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尝试观于上志,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
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3分 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
尝试观于上志,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 周公曰: “ 利而勿利也。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 ‘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 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 ,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 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 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 ,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夫相,大官也。 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 ,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刁虫出于户。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阿:偏袒
B.寡人将谁属国 属:从属
C.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 比:这里是亲近的意思
D.丑不若黄帝 丑:以……为羞愧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 师者 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B.去其‘荆’而可矣 万物皆被其泽
C.故老聃则至公矣 勿已,则隰朋其可乎
D.愿仲父之教寡人也 鲍叔牙之为人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周公曰:“利而无利也。”
周公说:“(为政时)要先考虑利人而不要先考虑利己。”
B.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
天地大公无私啊,生育万物却不把万物作为自己的子女,成就万物却不把万物据为己有。
C.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
隰朋为人,对胜过自己的人有志(追赶),对不如自己的人则(加以)劝勉。
D.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
做大官的人,不愿观察小事情,不想要小智慧。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以为,三皇五帝等古代圣王治理天下之所以能使天下太平,是因为他们首先做到了公正无私。
B.文章以周公训诫伯禽“利而勿利也”和管仲临终举荐隰朋相齐为例,阐明了治天下必先公的观点。
C.对荆人遗弓而不肯索,孔子认为真正出以公心应去其“荆”,老子认为真正出以公心应去其“人”。
D.管仲素善鲍叔牙,但他并不同意在自己病故以后由鲍叔牙继任相齐,由此可以看出他没有偏私。
对于共有财产,部分共有人主张按份共有,部分共有人主张共同共有,应当认定为( )。A.按份共有B.共同 2020-05-22 …
甲乙两人射击,若命中,甲得四分,乙得五分,若不中,甲失2分,乙失3分,每人各射击10发,共命中14 2020-06-16 …
非选择题部分(共40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第三 2020-11-07 …
某公司做对300人做满意度调查,有160人成绩参与此次调查.调查评价结果如下共计60人满意4分共计4 2020-11-08 …
读我国水土流失分布图19,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描述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特点。(3分 2020-12-14 …
关于皮肤与散失水分的关系正确的是()A.人体在寒冷的冬季也能通过皮肤散失水分B.人体在寒冷的冬季不能 2020-12-25 …
关于皮肤与散失水分的关系正确的是()A.人体在寒冷的冬季也能通过皮肤散失水分B.人体在寒冷的冬季不能 2020-12-25 …
水是生命之源.植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同时还要不断地向外散失水分,水分的散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刚同 2020-12-25 …
实验操作题水是生命之源.植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同时还要不断地向外散失水分,水分的散失受多种因素的影 2020-12-25 …
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将A、B、C、D实验装置在阳光下照射2小时.请分析回答:(4分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