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在远古洪荒时代艰苦而恶劣的环境中,先民们依托氏族血缘关系,筑成集体堡垒,以抵抗自然力量的侵害与外族的凌犯。基于生存的需要
题目详情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远古洪荒时代艰苦而恶劣的环境中,先民们依托氏族血缘关系,筑成集体堡垒,以抵抗自然力量的侵害与外族的凌犯。基于生存的需要,中华民族很早就懂得了人人相和对于集体生存的重要性。现在我们常说的“和谐社会”,其实也导源于先民的生存环境。孔门弟子说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其中的“先王之道”与其说是个别圣人的说教,毋宁说是远古生民的共识。中华文化之魂就是由这种血亲形态与观念建构而成的。当时的人被牢固的血缘纽带联结在一起,一切活动都和氏族分不开。氏族首领由会议民主选举而产生。他们没有什么特权。传说神农亲耕,妻亲织,与其他氏族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氏族的民主精神也反映在集会方面。氏族成员都有权力参与这种会议。一切重大的事情,如氏族首领的选择和更换,血族复仇的决定,都在这种会议上解决。生存的艰难,反而铸成了民风的淳朴,人际的和谐。《庄子》一书中屡屡出现的对氏族社会风俗之美的赞叹,是有其历史依据的。天人合一与人人相和,是中国人的最早的生存意识与道德。
我们探索中华文化之魂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灵魂不死的观念到了仰韶文化阶段趋于成熟。在最早的山顶洞人时期,我国的古人类就已经萌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到了仰韶文化阶段,这种观念就更加明晰了,并且成为普遍的观念。仰韶文化遗址中的死者墓葬的头颅都朝向同一个方向,象征死者生前同心同德,死后也魂归一处,决不分离。战国时著名诗人屈原创作的《楚辞•招魂》中有“魂兮归来,反(返)故居些”的哀辞,《楚辞•九歌》中的终曲是《礼魂》,表达对于魂灵的礼赞。远古人们敬畏魂灵的观念,反映出氏族社会中血缘关系对当时人们生死观念的约束,同时也说明了仰韶文化时期的人们已经开始对生死归宿的关注。
与此相适应的则是图腾观念的发达。墓葬反映出人们对自身归宿的关注,图腾则说明人们重视自己的来源。中国古代的氏族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人们开始探寻本氏族的来源,说明原始人已开始对自己历史的关心。几千年来备受华夏族尊崇并成为帝王标志的龙,考其渊源,也是从远古的图腾崇拜发展而来的。图腾观念以及后来出现的盘古开天地、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人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而这种具有文化意味的自我意识,正是中华文化成熟的标志,是民族精神形成的基础。《论语•学而》中记载孔子的弟子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慎重对待亡灵,追寻远祖,老百姓的道德就会变得厚重。孔门的这些经典语言,真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敬天法祖的心理。这几年国家将清明在内的传统节日列入法定节日,就是对于我们先祖的追怀与祭祀,它既是对于传统的回归,也是对于明天的进步。
(摘编自袁济喜《国学与中华文化之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在远古洪荒时代,为了抵抗自然力量的侵害与外族的凌犯,先民们以氏族这一血亲形态聚合,依靠集体力量生存。
B.孔子崇尚“先王之道”,孔门弟子认为这并非个别圣人的说教,应该将它理解为远古先民基于生存需要形成的共识。
C.环境的恶劣,生存的艰难,让中国先民意识到天人合一与人人相和的重要性,铸成了淳朴的民风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D.氏族社会里,氏族成员都有权力参与解决一切重大的事情的集会,氏族首领没有什么特权,此民主精神受到后人赞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早在山顶洞人时期,中国人便有灵魂的观念,他们认为灵魂不会随着肉体而消亡,这种观念在仰韶文化阶段已经深入人心。
B.盘古开天地、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故事,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具有文化意味的自我意识,这标志着中华文化的成熟。
C.战国时著名诗人屈原创作的《楚辞•招魂》和《楚辞•九歌》,都表达对于魂灵的礼赞,体现远古人们敬畏魂灵的观念。
D.国家把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列入法定节日,既表达对于我们先祖的追怀与祭祀,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龙”的出现,源于中国古人类由探寻自身来源而产生的图腾崇拜,从氏族社会以来便作为帝王标志而备受华夏族尊崇。
B.仰韶文化阶段,人们就已经关注自身的生死归宿,不过他们的生死观念受血缘关系约束,这一点从其墓葬也可以看出。
C.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华夏族先民艰苦而恶劣的生存环境、依托氏族群居的生存方式以及随之萌生的观念是密不可分的。
D.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儒家看来,如果与人相处不注重和谐,对亡灵随意怠慢,都是有碍道德发展的。
在远古洪荒时代艰苦而恶劣的环境中,先民们依托氏族血缘关系,筑成集体堡垒,以抵抗自然力量的侵害与外族的凌犯。基于生存的需要,中华民族很早就懂得了人人相和对于集体生存的重要性。现在我们常说的“和谐社会”,其实也导源于先民的生存环境。孔门弟子说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其中的“先王之道”与其说是个别圣人的说教,毋宁说是远古生民的共识。中华文化之魂就是由这种血亲形态与观念建构而成的。当时的人被牢固的血缘纽带联结在一起,一切活动都和氏族分不开。氏族首领由会议民主选举而产生。他们没有什么特权。传说神农亲耕,妻亲织,与其他氏族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氏族的民主精神也反映在集会方面。氏族成员都有权力参与这种会议。一切重大的事情,如氏族首领的选择和更换,血族复仇的决定,都在这种会议上解决。生存的艰难,反而铸成了民风的淳朴,人际的和谐。《庄子》一书中屡屡出现的对氏族社会风俗之美的赞叹,是有其历史依据的。天人合一与人人相和,是中国人的最早的生存意识与道德。
我们探索中华文化之魂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灵魂不死的观念到了仰韶文化阶段趋于成熟。在最早的山顶洞人时期,我国的古人类就已经萌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到了仰韶文化阶段,这种观念就更加明晰了,并且成为普遍的观念。仰韶文化遗址中的死者墓葬的头颅都朝向同一个方向,象征死者生前同心同德,死后也魂归一处,决不分离。战国时著名诗人屈原创作的《楚辞•招魂》中有“魂兮归来,反(返)故居些”的哀辞,《楚辞•九歌》中的终曲是《礼魂》,表达对于魂灵的礼赞。远古人们敬畏魂灵的观念,反映出氏族社会中血缘关系对当时人们生死观念的约束,同时也说明了仰韶文化时期的人们已经开始对生死归宿的关注。
与此相适应的则是图腾观念的发达。墓葬反映出人们对自身归宿的关注,图腾则说明人们重视自己的来源。中国古代的氏族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人们开始探寻本氏族的来源,说明原始人已开始对自己历史的关心。几千年来备受华夏族尊崇并成为帝王标志的龙,考其渊源,也是从远古的图腾崇拜发展而来的。图腾观念以及后来出现的盘古开天地、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人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而这种具有文化意味的自我意识,正是中华文化成熟的标志,是民族精神形成的基础。《论语•学而》中记载孔子的弟子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慎重对待亡灵,追寻远祖,老百姓的道德就会变得厚重。孔门的这些经典语言,真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敬天法祖的心理。这几年国家将清明在内的传统节日列入法定节日,就是对于我们先祖的追怀与祭祀,它既是对于传统的回归,也是对于明天的进步。
(摘编自袁济喜《国学与中华文化之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在远古洪荒时代,为了抵抗自然力量的侵害与外族的凌犯,先民们以氏族这一血亲形态聚合,依靠集体力量生存。
B.孔子崇尚“先王之道”,孔门弟子认为这并非个别圣人的说教,应该将它理解为远古先民基于生存需要形成的共识。
C.环境的恶劣,生存的艰难,让中国先民意识到天人合一与人人相和的重要性,铸成了淳朴的民风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D.氏族社会里,氏族成员都有权力参与解决一切重大的事情的集会,氏族首领没有什么特权,此民主精神受到后人赞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早在山顶洞人时期,中国人便有灵魂的观念,他们认为灵魂不会随着肉体而消亡,这种观念在仰韶文化阶段已经深入人心。
B.盘古开天地、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故事,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具有文化意味的自我意识,这标志着中华文化的成熟。
C.战国时著名诗人屈原创作的《楚辞•招魂》和《楚辞•九歌》,都表达对于魂灵的礼赞,体现远古人们敬畏魂灵的观念。
D.国家把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列入法定节日,既表达对于我们先祖的追怀与祭祀,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龙”的出现,源于中国古人类由探寻自身来源而产生的图腾崇拜,从氏族社会以来便作为帝王标志而备受华夏族尊崇。
B.仰韶文化阶段,人们就已经关注自身的生死归宿,不过他们的生死观念受血缘关系约束,这一点从其墓葬也可以看出。
C.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华夏族先民艰苦而恶劣的生存环境、依托氏族群居的生存方式以及随之萌生的观念是密不可分的。
D.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儒家看来,如果与人相处不注重和谐,对亡灵随意怠慢,都是有碍道德发展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孔门弟子认为这并非个别圣人的说教,应该将它理解”表述绝对化,原文第一段为“与其说是个别圣人的说教,毋宁说是远古生民的共识”.
(2)C“都表达对于魂灵的礼赞”错误,范围扩大,原文第二段为“《楚辞•九歌》中的终曲是《礼魂》,表达对于魂灵的礼赞”.
(3)A“从氏族社会以来便作为帝王标志而备受华夏族尊崇”错误,“氏族社会”尚未出现帝王,原文第三段为“几千年来备受华夏族尊崇并成为帝王标志的龙,考其渊源,也是从远古的图腾崇拜发展而来的.”
答案:
(1)B
(2)C
(3)A
(2)C“都表达对于魂灵的礼赞”错误,范围扩大,原文第二段为“《楚辞•九歌》中的终曲是《礼魂》,表达对于魂灵的礼赞”.
(3)A“从氏族社会以来便作为帝王标志而备受华夏族尊崇”错误,“氏族社会”尚未出现帝王,原文第三段为“几千年来备受华夏族尊崇并成为帝王标志的龙,考其渊源,也是从远古的图腾崇拜发展而来的.”
答案:
(1)B
(2)C
(3)A
看了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如蒙古族( )、我国是统一的多 2020-05-16 …
(2012•新泰市模拟)我国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有()A.维吾尔族壮族侗族B.蒙古族回族土家族C. 2020-06-20 …
在我国,生活在牧区以畜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是A.蒙古族、朝鲜族、布依族B.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C. 2020-06-20 …
那达慕节、开斋节和丰收节分别是我国哪个民族的节日A.蒙古族、苗族、朝鲜族B.蒙古族、朝鲜族、回族C 2020-06-2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庞大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 2020-07-28 …
(200的•泰安)下列少数民族活动与其民族对应排序,正确的是()A.维吾尔族朝鲜族蒙古族傣族B.蒙古 2020-11-13 …
中国古代周围的四夷都是些什么民族?中国古代被称作四夷的势力很多,想我所知的:1.蒙古:蒙古族2.女真 2020-11-23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忽必烈材料二材料三忽必烈竭力维护蒙古贵族利益,实行民族分治,将元朝人分为蒙古 2020-11-30 …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A、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匈牙 2020-12-04 …
生活在我国四大牧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A.蒙古族、藏族、壮族B.哈萨克族、蒙古族、藏族C.蒙古族、维吾尔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