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对外交往能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国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历史证明,任何国家的发展,都需要开放的对外政策。请回答:(1)唐朝时中外交往频繁。为中日、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题目详情
对外交往能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国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历史证明,任何国家的发展,都需要开放的对外政策。请回答:
(1)唐朝时中外交往频繁。为中日、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两位僧人分别是谁?
(2)宋朝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政府在港口设立的管理对外贸易机构是什么?
(3)元朝时一些外国人来到中国定居,与国内民族共同生活,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
(4)明朝初期促进中国与亚非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1)唐朝时中外交往频繁。为中日、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两位僧人分别是谁?
(2)宋朝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政府在港口设立的管理对外贸易机构是什么?
(3)元朝时一些外国人来到中国定居,与国内民族共同生活,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
(4)明朝初期促进中国与亚非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位人物就是玄奘和鉴真.玄奘是唐代高僧、旅行家、翻译家.俗名陈袆.贞观元年,他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前后停留19年.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由天竺回到长安.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鉴真是中国唐朝僧人,应日本圣武天皇的邀请,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和弟子创建的.
(2)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当时中国海船最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元朝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
(4)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西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故答案为:
(1)玄奘和鉴真.
(2)市舶司.
(3)回族.
(4)郑和下西洋.
(2)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当时中国海船最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元朝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
(4)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西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故答案为:
(1)玄奘和鉴真.
(2)市舶司.
(3)回族.
(4)郑和下西洋.
看了对外交往能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面两句中括号内的词语哪个使用正确1成千上万生活在(心力交瘁)过渡文明之中的人们2因为他们随处都可 2020-05-21 …
在如图所示的图中,甲从A处沿东偏南55°方向行走,乙从B处沿东偏南35°方向行走,(1)他们所行道 2020-05-21 …
一切景语皆物语",古诗的中有许多情景交融的名句一切景语皆物语”,古诗的中有许多情景交融的名句请写出 2020-05-23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景物写成作文『500字』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是这样 2020-06-12 …
材料一交往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上了中学,我们踏上了更加广阔的交往舞台,学会文明交往是人生中 2020-06-27 …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在古代东西方 2020-07-07 …
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融合,构成了文明交往史上诸多绚丽篇章。请回答下列问题:(1)各举一例世界古代史 2020-07-20 …
如图,AC是圆O的直径,点B在圆O上,∠BAC=30°,BM⊥AC交AC于点M,EA⊥平面ABC, 2020-07-22 …
如果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则()A这两条直线平行B这两条直线相交C这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D不能确 2020-07-23 …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开放时期,中外文明的相互交融极大的促进了汉朝的强盛。请回答:(1)西汉时,中外文 2020-0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