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都城元夕毛滂①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②.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都城元夕
毛 滂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注】①毛滂:北宋衢州人,这首词写于词人羁旅河南之时。②觚棱:宫殿的屋脊。
(1)这首词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上片与下片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什么关系?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鉴赏诗歌形象,要了解诗中写了哪些具体形象(具象),有些形象还呈迭加形,这些具象合起来是要表现一个什么形象,弄清它们的字面意义.其次是分析特点.人物形象的性格品质特点,物象和景象的突出特征等,要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以便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再次是体会形象中寄寓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古典诗歌的形象使用,往往是有规律的,他们的联想思路与当时的文化意识有关,诗歌中很多形象往往被赋予某种特定的含义,这种形象就成为了诗歌意象.这一系列意象都是评价诗歌的思想和感情的门径.我们可以积累一些古典诗词意象方面的材料,作一些鉴赏练习,以提高鉴赏能力.“闻道”,知作者未曾涉足其间,下文只是虚写,属想象.接下来以夸张手法极写车马如云,更见士女之众,兴致之高.这里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然后根据景象的特点简要描述.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基本能力.发了词人的什么情感,也要从诗歌的整体出发.因此,做这类题的解答,我们可以先抓住诗歌的标题,从而了解诗歌的题材,即诗歌的主题类别.比如本诗从标题看是送别诗,我们可以结合送别诗常表现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的诗句来分析,可以就比较容易了.要紧抓住下片中的“江南憔悴客”“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这几句.对这几句既要抓住带有感情倾向的词语,又要关注诗句中的意象,如“月”.可知抒发了词人身处异乡适逢佳节的孤寂凄冷的羁旅之愁和不能与亲人团聚的思乡思亲之情.词的结构,一般是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只不过本词上片是虚写景,下片写实,通过虚实相衬来抒情.问下片抒

答案:
(1)比喻、夸张、想象.(2分,答两种即可.)  描绘了皇都璀璨辉煌、繁华热闹的元宵盛况:全城灯火,五彩缤纷;街上车马华丽,宫前火树银花;飘落的银河星灯辉映,令人分不清天上人间.(根据景象特点1分,简要描述1分.)
(2)第一问:抒发了词人身处异乡适逢佳节的孤寂凄冷的羁旅之愁和不能与亲人团聚的思乡思亲之情.第二问:上片虚写京城元宵佳节的盛况,下片极写现实处境之落拓. 一虚一实,一乐一悲,以虚衬实,以乐衬悲.(每问2 分)

译文:
听说都城汴京元宵晚上灯火热闹非凡,华丽的车辆,俊秀的宝马就像天上的云一样多,宛如神仙境界.玉帝把碧落打开天上的星儿、宿儿便纷纷下落,使“银界失黄昏”了.没人看见孤单的我,而妻子对那元夜的繁华早已失去了兴趣,只有在闺房中,在“小屏风畔”,独对薰香袅袅,薰香则渐冷而凝.只有在喝醉的时候才能在梦中排除孤寂,只有月从客舍的破窗隙中来寻找我.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想象中的汴京元夜之景,下片写现实中羁旅穷愁,无法排遣的一种无奈心情.上片虚写,下片实写;一虚一实,虚为宾,实为主.
首句“闻道长安灯夜好”,“长安”点“都城”,即汴京.“灯夜好”点“元夕”.词题即在首句点出.“闻道”二字,点明都城元夕的热闹景象都是神游,并非实境.不过,这“神游”并不是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也不是对于期待中的未来的憧憬,更不是梦境,而是在同一时刻对另一空间的想象,即处凄冷之境的“江南憔悴客”对汴京元夜热闹景象的想象.摆脱现实的束缚,按照自己潜在的心愿作几乎是无限的发挥.“雕轮宝马如云”毛滂这一句极言“雕轮宝马”之多(“如云”).词人把都城元夕的繁华景象描摹尽致.但是,这一片繁华都只是词人想象的产物,首句“闻道”二字点明了这一点.上片越是写得繁华热闹,则越是反衬出下片凄清冷寂的尴尬之状.下面三句词人把汴京元夜从地上移到了天上,以想象中的仙境喻都城元夕的盛况.“蓬莱清浅对觚棱”是描写汴京元宵之夜宛如神仙境界.“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碧落”,犹碧天.“玉皇”句中的“开”字启人想象.言“开”,则“碧落”原是“闭”着的,只是在上元之夜,玉皇才将原是“闭”着的“碧落”“开”了.“碧落”既“开”,则天上的星儿、宿儿便纷纷下落,使“银界失黄昏”了.词人的写法无非是把人间的皇帝搬到了天上,以在想象中染上一层迷离恍惚的色彩,使帝京元夜在词人的表现中更加热闹罢了.
下片首句,“江南憔悴客”是作者自指.“谁见”,设问之辞,意即无人见.特指作者自己深深思念的妻子反不知自己待罪客舍的窘境.这一句,以设问的口气写出了自己的孤寂.“谁见”二字还将读者(也使作者自己)从想象中的繁华景象拉回到凄冷的现实中来.“端忧懒步芳尘”,这是写闺中人对那元夜的繁华早已失去了兴趣,毛滂词中的闺中人则无须去“寻”,她知道自己的丈夫远在千里之外,乃“懒”去那元夜繁华之地.她只在闺房中,在“小屏风畔”,独对薰香袅袅,薰香则渐冷而凝.一种无奈之状展现在读者眼前,像是一幅画得极高明的《闺中夜思图》.这种描写,只是词人的设想,但是设想闺中人在思念自己,也就更深刻地表现了自己在思念闺中人.“酒浓”句,词人从对闺中人的思念中回到现实中来.上元之夜,本应是欢乐之夕,而作者自己却处在待罪羁旅、凄冷孤寂的心境中,去消受那本不应如此凄清的元夜之夕.“春梦”只能于“酒浓”时去做.而酒并不能真的解忧,它只是使人于麻醉中暂时忘却而已.结句“窗破月寻人”,写词人孤寂一个,只有元夕之月伴春梦之人.“寻”字,以人拟月.这位“江南憔悴客”,待罪羁旅,没有人去“寻”他,只有月从客舍的破窗隙中来“寻”,越显其孤独寂寞,心情已从凄冷变成凄苦了.
这首词以乐景写哀情,将词人羁滞异乡、困顿潦倒、憔悴不堪的苦境与悲怀抒写得缠绵悱恻.然而,尽管词人满怀苦情,却又以飘逸秀雅的笔调抒写内心的情怀,使全词充满了潇洒风流的情致.
看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