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明天是农历“小年”。再过几天,“大年”在即。对过年,一方面,人们盼年、望年,千辛万苦回家团圆;另一方面,许多人感叹“年味淡了”、“过年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明天是农历“小年”。再过几天,“大年”在即。对过年,一方面,人们盼年、望年,千辛万苦回家团圆;另一方面,许多人感叹“年味淡了”、“过年没意思”。 与一般人停留在感性层面相比,在冯骥才眼中,怎样过年,并非“有意思”与否的小事。走进古典与现代风格兼备的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坐在满眼都是石雕、木刻等古今瑰宝的会客室,听这位“民间文化遗产抢救者”对“过年”的解析——对过年的涵义,会有更深层次的领悟;对过好年与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也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记者:现在许多人感叹“年味淡了,过年没有意思”。但是一到过年,在外的人还往家里跑,形成“春运”景观。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冯骥才:年是中国人最大的节日。在农耕社会,人生产、生活的节奏与大自然的节律是和谐一致的。一年中最重要的是春节:旧的一年去了,新一轮生活开始。这时候,人们对生活充满热望。旧的一年里不管有什么灾害和不快,都希望不要再发生,更盼望新一年生活更好。所以过年有许多重要的避邪、纳福的仪式,如贴门神、挂红灯笼等等。 过年是放大了生活,反映了人们的理想。平时不吃的东西,过年要吃了;平时不大说的愿望,比如“发财”,过年时可以直接说出来。过年也是一个情感的总爆发。所有的人际关系,这时集中体现。要祭祖,怀念祖先;拜望亲朋好友,表达情谊。开始是从社会回到家庭,三十晚上全家人都要赶回来团圆;然后从家庭走向社会,过了年由近到远向亲友拜年。春节在传统节日中时间也最长,从过小年开始,初五又是一个小年,甚至严格地讲,过了腊八节,就开始过年了。最后,到正月十五,成为传统的“嘉年华”。 春节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企盼、爱憎。尽管有人说“年味淡了”,但是人们心底还有看不见的文化记忆。所以有“春运”、有“民工潮”。“民工潮”实际上是个特别让人感动的文化现象。每年我都要到车站看一看,心里很感动。人们仍盼着年,人们没有忘记年。年,仍是体现民族凝聚力的强大动力。 记者:人们盼年、望年,但是真正到了过年,不少人又觉得索然寡味。原因在哪里? 冯骥才:缺少必要的载体。现在农耕文明正在向工业文明转化。工业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的节奏已不那么密切了。尤其生活方式的变化,影响更大。比如,原来住带院子的房子,大门、房门贴上对联,格外喜庆。现在单元房的单扇铁门,就不好贴对子了。人们的娱乐方式、兴趣点分散了,传统的载体像贴年画、挂灯笼、贴窗花等等,都失去了魅力。我们的年被“稀释”了。 当然,已经有一些新载体,比如“春晚”。虽然人们边看边骂,但如果没有“春晚”,会骂得更厉害。“春晚”符合过年的几个需求。一是适于全家围坐在一起看,过年讲求团圆;二是可以熬过午夜12点,要“守岁”嘛;三是内容以欢乐为主,笑星最受欢迎,因为人们这时最需要笑。笑星要感谢我们的春节,没有春节,就没有笑星这么受欢迎。为什么又要骂“春晚”?因为有一点不符合。所有的民俗,主人是自己,都是可以参与的。比如放鞭炮,自己放才过瘾;喝团圆酒,可以一直喝尽兴。但是“春晚”不管好坏,都只能看,不能参与。但不管怎样,它是电视时代创造的过年新载体。 只要重视和用心,不少过年载体可以被创造出来。比如天津剪纸火爆,主要原因是符合现代人需求。“聚宝盆”剪得很小,往衣柜上一贴,就有年意了。还有拇指盖儿大的小福字,贴在哪儿呢?贴在电脑上,小小的往那里一贴,心里就有了安慰,年味也有了。所以只要动动脑子,新载体不难找到。 记者:让春节更适应现代人生活,确实需要多动脑子。在这方面,政府部门有哪些事可做? 冯骥才:最好少用行政的手段来干预过年,比如禁放鞭炮。鞭炮的声音也是人们对春节的一种记忆,增加了年的味道、氛围。不要轻易减少受欢迎的传统载体。 但是对传统节日,政府也有保护义务。当然,只“申遗”不行,关键是得让人们认真过、过得好。没人爱过的年,就是“申遗”也没用。韩国“端午祭”,成千上万人参加,城里乡下都演出。不要怕别人抢先“申遗”,关键是自己拿不拿节日当回事,发掘和保护传统节日蕴含的传统文化。现在把不少传统节日简单化了,春节就是吃饺子,端午就是吃粽子,中秋就是吃月饼,节日都成了“美食节”了。很多传统的习俗、礼仪,能给人们带来精神寄托的仪式,全部都消失了,这样年味怎能不淡? 今年两会我要专门提一个提案,把春节假期前调一天。春节最重要的是三十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忙活,才有节日气氛。现在三十不放假,人们虽没心思在单位呆了,却也没法安心做过年准备,势必一切“从简”。春节后过了初五,年已结束,该拜的拜过了,后两天基本上是“垃圾时间”,没有什么内容,把过年的快乐给“闷”下去了。假期前调一天,增加一个“黄金日”,减少一个“垃圾日”,才与人们对过年的期待合拍。保护民俗文化,首先要了解民俗的心理、传统的规律,保护才有效果。 记者:人们的需求在变化,民俗也要在变化中保留传统内涵。看来,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 冯骥才:民俗的延续对促进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认同,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民俗不会一成不变,重要的是寻找新载体,同时要继承传统的“文脉”。 现在,我们已经成立了一个民间美术遗产保护中心,专门研究每一个传统节日怎么过,如何将传统民俗与现代人生活结合起来。大的门神画不好贴了,可以做个小门神牌,在门上挂一下。它是民族的门神,不是圣诞老人。不少中国人过圣诞,不知道圣诞本意是什么,但我们知道门神是什么意思。这不是迷信,是一种愿望,一种寄托。应该多做细致的工作,不要行政化地搞“某某文化节”之类,只体现当地政府的“政绩”,不能使传统节日的核心价值得到弘扬,使人们的精神情感得到抒发。尤其我们有十年动乱,许多传统的东西丢掉了,原来的记忆遗失了,甚至不少年青人不知道门神是谁了。所以我们不只是转型,还要重拾,从细节做起,在把握传统“文脉”的同时创新载体,让民俗文化真正在人们心中扎根。 (摘自《人民日报》2007.2.9) 小题1:纵观整篇访谈,针对记者的提问,冯骥才作出了哪些回答,请分条概述。(5分) 小题2:访谈提问讲究一定的技巧,请结合文意,谈谈记者为什么从“春运景观”展开访谈?(6分) 小题3:读了本访谈,你想到了哪些“过年载体”,试举一例并简述其意义。(文中提到的除外)(4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①年,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企盼、爱憎;仍是体现民族凝聚力的强大动力。②年味变淡,是因为没找到新的过年载体。③政府要保护传统节日。④在推陈出新中继承传统的“文脉”。(继承传统的“文脉”,将传统民俗与现代人生活结合起来。)(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答出四点得5分) 小题:“春运”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它集中体现了人们内心的“过年情结”,同时也是被访谈的对象关注的现象,由此切人,易于由浅入深地展开访谈,进一步引发一些深层次的思考。(6分) 小题:示例:除夕零点许愿,既是丰富了过年的活动又继承了民族传统,同时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望、企盼。(“过年载体”1分,意义3分) |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明...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文言文!翻译请文言高手帮忙翻译这句成文言文:她长得非常好看,心地善良,很淑女,乐于助人,大方得体, 2020-06-10 …
英语翻译精通计算机的各项操作,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迅速融入行业和团队, 2020-07-12 …
性格豪爽,为人大方;请高手举个例子,例如A.如何行为处事,算是性格豪爽,为人大方.就是举个例子,说 2020-07-21 …
问下这个还用什么单词形容呢?形容一个人大方、自然、不做作用什么英文单词? 2020-11-06 …
房地产税法被列入了全国人大2016年立法预备项目,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正在对房地产税立法的重 2020-11-07 …
全国人大每年都要进行执法大检查,代表人民监督有关部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这是全国人大在行使 2020-11-07 …
有什么词语形容一个人大方但不细心,或热情但礼节方面不太懂 2020-11-07 …
“子贡方人.”对“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与人方便B、为人正直C、为人大方D、当面批评别人 2020-11-07 …
下面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慷慨无私:指人大方没有个人的私心。人面兽心:指用现代医学技术对病人实施 2020-11-11 …
根据全国人大2007年3月通过的《物权法》的要求,房屋建设应确保居室日照时间达到一定标准,你认为这一 2020-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