论语》,精准性是否必要;④心得是不是孔子、庄子的本意。 ( 每点 2 分 )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针对记者提问的内容,提取出访谈的角度 ( 从哪个方面进行的提问 ) 即可。

(3) 【答案】“金字塔”和“草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 (1 分 ) “金字塔”比喻文化,是全部、整体 ( “塔尖”即经典文化,是少数 ) ; (2 分 ) 而“塔基”即“草根”,比喻大众文化,是多数 (1 分 ) 这样写,形象地表达了经典是大众的文化权利,要让经典进入大众生活的观点。 (2 分 )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的能力。“金字塔”和“草根”显然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其语言特色就是生动、形象。用这样的话主要是表达经典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特殊关系,表明自己的观点。

(4) 【答案】“方式”“结论”“起点”“终点”,简洁概括了自己写作的意图。 (2 分 ) 作为非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的于丹选择“心得”方式,并以此为起点,但不在结论和终点上去追究解释的精准性、不做内涵上的解释, (1 分 ) 而是做意义的阐释,在外延、感悟上延伸, (1 分 ) 其本意其实就是一个导读,告诉大家读完经典的效果, (1 分 ) 在心灵上可以快乐和豁达。 (1 分 )

【解析】这道探究题其实是对被访者的谈话背景、意图的一个梳理。解答时,要考虑“是……而不是……”以及这句话本身存在怎样的关系,它是针对什么说的,同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准确性”和“本意”的所指,将涉及的内容融会贯通,把相关内容理顺即可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