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解答14-17题(22分)感悟风陵渡郑彦英我在穿开裆裤的时候,就已经在头脑中勾画出风陵渡的模样,甚至我已经在小说里3次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解答 14 - 17 题( 22 分)

感悟风陵渡

郑彦英

我在穿开裆裤的时候,就已经在头脑中勾画出风陵渡的模样,甚至我已经在小说里 3 次写到风陵渡,却还没有真正见过风陵渡。

前年 5 月 1 日,我站在壶口黄颜色瀑布的东面,看着犹如脱缰烈马奔腾咆哮磅礴南下的黄河,禁不住联想到了风陵渡,想象着风陵渡的模样。

既为渡口,水势不应这般凶险,应该稍微缓一些,但水面又不能太宽,否则难以为渡。既不能宽,水就会急,加上要拐那么一个几乎直角的弯,迎水的岸壁,就应该是陡峭坚硬的岩石,最初迎水的地方,肯定飞溅起很高的浪花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站在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彩虹,而渡口,不会在急弯处,应是在急弯之上或之下。

有了这般联想,我自然对一睹风陵渡的风采,增加了几分迫切感。

车已经开了两小时 30 分,按照计算,风陵渡的急弯处就应该出现在我的视野了,我的双眼就一直注视着前方,期待着那坚硬的峭壁的出现,期待着那飞扬的黄色水雾和金色的虹,但眼前的路面一直平坦着,只在遥远的西边,有起伏的黄色,那不应该是山,更不会是坚硬的峭壁,而应该是丘陵。我就闭住眼,期望听到波涛撞击岩石的声音。

  " 这里就应该是风陵渡了。 " 身边的孟政委说。

 这怎么会是风陵渡呢?!坚石在哪里?峭壁在哪里?急浪在哪里?水雾在哪里?还有虹,彩虹在哪里?没有,全没有!只有漫无边际满眼满世界的黄水!

也许是我去年对风陵渡的设想太过于雄险峻奇了,所以面对着平展展铺在道路北面的黄河,我的眼里和心里一片茫然。

不但没有峭壁,不但没有坚石,反而是可以冲刷裹带的黄土地阻挡住了黄河,阻挡黄河的不是坚硬,反而是柔软,柔软的黄土让黄河悄然地在这里拐了一个弯。

和柔软同时的还有宽阔,这是一种近乎无垠的宽阔,面北而望,就见河面宽阔得几乎没有边缘,我也确实没有看到边缘,只看到了浩淼的黄颜色水气。

奔腾咆哮的黄河如脱缰的野马狂奔南下,万钧之力从狭窄的晋陕大峡谷呼啸着冲锋而出,在风陵渡无垠的宽阔面前,在黄土地无限的柔软面前,无处可冲,无处可撞,泄了气一般分散开来,分散得连声响都没有了,分散得如朦胧的夜色一般温柔,温柔得让你不可以理解处在壶口瀑布的黄河

正因为我们对于风陵渡的想象和面前的风陵渡之间巨大的差距,我和孟政委坐在黄河边四面透风的茅草棚下,坐在西下夕阳的余晖里,禁不住感慨万千。

我想到了孔子问道于老子的故事,孔子问: " 何谓柔能克刚? " 老子没有回答他,只是将他的嘴张开。于是,孔子看到了老子掉了门牙的光秃秃的牙床,还有致使坚硬的门牙脱落的柔软的舌头。

有一句古语:两兵相争,勇者胜。

我想这句古语大概应该改写为:两兵相争,智者胜。

风陵渡如果不是以自己的宽阔来迎击黄河,而是勇敢地用自己黄土的身子去阻挡黄河,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被黄河巨大的浪涛冲刷着,不断地坍塌,随后被黄河冲走。所以平坦宽阔就是风陵渡的胸怀,不阻不挡避其锐气是风陵渡的智慧。

古韩信甘受胯下之辱,不正是勇敢地向自己内心的虚荣和世俗的目光挑战,不正是对自己雄才大略的坚信么?!

所以真正的勇,绝不是匹夫之勇。只有勇于战胜自我的人,才能征服天下!

天已黑尽,风陵渡也静了下来,我们才听见了黄河的涛声,是那种深沉得似乎听不见,却又博大得几乎要将整个世界包容进去的浊音。我不禁想到,这不正是对大气磅礴的勇者的歌唱么?!

14. 本文题目为《感悟风陵渡》,请说说感悟的内容。(5分)

15. 请结合本文,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来构建文章的?(6分)

16. 文中写到了“孔子问道于老子”的故事,如何理解老子怪异的举动?(3分)

17. 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感悟?请选择一点,结合社会实际或自我人生体验,写一段不少于 80 字的随感。( 8 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4. 从奔腾咆哮的黄河在风陵渡无垠的宽阔、黄土地无限的柔软面前变得无比的温柔的景观中,(1分)作者感悟到“以柔克刚”(2分)以宽阔的胸怀转化硬性冲突(2分)的大智慧。

15. (1)通过心中之景(虚)与眼前之景(实)的对比,来构建感悟的基础。作者先写自己久知风陵渡之名,但一直未亲临风陵渡,只好在心中构想风陵渡的模样,但现实中的风陵渡没有想像之姿。(2)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描写手法,形象地展现了黄河奔腾咆哮的动景和沉静从容的静景。(3)借助联想,拓宽了思维领域。作者联想到了孔子、老子、韩信以及古语名言,将感悟到的智慧与民族的文化巨人联系起来,深化了主旨。(每点2分)

16. “老子没有回答”,那是主张无为而治,“将嘴张开”,让孔子看光颓颓的牙床,是要让孔子明白,牙齿正是因为坚硬,才会脱落;舌头还在,那是它柔软的缘故。老子是要让孔子明白“柔者生刚者亡 ” 的道理。(3分)

17. 可以从以下角度谈:①也谈“两军相争智者胜”②也谈“两军相争勇者胜”③以柔克刚④以宽广的胸怀化解纷争等等(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