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白塔渡的遐思熊召政从玉树的首府结古镇出发,沿着通天河谷迤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白塔渡的遐思熊召政从玉树的首府结古镇出发,沿着通天河谷迤逦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白塔渡的遐思 熊召政 从玉树的首府结古镇出发,沿着通天河谷迤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白塔渡的遐思
熊召政
从玉树的首府结古镇出发,沿着通天河谷迤逦前行,两岸的山峰连绵不断,青草葳蕤.
天空却是如此的蔚蓝.我之所以加上“如此”这两个字,是因为如果用蔚蓝形容这里的天空,那么在黄河两岸的中原,在长江右岸的江南,那里的天空是没有资格用“蔚蓝”这两个字的.沿着通天河谷前行了两个多小时,远远的,我看到河边伸向波心的小山坡上,矗立着一座耀眼的白塔.它傲岸而孤寂,仿佛一位活佛.当年文成公主就是从这里渡过通天河,前往西藏拉萨.后人为了纪念她,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白塔.这就是白塔渡口.
长安通往西藏的唐蕃古道,从玉树穿过.文成公主便是沿着这条古道,用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从长安走到拉萨.其间穿过多少湍急的河流与巍峨的雪山.一个冰清玉洁在皇宫长大冰清玉洁的少女,经历这么多的艰险,把自己的爱情与生命长久地留在青藏高原上.这样一个无可复制的传奇,吸引了历代的作家与艺术家,向她献上真诚的颂歌.天荒地老的玉树,是唐蕃古道中最为艰难的一段.文成公主在玉树境内差不多跋涉了半年多时间.因此,玉树境内留下了多处纪念文成公主的建筑.最著名的,即是巴塘乡贝纳沟内的文成公主庙与眼前这座白塔渡口了.[来源:学,科,网]
我在转塔的时候,常常会停下脚步,欣赏塔基上那些岩画与雕塑.在同一幅画面上,往往会看到度母与公主同时沐浴着祥光.人一生下来,便会本能地抗拒一些东西,但不会抗拒美.西藏的度母即是观音,是美与慈悲的化身,而文成公主则是藏汉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将文成公主与度母供奉在一起,可见西藏同胞对文成公主的尊崇与爱戴.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危险的,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是伟大的.从白塔上的岩画,我们看到了感恩与祝福.同时,也为文成公主征服了一个民族的心灵而感到欣慰.[来源:学科网]
据说,文成公主走到这通天河渡口的时候,所有陪送她的唐朝大臣就此回返,而松赞干布派来的使者在对岸迎接.我猜想,文成公主当年在这河边徘徊的时候,一定是柔肠百结.她知道一旦踏上渡船,对于故土,将是永别;对于西藏,将是开始.再坚强的人也有脆弱的时候,与送亲的人揖别,文成公主一定是热泪盈眶.这情景让我想到那两句脍炙人口的唐诗:“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未语泪先流的文成公主会报什么样的平安呢?她会告诉中原的父老,告诉白发苍苍的母亲:女儿平安,西藏平安!
光阴荏苒,一千多年的渡口揖别已散作昆仑山脉的烟云.诚如陆游在三峡吊屈原时所感叹:“一千五百年前事,惟有涛声似旧时!”通天河的涛声,在苍茫的雪山之间袒露着,喷涌着,它诉说着历史,也诉说着今天.
4/10
沿着白塔,我缓缓地转了三圈.然后,对着文成公主的画像,对着度母,我深深地鞠躬.历史并不渺茫,现实又如此热烈.在这充满感恩与祝福的大地上,我的爱与直觉,正像高原上的鲜花一样缓缓开放.
(摘自2011年9月21日《人民日报》)
11.第①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人一生下来,便会本能地抗拒一些东西,但不会抗拒美.
(2)历史并不渺茫,现实又如此热烈.
13.作者认为,藏族是个有信仰懂得感恩的民族.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有信仰”和“懂得
感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14.对于文章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达对文成公主的崇敬与怀念,有人认为是颂扬藏汉两族
源远流长的友谊.你是怎么认为的?试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8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①通过对比,表现了藏族同胞生活环境的美好;②为下文文成公主的进藏作铺垫;③衬托了有信仰值得感恩的藏族同胞,具有高洁而纯净的也灵.
(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5分)
12.(1)度母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善良、美的化身,文成公主是藏汉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所以藏族人民同样热爱、尊崇、爱戴她.(3分)
(2)①文成公主的事迹和藏汉两族人民的传统友谊,都是可见可感可触摸的事实,所以“并不渺茫”;
②随着政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减胞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蒸蒸日上.这是“如此热烈”的“现实”.(3分)
13.有信仰:(1)信仰美与慈悲的化身度母;(2)笃信藏传佛教.(3分)
懂得感恩:(1)为感激文成公主而建造白塔和其他的建筑;(2)把文成公主与度母供奉存一起;(3)历代藏族的作家与艺术家,歌颂文成公主.(3分)
14.赞同第一种观点:
(1)看到白塔,欣赏塔基上那些岩画与雕塑,听到的“据说”,这些都是以文成公主为中心的记述.
(2)由白塔引发的对文成公主的颂扬,对藏族同胞的崇敬与爱戴的做法的赞许,表达作者对文成公主的崇敬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