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职业汪曾祺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街上的居民铺户、大人小孩、大学生、中学生、小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职业

汪曾祺

  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街上的居民铺户、大人小孩、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小教堂的牧师,和这些叫卖的人自己,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来卖!”

  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专收旧衣烂衫。她这一声真能喝得千门万户开,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她把“有”字切成了“一——尤”,破空而来,传得很远(她的声音能传半条街)。“旧衣烂衫”稍稍延长,“卖”字有余不尽:“一——尤旧衣烂衫……找来卖……”

  “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

  我从此人的吆喝中知道了一个一般地理书上所不载的地名——板桥,而且永远也忘不了,因为我每天要听好几次。板桥大概是一个镇吧,想来还不小。这位贵州老乡,你想必是板桥的人了,你为什么总在昆明呆着呢?你有时也回老家看看么?

  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

  “壁虱药!虼蚤药!”

  壁虱即臭虫。昆明的跳蚤也是真多。

  有时有苗族的少女卖杨梅、卖玉麦粑粑。

  “卖杨梅——!”

  “玉麦粑粑——!”

  她们都是苗家打扮,戴一个绣花小帽子,头发梳得光光的,衣服干干净净的,都长得很秀气。她们卖的杨梅很大,颜色红得发黑,叫做“火炭梅”,放在竹篮里,下面衬着新鲜的绿叶。玉麦粑粑是嫩玉米磨制成的粑粑(昆明人叫玉米为包谷,苗人叫玉麦),下一点盐,蒸熟(蒸出后粑粑上还明显地保留着拍制时的手指印痕),包在玉米的嫩皮里,味道清香清香的。这些苗族女孩子把山里的夏天和初秋带到了昆明的街头了。……

  在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

  “椒盐饼子西洋糕!”

  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饼子和糕分别放在木盆两侧,上面盖一层白布,白布上放一饼一糕作为幌子,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椒盐饼子西洋糕!”

  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但是他没有上过学。

  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非常简单。他是个孤儿,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他外婆还会给人刮痧、放血、拔罐子,这也能得一点钱。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

  “椒盐饼子西洋糕!”

  这孩子是个小大人!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

  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的马。这些马每天由马夫牵到郊外去遛,放了青,饮了水,再牵回来。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据说这是明永胺帝被逼死的地方),他很爱看这些马。黑马、青马、枣红马。有一匹白马,真是一条龙,高腿狭面,长腰秀颈,雪白雪白。它总不好好走路。马夫拽着它的嚼子,它总是騕騕??的。钉了蹄铁的马蹄踏在石板上,郭答郭答。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

  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

  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

  放了学的孩子(他们背着书包),也觉得他吆喝得好听,爱学他。但是他们把字眼改了,变成了:

  捏着鼻子吹洋号!

  这又不含什么恶意,他并不发急生气,爱学就学吧。这些上学的孩子比卖糕饼的孩子要小两三岁,他们大都吃过他的椒盐饼子西洋糕。他们长大了,还会想起这个“捏着鼻子吹洋号”,俨然这就是卖糕饼的小大人的名字。

  这一天,上午十一点钟光景,我在一条巷子里看见他在前面走。这是一条很长的、僻静的巷子。穿过这条巷子,便是城墙,往左一拐,不远就是大西门了。我知道今天是他外婆的生日,他是上外婆家吃饭去的(外婆大概炖了肉)。他妈已经先去了。他跟杨老板请了几个小时的假,把卖剩的糕饼交回到柜上,才去。虽然只是背影,但看得出他新剃了头(这孩子长得不难看,大眼睛,样子挺聪明),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我第一次看到这孩子没有挎着浅盆,散着手走着,觉得很新鲜。他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走着。忽然回过头来看看。他看到巷子里没有人(他没有看见我,我去看一个朋友,正在倚门站着),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

  “捏着鼻子吹洋号!……”

(有删改)

(1)

下列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作者一开始描写了收购旧衣服的女人的叫卖声,先声夺人,将读者带进了充满民俗特色的画卷中。

B.

卖“化凤丹”的男子让他的家乡——贵州遵义板桥家喻户晓,但他却不愿意回家乡,作者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他这种行为的不理解。

C.

本文语言平淡自然、朴素明朗。叙述语言贴近生活,口语色彩浓郁,五种地道的方言叫卖声更真实凸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情趣。

D.

作者描写了马的多种色彩及马蹄踏在石板上发出的声音,意在渲染街上的热闹气氛。

E.

文章通过对各种年龄段小人物职业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艰苦朴素、任劳任怨的品质。

(2)

语文
作业帮用户2017-01-31 举报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我是二维码 扫描下载二维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1.ACE;
解析:
(1) B项中“家喻户晓”的说法不当,“反问”应是“疑问”,表达的是作者对“卖化风丹的男子”离井背乡的同情。D项应为:意在表现男孩“看马”的专注与投入。E项“艰苦朴素”的说法牵强。 (2) ①以5种叫卖声为线索组织情节,使小说情节结构严谨,表达条理清晰;②紧扣题目,不同的叫卖代表不同的“职业”;③富有生活气息,为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生活背景。增强了作品的韵味,富于地方色彩。(每点2分,意思同即可。) (3) ①身世贫苦,生活艰辛。②尽职尽责,专注于工作。③好奇心强,童心未泯。乐观、善良、开朗。(每点2分,意思同即可。) (4)   说明:可以认为它是一篇小说,可以认为它是一篇散文,也可以认为它是一篇散文化的小说。   ①认为是小说,应该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入手分析这篇文章具备的小说特质。   ②认为是散文,可以从这篇文章的材料组织、结构方式、语言特色、抒情色彩等方面来分析其散文特征。   ③认为是散文化小说,需要分析这篇文章散文特点与小说特点兼备的具体表现。   答案示例:我认为这是一篇散文。(明确观点)首先,它的情节材料明显带有写实性质。(理由一)五个职业人物及其活动方式具有很浓的生活化色彩,毫无虚构、夸张之处。(理由分析一)其次,在材料安排上形散神聚,(理由二)文章写了五种不同职业的特点,但都集中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在底层的人们身上的美的发现、对其处境遭际的含蓄而深沉的同情(里有分析二)   (表明观点后,只要有两条理由且言之成理即可,每条理由及其分析得4分)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职业...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那一天小街上现的冷冷清清的.联系全文,发挥想象,将下列省略号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小时候,我们家外边的  2020-05-16 …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的第2,3段,有什么感受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  2020-05-17 …

阅读短文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  2020-06-10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2020-06-10 …

小明在街上碰到一家卖西瓜的摊子,听卖瓜人吆喝:“大瓜10元钱一个,中号瓜10元钱两个,小瓜10元钱  2020-06-16 …

小莉家的文具店正热卖贴画,一种1元钱3张,另一种1元钱2张.周末小莉帮妈妈卖贴画,她将两种贴画混在  2020-06-29 …

小明在街上碰到一家卖西瓜的摊子,听卖瓜人吆喝:“大瓜10元钱一个,中号瓜10元钱两个,小瓜10元钱  2020-06-30 …

7.双休日,九年级学生小明在街上看见有人正在贩卖蛇和青蛙后,小明依法行使了监督权,假若是你,你认为可  2020-12-15 …

课内阅读我最棒。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别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  2020-12-25 …

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这里的“买卖街”不是真的买卖街.这句话判断是否正确  2020-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