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体悟人生哲理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
题目详情
体悟人生哲理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乙】 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②.俄有老父③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④而入?遂依而截之。
(选自《笑林》)【注释】①鲁:鲁国,现在山东省南部一带。②计无所出:想不出办法。③老父:对老年男予的尊称。④中截:从中间截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请用三个逗号给【乙】文中画线句子准确断句。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②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4)【甲】【乙】两文在塑造老河兵和老父的形象时都运用了___描写。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甲】文中的老河兵是。一个___的人,而【乙】文中的老父则是一个___的人。
(5)【甲】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原文回答)【乙】文寓意深刻,你从执竿者的身上明白了什么道理?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乙】 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②.俄有老父③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④而入?遂依而截之。
(选自《笑林》)【注释】①鲁:鲁国,现在山东省南部一带。②计无所出:想不出办法。③老父:对老年男予的尊称。④中截:从中间截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如是再啮 | ___ | ②求之下流,固颠 | ___ |
③俄有老父至曰 | ___ | ④遂依而截之 | ___ |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②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4)【甲】【乙】两文在塑造老河兵和老父的形象时都运用了___描写。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甲】文中的老河兵是。一个___的人,而【乙】文中的老父则是一个___的人。
(5)【甲】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原文回答)【乙】文寓意深刻,你从执竿者的身上明白了什么道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①像这样冲击.是:这样;
②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颠:通“癫”,疯狂;
③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俄:一会儿,不久.
④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遂:于是,就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初竖执之不可入”与“横执之亦不可入”结构上对称,两句之间断句;“初竖执之”句子完整,后面断句;“横执之”与“初竖执之”对应,后面也断句.句子断句为: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句子翻译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如:按照;果:果然;得于数里外:介词结构后置句;于:在.句子翻译为:(人们)依照他的说法(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开外找到了(石兽).
②非:不是,否定判断;但:只是;何:为什么;以:用.句子翻译为:我不是圣人,只是见多识广,你为什么不用锯子把它从中间截断后拿进去呢?
(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人物刻画方法及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写作手法很明显,两篇文章都运用了语言描写.从他们的语言及事件最后的结果来看,甲文中的老河兵富有实际经验,具有实事求是作风,乙文中的老夫自作聪明而其实更愚蠢,好心办坏事
(5)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第一问用原文回答,从文中找出主旨句即可,一般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就是主旨句;乙文告诉我们遇到事情应该动脑筋,要懂得变通,不要盲目地听从他人的意见.
答案:
(1)①这样 ②通“癫”,疯狂 ③一会儿,不久 ) ④于是,就
(2)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3)①(人们)依照他的说法(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开外找到了(石兽).
②我不是圣人,只是见多识广,你为什么不用锯子把它从中间截断后拿进去呢?
(4)①语言 ②富有实际经验,具有实事求是作风 ③自作聪明而其实更愚蠢,好心办坏事
(5)【甲】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告诉我们遇到事情应该动脑筋,要懂得变通,不要盲目地听从他人的意见.
①像这样冲击.是:这样;
②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颠:通“癫”,疯狂;
③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俄:一会儿,不久.
④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遂:于是,就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初竖执之不可入”与“横执之亦不可入”结构上对称,两句之间断句;“初竖执之”句子完整,后面断句;“横执之”与“初竖执之”对应,后面也断句.句子断句为: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句子翻译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如:按照;果:果然;得于数里外:介词结构后置句;于:在.句子翻译为:(人们)依照他的说法(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开外找到了(石兽).
②非:不是,否定判断;但:只是;何:为什么;以:用.句子翻译为:我不是圣人,只是见多识广,你为什么不用锯子把它从中间截断后拿进去呢?
(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人物刻画方法及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写作手法很明显,两篇文章都运用了语言描写.从他们的语言及事件最后的结果来看,甲文中的老河兵富有实际经验,具有实事求是作风,乙文中的老夫自作聪明而其实更愚蠢,好心办坏事
(5)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第一问用原文回答,从文中找出主旨句即可,一般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就是主旨句;乙文告诉我们遇到事情应该动脑筋,要懂得变通,不要盲目地听从他人的意见.
答案:
(1)①这样 ②通“癫”,疯狂 ③一会儿,不久 ) ④于是,就
(2)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3)①(人们)依照他的说法(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开外找到了(石兽).
②我不是圣人,只是见多识广,你为什么不用锯子把它从中间截断后拿进去呢?
(4)①语言 ②富有实际经验,具有实事求是作风 ③自作聪明而其实更愚蠢,好心办坏事
(5)【甲】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告诉我们遇到事情应该动脑筋,要懂得变通,不要盲目地听从他人的意见.
看了体悟人生哲理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晏子之晋,至中牟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 2020-06-16 …
求晏子译文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 2020-06-17 …
蝙蝠:[原文]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①?”蝠曰:“吾有足,属 2020-06-18 …
5.阅读下面文言段落,回答下列问题(9分)蝙蝠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 2020-06-18 …
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 2020-06-18 …
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至于今之作 2020-06-29 …
"说"是什么意思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 2020-07-13 …
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何意?《荀子》的《子道》篇中,孔子告诉子路:“故君子知之曰知 2020-07-21 …
晏子之晋,至中牟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 2020-11-08 …
古文字词意思解释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 2020-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