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题目详情
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书之多喻为海,人们总以“沧海一粟”自谦为读书之少,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而现在的我,顿觉所读的书竟连“沧海一粟”都不敢言.偶有空暇也喜欢读一些婉约小说和诗词散文做为消遣,总不大愿意去读整本的教育专著和教学理论书籍,我觉得那是件苦差事.去年九月当我再次走进一年级的同时我也走进了这本《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并随之被书中薛老师那自由飞舞的语言、真实具体的日常生活以及深刻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育智慧深深感动,让我仅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便一口气读完了它.在此我也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读这本书的所得与各位老师一同分享,尤其是和低年级的同仁们共勉以共同走向“心平气和”的工作状态.
一、
“心平气和”地管理班级
一年级的孩子就像池塘里的青蛙,有事无事叫呱呱,所以班主任总是忙乱的、嘈杂的、紧张的,嗓子总是嘶哑的.作为一位和一年级孩子摸爬滚打近十年的“孩子王”其间我也自学了一套克敌制胜的法宝如:猛敲桌子、瞪眼怒视、大喊训斥、抓住典型……这样一来,好象班级常规极好,但在我沾沾自喜的同时,却越发地觉得自已失去了原有的温柔,脾气变得日日暴躁起来了.当陷入这种以暴制暴的狼狈状态,时间一长也就没有效果了,最后是焦头烂额又不得善果.是薛老师告诉了我唯有走向“平和”才能真正有效地管理好班级.
1.常规训练从“安静”开始
在一年级开学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她说:“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家长和老师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和孩子说话.”“也不要特地注意,是我的确修炼到了——上课说话声音小而柔和.我声音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平时讲课薛老师的声音尽量小,并要求学生读书“少用嗓子多用心”,还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们便懂得静是好的,终于很闹的孩子也能坐得住,也能静下来,这对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大有帮助.
2.用音乐滋养孩子的心灵
“优美的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同时,也使他们对音乐有了鉴赏能力----吃过仙桃的人,是再也不会贪恋烂桃的.”
这是薛老师的一段话,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听音乐,静静地趴在桌上听有各种优美的轻音乐,如《雪绒花》《春江花月夜》《早晨的空气》《春野》……慢慢地,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朗读、自习,包括休息;慢慢地,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音乐成了这个班级形成优良教学秩序的一大功臣,正是音乐的熏陶使孩子学会了读书、学会了思考并快乐地成长.
3.适当且平和的惩戒规范纪律
薛老师在一篇日记里写道:“惩戒是必须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独腿软骨的巨人,立不稳更不要说长足前进了.”所以老师在开始一定要硬着心肠严格要求,把学生的不良习惯给予纠正,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她所带班级的班规就是:“自己承认,接受惩罚;不肯承认加倍惩罚.”可见惩戒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薛老师非常重视惩戒的方式与分寸,可爱的孩子们也准确地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老师罚我们站就是喜欢我们.要不然的话,我们就会学坏,成为坏孩子.”下面是薛老师与家长的一次谈话:“已经处理过了,你不要听见孩子们的报告跟着虚张声势.没什么的,该让你知道的事情我会告诉你,像这样的小事情,教师已经即时惩戒过的,你最好装作不知道,读后感《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被严密看管和双重监视的感觉,是很让孩子沮丧的.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
读到这些管理班级的高超手法给我的震撼很大.现在才知道心平气和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教育的境界,有时以柔克刚的管理方法来得更有效果.
二、“心平气和”地教学语文
1.坚持不懈抓语感
“良好的语感,对于个人来说,不仅有利于文学修养的培植,也可以让他从谈吐到内心变得温煦优雅.”“没有语感,语文成了什么?枯燥的知识碎屑,无聊的淘分的黄沙.语感是高贵优雅的精神之花,必须从小着手培养.”听低年级孩子们读书,往往觉得他们拖调子如唱歌,每个孩子都会两个两个字地顿着读,在我的教学中,虽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在多次的范读指导还没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没能坚持下去,松一阵紧一阵地练习,因而效果总不如意.而薛老师一直顽固地坚守训练:孩子们不达要求就不放松,教师一遍遍地领,让孩子们感受语言中的音乐节奏,体会“文字就是乐谱,读书就是唱歌.”这样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语感的做法让我感动之余也让我下定决心,对孩子们的语感训练一定要抓紧.因为,一年级是培养语感的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错过了,就错过了.机械呆板的声音一旦形成,将来费多少力气,耗多少时间也不能挽回了.
2.将读书进行到底
“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这是薛老师发自肺腑的话语.薛老师是一个爱读书又爱教书的普通教师.因为爱孩子而做教师,因为爱读书而教孩子读书.感动于她的每天大声朗读一小时,惊奇于她那群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薛瑞萍老师认为“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心境失衡,面目可憎.”因此,读书要从娃娃抓起.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薛老师就带领她的这群孩子和家长,坚持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开始了每日一句的日记练习.让他们尽早培养起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篇儿歌的阅读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课外阅读给这个一年级注入了非同寻常的活力,正所谓:“鱼儿养到大海里,想它小都难呢!”“只要他们上了‘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的路子,别说语文,所有功课的学习都将如同远航的帆船,拥有了持久强劲的顺风.”“一旦孩子爱读,一旦到了孩子催着家长不断给他们买新书,语文将是最先驰出家长视野的骏马,语文必将是载起其他功课乘风远航的浩荡江水.”薜老师在“课外阅读”问题上形成了自己独到见解,我想这是对我最大的鞭策:“一个连自己都不读书的教师是不会引导学生来读书的.”想起我每天总认为自己太忙,管理班级忙,备课忙,改作业忙,应付各项检查更忙…….正是在这样忙忙碌碌中让自己一步一步走向贫乏.今后一定要跟着薛老师走入阅读的神圣殿堂,并始终保持这样的一个好习惯,无论如何,再苦再难,也要挺住----将读书进行到底.
3.对考试分数做到“心平”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12年下来就是一头猪也会被训练得善于考试了.”书中这振聋发聩的一句话不得不让我们审视自己的教学,扪心自问:“分数的背后为孩子将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备足了强劲的后劲了吗?”面对班级中几十张天真活泼的孩子,我想我们应该和薛老师一样树立相同的教育观,那就是:“健康第一,品行第二,学习第三.”并坚决执行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让我们每位老师都对考试分数做到“心平”吧!
4.对学困生做到“气和”
“欲速则不达,性急则坏大事.”“能力的差距是天生的,好学的程度也不可能一致,教师要做的是把一丁点的学习热情给放大,点燃-----而不是以怀疑的心态扑灭上进的火花.”“要心平气和,要承认差距,要灭掉强求一致、必将导致两败俱伤的控制欲,山高水低,各随其能,各随其性.”“补缺补差是没有用的,只徒然地让孩子憎恨惧怕学习.”薛老师对待学困生的这些观点我感同身受,往往越是关注越是在意的后进生会一直在补课和纠错中变得越发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一个学期忙碌下来后进的还是他们.倒不如对他们“气和”一点,多给鼓励,多给自由,各随其能,各随其性,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
三、“心平气和”地沟通家长
学校教育只是鸟的一只翅膀,如果离开家庭的有效支持,那这只鸟将永远不会真正地飞上蓝天.薜老师在教这个班级时,就运用了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引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学校生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了家长的力量.其中,有的是电话的记录;有的是面对面的交流,有的是网上的跟帖,最吸引我的是她写给家长的21封信,每周一封,情真意切.每周一封,根据学期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具体要求,引领着家长一步一步参与到班级的各种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这是一些非常有实效性的信件,如:第一周“呼唤”,呼唤家长做学习型的父母,与孩子一起看书,在给孩子买课外书的同时,也要给自己买一本;如:第五周“定能生慧”,建议家长尽量柔和地对孩子说话,在家不制造噪音,共同培养孩子的静气;再如:第八周“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鼓励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21封信,既有苦口婆心的劝慰,也有煞费苦心的提醒:既有语重心长的告诫,也有不容置疑的要求……薜老师正是以这样的方式与她的家长们一道分享着教育的快乐.正是这二十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就是这二十一次真情的对话,不仅真正调动了家长的力量,也充分展示了薛老师的睿智.
教育是润物无声的美丽而又缓慢的事业;从容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心态.的确,做到心平气和谈何容易!老师看起来的轻松与平和的后面其实蕴藏着多么巨大的坚忍与付出.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从容,学会心平气和,学会一种美丽的工作姿态!
  〔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