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诗的境界(节录)朱光潜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混整的,常住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诗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混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诗的境界(节录)

朱光潜

  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混整的,常住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诗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混整抄袭过来,或是柏拉图所说的“模仿”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裁剪,有取舍裁剪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媾和,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超以象外,得其圜中”,二者缺一不可,像司空图所见到的。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者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纯粹的诗的心所观境是孤立无援。心与其所观境如鱼戏水,忻合无间。

  诗都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段。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①,它便成为终古,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领神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地去心领神会。本是一片段,艺术予以完整的形相,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超出时间性而同时在无数心领神会者的心中显现形相。囿于时空的现象本皆一纵即逝,于理不可复现。它②是有限的,常变的,转瞬即化为陈腐的。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执著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③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却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

  从前诗话家常常指出一两字来称呼诗的这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严沧浪所说的“兴趣”,王渔洋所说的“神韵”,袁简斋所说的“性灵”,都只能得其片面。王静安标举“境界”二字,似较概括,这里就采用它。

(1)诗的境界表现在哪三个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每方面概括不超过8个字。)

(2)第一自然段中所说“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

(3)第三自然段中三个标号的“它”,它们指代的内容是否相同?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引司空图“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是为了说明诗应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B.第二自然段揭示了诗的境界应该做到主观与客观两方面高度融合,浑然一体。

C.作者不同意“神韵”说和“性灵”说,是因为它们过于高深、抽象,难以为一般人所理解。

D.王国维(静安)的“境界”说语言概括,意思完整,所以作者采用它。

E.作者认为,诗的境界是指能让读者忘掉人世间的一切憎爱悲喜,读诗时能无暇旁顾。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①在刹那间见终古。②在片段中显形相。③在有限中寓无限。

(2)“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比喻将自然人生世相上升为艺术(或艺术制作的过程);“空中楼阁”比喻脱离自然的主观臆造;“依样画葫芦”比喻完全照抄自然。

(3)①和②相同;②和③不同;①和③不同。

(4)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