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①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第 9 ― 11 题。

    ①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 政教一体化 ,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②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却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科举千年, 以人文化天下 ,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 。就社会政治而言,自上而下,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人才,保证官僚体系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自下而上,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晋升的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社会精英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社会晋升机制,是社会结构的核心。科举构成帝制中国的内在结构性动力,它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③科举不仅是中国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从一种普通的学说变成圣典;制度层面上,儒家知识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真理的权力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明传统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首先,科举使帝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社会中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与价值和意识形态制度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⑤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的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在前现代世界各国,中国社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科举制度造成的。

9 .下列关于第①段中的“政教一体化”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科举时代,以科举为特征的教育制度依赖封建统治的政治体系而存在,并得以千年发展;同时这种教育制度也只能屈从封建统治者的意志。

    B .中国的科举制培养的知识阶层在当时的政治制度中起统治作用,他们受到的教育在政治制度中能够表现出来。

    C .在科举盛行时代,封建政治与文化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政治也是一种文化秩序。

    D .在科举盛行的时代,封建政治制度依赖科举制度而得以获得人才,而科举教育依靠封建统治者的垂青而获得更多的权力参与。

10 .有关“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举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B .面向社会选拔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

    C .构成帝制中国的内在结构性动力,使出身显赫但又不解经书的官宦子弟也可能沦为平民,保证了官僚体系的精英特点。

    D .建立晋升机制,保证了社会优秀分子可能进入封建皇权体系,参与社会管理,维持了社会稳定。

11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科举保证了帝制政权的活力,从晋升机制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巩固了封建帝制的统治。

    B .科举制度是当时“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的基础,使古代封建统治制度能够“人文化天下”,保证了社会长治久安。

    C .科举文明促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开放性,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的主要武器,出现了“文人”即“哲人”治天下的局面,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

    D .科举制度始终自觉坚持传播儒家思想,保证了儒家思想的延续,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最有力保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9 . C  

10 . A  

11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