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以共享之乐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作文

题目详情
以共享 之乐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作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共享山水之乐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者乐山水.人类就生活在山水之间.山水之博大奥妙,不仅在于它是人类生活的摇篮,还在于它是艺术的泉源.我们放眼一看,人间所有的艺术,能与山水绝缘么?《兰亭集序》与《桃花源记》,《蜀道难》与《赤壁赋》,不胜枚举,难道山水不是艺术的摇篮么?生活中常常令我感动不已的,便是一次次游历;便是观瞻世界上许许多多美妙的自然与人文的好去处.“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客观世界与人类社会无数精品之作就蕴藏在这“大块”之中.没有召人的烟景起兴,焉有熏风醉月倾城倾国的文艺作品的产生?所以古人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要踏歌而行,要秉烛夜游.游历本就是艺术,不但产生诗文书画的素材,更是艺术作品原创力产生的泉源.师从造化,自然是艺术的导师.山水孕育出历代的文艺精品,不信你看荆浩的《匡庐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马远的《山径春行图》和李可染的《山村飞瀑》.不信你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再不然你可以听听《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和《平湖秋月》.我们是山水的儿子.是山水孕育着我们.当面对雄奇的山水,缠绵的山水,闲适的山水,有独自风韵的山水,能够启发人的激情和心智的山水,能够使人的灵性同自然的天性相互贯通的山水,还有凝结着浓厚历史文化的山水时,人与山水间便产生一种沟通,互换一种语言.客体撞击主观,主体抒发客观,我们会有感不发么?独具匠心的造物主安排了这样丰富多彩的世界,广漠无极的存在本就是一座开掘不尽的宝库.什么创造呀生活呀文化呀感情呀抒发和寄托呀,无论如何是不能离得开山山水水作为载体的.世界太大了,我们的条件极有限,不可能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即使在中国,许多有名气的地方一个人也不可能都去过.孔子登东山而小齐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可见站得高才看得远,见多才能识广.到南半球,不到一天之内从冬天里突然坠落到夏天里,于是对地球的“球”字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到欧美,一下子从东方的白天黑夜转换到西方的黑夜白天,于是对时差有了切身的感受.在大漠,在戈壁,在天山下,在草原上,更能使人深刻理解孤凄粗犷的含义.在苏州,在东湖,在富春江,在白堤上,才能最真切地体味江南风韵的情致.过西陵峡,望神女峰,穿越奇险瞿塘,立在滟预堆旁,才能激越地感受长江之雄奇伟大之所在.伫立泰山顶太华顶黄山顶峨眉顶庐山顶,才能鸟瞰江河小看天地.徜徉在黄帝陵前骊山脚下莫高窟侧浣花溪畔长城上下故宫内外,才能产生穿透古今的灵悟,顿生直面沧桑的感念.那寒山寺的钟声,塔尔寺的暮鼓,少林寺的旗幡,武当山的禅雾,留给人多少悬念!那坍塌的殷都,悲凉的垓下,肃穆的潼关,殷红的赤壁,留给人多少望风遥怀之想!当人们面对一幅胜景或一宗古迹,由于理解它的程度有不同,观瞻的角度有不同,加之人的际遇和素养也不同,描写描画的笔触便各有千秋,发出的感慨也各有特色.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在很长一段历史里人们追求趋同,在未来的时代里人们将有意识地追求趋异.有民族性才有世界性;有个性才有共性.同一个景物让许多人同题描写,决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篇文章.游记类文章依我看最厌烦两种写法.一是流水账式的记述,俗不可耐.一是翻版式的描绘,极尽所能地复制对象的形似.譬如我们看一个人就是一个人,写写他的宽额头浓眉毛高个子大脚片或者写写她瀑布般的黑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樱桃小口苗条身材就能够写出他或她的全部,包括思想个性和精神世界么?人有躯壳有精神,难道山水就只有实体没有精神么?不过它的精神要靠人去感受罢了.否则,我们怎么会登高山而小天下,临清流而思悠远呢!好的写景记游的文章,既能状形,更在状神.状形易而状神难.状神在状形之中,状形要为状神服务.读读范仲淹的“衔远山,吞长江”,接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然后“长烟一空,皓月万里”,最后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不是有后一句画龙点睛,升华出状景之神,那前面的风物写得如何地玄妙,这篇文章能够作为千古绝唱摆在历史文化的显眼处么?山水无言,它的精神靠人去领略去阐释.能够把山水之精神“状神”得妥帖,所状之神能够得到人们的共鸣,这便是游记类文章的精髓.我们在状形的过程中,引导人们沿着作者的叙述顺其自然地进入作者对山水悟彻的精神世界里,这便是大家的艺术.达到这种境界不仅仅靠一种愿望,也不仅仅是技巧或者磨炼问题,更在于作者的精神世界,在于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在于作者所站的高度,是作者综合素养的表现.否则,那牵强附会的升华,生搬硬套的装配,反倒会使读者败兴.提炼名胜景物的精神,总是遵循水到渠成的规律,建树在人们设身处地皆会有所思但又不可名状的状态.这是多么高的标准呀!